弗雷迪·萊利是由網易遊戲所製作的遊戲《第五人格》中的登場角色。
受困於過去的失敗官司,他現在幹著一份卑微的工作,拿著微薄到可笑的薪水。與此同時,弗雷迪希望可能找到一條擺脫過去的出路,並且最終過上那種他從未擁有的生活,比如,拿到一筆不菲的獎金,得到成為律所合夥人的契機。
當然,首先他得找到那個毀掉他美滿生活的罪魁禍首。
耐久消耗:2.5%/秒
打開地圖耐久消耗:4%
耐久消耗:2.5%/秒
打開地圖耐久消耗:4%
成功的生意人往往擁有至少一個可靠的夥伴。
看起來遊戲場地裡又不少好東西。
「這是個變化中的時代,掌握獨家消息你才能獲得成功!」
人們更願意相信努力的人,至少,你要看起來努力。
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的相遇是上天的安排。
邀請一位你並不瞭解的客人是件冒險的事情,我會記住這一點的。
你應該從這裡消失,或者說,不要出現在我面前。
伸出援手並不是為了兄弟情義,而是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
你真是個蠢蛋,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
我終於——成功了。
我要找到那個人,藏在邀請函裡那個名字後面:一個女人、一個劊子手、把瑪莎從我身邊奪走的——那個人。 餐廳裡的那個「東西」,就是主持人所說的懲罰嗎?我得更小心些,在沒有找到那傢伙之前......
要說我從之前的經歷中學會了什麼,那大概就是,在他人的注視下最好遵守規則。 艾瑪·伍茲,她看起來在計劃著什麼,我最好小心點避開她。又,克利切·皮爾森去哪了?從入戶廳到餐廳只有一條路,真奇怪。
三天前我的右手手心長出了一片水泡。兩天前水泡開始破裂。昨天,它們變成了潰瘍。今天,這些潰瘍成了「罪證」。 不知道算幸還是不幸,那傢伙沒吃掉派,我也沒被人懷疑。不過......是誰做了這個派?又或者,這裡所提供的食物,藏著我們並不瞭解的東西。
人們會為愛情做什麼事?鮮花、情信、誓言、婚姻。我曾嘲笑過他們。直到我遇到你,瑪莎。所有的原則,所有的體面,都消失了。 就要結束了,這段漫長、苦悶的旅行。瑪莎,地獄見。 (完) |
《一封分手信》
親愛的弗雷迪:
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應該已經離開了。
我知道你也許會感到困惑,但看看那份報紙吧。
不,實際上,可能你對新聞中發生的事瞭如指掌。
那該死的收購,毀了一切。
還記得離開白沙街的前一晚嗎?
我問你,密涅瓦是一個好的投資計畫嗎?
那是唯一一次, 我要求你百分百的誠實。
你回答我,如果投資人擁有充足的經驗與資本,這將為他帶來巨額的財富。
可看看新聞裡說了什麼吧!
「這位可憐的投資者購入了一間負債超過四位數的工廠」。
是的,裡奧並不聰明,沒什麼投資經驗,更別說資本了。
可就算是沒腦子的人都知道,不要花錢去承擔額外的債務。
我知道你會有什麼反應。
所以我不會留下來聽你講那些漂亮話。
麗莎,我的女兒,我不會讓她一個人呆在孤兒院裡。
至於未出世的安納西,我會給她起一個新名字。
別替我們擔心將來的生活會怎樣。
安納西會和麗莎一塊長大,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弗雷迪,沒人能完全逃避責任。
我們都需要為做過的事付出代價。
瑪莎·雷明頓
《一封診斷回函》
尊敬的萊利先生:
上週我與尊夫人進行了3小時左右的談話,從心理學角度判斷,她只是輕度焦慮,這種現象,在懷孕之初很常見,您無需過度擔心,充足的休息和適當的輔助藥物可以極大緩解這種症狀。
輔助藥物我已隨信奉上,請按照藥品說明服用。
另外,尊夫人下次複診時,若您能一同前來與我商討一下關於上次提及的投資「那所醫院」的事宜,我將不甚感激。
梅斯默醫生
《弗雷迪·萊利一頁實驗檔案》
編號:4-0-3
姓名:弗雷迪·萊利
【測試標記】
1、謊言
2、愛人
3、不擇手段
【測試傾向】
攫取利益的「場麵人」
【測試結果】
1、整體評價:
從各個方面而言,4-0-3都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實驗對象,虛偽、殘忍、高傲、好高騖遠,野心打造的培養皿讓這些劣根性在他身上以最典型的方式呈現,而報復心則變成了比藥物更好的催化劑。
2、流程說明:
實驗準備階段,4-0-3對4-0-2表現出強烈敵意,也對4-1-1和4-0-4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心。對其他實驗對象都主觀保持一定距離。
直到4-0-2與他的爆發衝突,暴露了他過於強烈的報復心。觸發了風險性較高的懲罰執行人,不過因為暫時沒有更合適的實驗對象可遞補,在這輪實驗中,並沒有對4-0-3進行根除性懲罰。
實驗第二階段,參考第一階段新收集的信息,對4-0-3進行了誘導,讓他提前接收到了本次實驗為他設置的關鍵信息。4-0-3的敵視對象從4-0-2變為4-0-4。在這一階段,他針對4-0-4的行為較第一階段更謹慎且具目的性,但這種行為特徵僅限於行動對象是4-0-4時,這使他忽略了更致命的潛在威脅。
3、實驗總結:
4-0-2的實際到達時間與預期稍有不符,這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4-0-3和4-0-4的藥物使用序列,在實驗流程中造成了一定麻煩,但至少目前看來對實驗結果本身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但考慮到之後實驗的多樣性,這種風險還需要進一步避免, 在實驗環境足夠穩定前,不要盲目使用藥物。
而且本次實驗也證明,某些實驗結論的驗證,並不一定需要藥物介入。
單就4-0-3而言,早期,他所有的行為目的,都源自階級優越感和追逐最大化攫取利益的人性本質,這些更具社會性的行為動機即便是負面的,但實際上卻為他在實驗預設的環境中創造了一個區別於其他實驗對象的安全區。
直到更個體性的動機來源——愛佔據主導,基於這種正面本質滋生的負面行為動機——復仇,在對標的物造成更大傷害的同時,也破壞了他自身的防禦外殼,使4-0-3屏蔽了自身針對標的物以外的警戒視角,徹底暴露在了真正的危險之中。
《一封遺囑》
遺囑人:
姓名:弗萊迪·萊利
年齡:38歲
我立此遺囑,對我名下所有財產,作如下處理:
名下所有現金存款,全數遺留交予凱恩·萊利先生由其自行處理。
其餘所持債券、動產及不動產,除位於密涅瓦附近的公寓外,都委託基奧-巴利爾律師事務所進行拍賣。拍賣所得,用以償還我個人名下債務。
位於密涅瓦附近的公寓繼續作為抵償懸賞,尋找失蹤女性——(被塗掉,依稀看清首字母是L)
本遺囑一式兩份,一份由我收執,一份交由委託執行人基奧-巴利爾律師事務所保存。
此遺囑若6個月內未由我本人撤回,既視為即時生效。
自書立遺囑人簽名:弗萊迪·萊利
見證人簽名:(被塗掉)
《弗雷迪·萊利》
1.這張臉太過習慣露出高傲的表情,以至於在表露痛苦時都略顯生澀與僵硬。
2.滿天星捧花,已有部分枯萎。曾經迎來的幸福和其載體一樣轉瞬即逝。
3.有些凌亂的領帶,他的主人已無暇打理這些細枝末節。
4.高檔的白色襯衫,這些昂貴的布料似乎已構成他對自己認知的一部分。
5.有些卷邊的筆記本,記錄著使用者收集到的地形情報與他的計畫。
《一則留言》
弗雷迪·萊利曾將利益視為衡量人生唯一的刻度,直到愛情與死亡的砝碼落向同一端。當逝者的影子化作復仇的呼喚,能讓傾斜的天平恢復平衡的,只剩下另一份死亡的重量。《弗雷迪·萊利的調查隨筆(一)》
對於密涅瓦工廠所有權的周轉情況,我曾進行過一次調查,而弗雷迪·萊利與其併購諮詢的生意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這起事件中,我逐漸發現弗雷迪·萊利擁有不止一重身份——通過一些通信記錄不難看出,他一度獲取裡奧·貝克的信任,同時也是瑪莎的情人。軍工廠失火案不啻於一張被點燃的、由謊言佈下的網。或許弗雷迪·萊利最後確實為此付出了代價,但我想這些終究不足以抹平他一生的債與償。
弗雷迪·萊利
關於弗雷迪·萊利,需承認的是,無論是「謊言」還是「不擇手段」的標記,都是切中要題的,而或許因此,「愛人」在一眾描述中才顯得格外矚目:一個狡獪而殘忍之人如何「愛人」,而一個將自身福祉凌駕於一切之上的人,又是如何與這個——在通常理解中具有強烈利他性的關鍵詞聯繫在一起的。
無論如何,要了解究竟是什麼塑造了弗雷迪·萊利,對於他家庭的探究或許是一個好的起點。我選擇對其遺囑中所提到的「凱恩·萊利」——即其生父,進行一次拜訪。這次邀請並未如想像中波折,在我與凱恩先生於蘭開斯特郡的一家餐廳會面時,我再次提出我會盡我所能調查弗雷迪失蹤後的行跡,以期從他那裡獲得一些情報。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位衣著算得上體面的老人,以一種近乎淡漠的態度接受了弗雷迪已死的可能性。
在這次談話中,我瞭解到萊利一家早先似乎經營著與運輸業相關的工作,凱恩先生有發展自身事業的野心,卻始終未有較大的起色。此外,對話中的一些細節,多少使我觸及到弗雷迪行事方式的一部分成因:他自小被鼓勵利用各種手段在競爭中取勝,並始終抱有對環境的不滿。凱恩先生依舊認為弗雷迪是失敗的,至少在他的教育下,或,在一種被傾注了儘可能多的資源的情形下,未能達到家庭對其的預期。
(「鞏固位置的重要手段就是剝削,無論您如何理解這個詞彙,能認識到這一點沒什麼不光彩的。總有人生來就是要被吃掉的,而失敗過的人更應該懂得這一點。」
「如果您站在我的角度,相信您會瞭解的。而他最後所做的那些事情,實在……令人蒙羞。他被一些虛無縹緲的、可恥的事物矇蔽雙眼,不惜放棄智慧與事業。我寧願相信他是精神失常了。現在,您應該瞭解萊利家的態度了。我是指,鑑於您的職業,如果您打算公開這部分信息的話。」)
我提出想要對弗雷迪·萊利所留下的通信或私人物品——那些被認為應被歸還和處置的雜物進行一些調查。我能從凱恩先生的語氣中嗅出些許輕蔑的態度,不過他沒有阻止我,只是警告我不該使一些「不應出現的細節」見報。
那些通信、記錄與私人物品,為我還原弗雷迪·萊利更早年的人生提供了許多幫助。實際上,從那些「遺物」看來,弗雷迪·萊利曾擁有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我不認為這僅僅是一種使自身符合「上等人」外在形象的裝點,那些書籍有被反覆閱讀和摘錄的痕跡、符合一個閱讀者應擁有的個人趣味,甚至包含針對瓦格納所創作的,那部關於愛與欺騙的著名歌劇的評論。無論如何,它們並非簇新的室內裝潢的一部分。
在一部介紹法哲學的材料中,有著關於「正義」與「法律之用」議題的論述,這份材料似乎來自弗雷迪求學的時光,而從那些材料上的批註來說,顯然弗雷迪更加認同法律應首要地被認知為一種工具、職業和實踐的主張。而非另一種更加進步主義,或更具有引領性的觀念。弗雷迪在記錄中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彼時一些職業演說的厭惡,尤其是其中對「不稱職的律師專注於自身與僱主利益,而忽視其背後司法目的」進行展開的部分。
無論這些觀點如何,這些細碎的材料不禁讓我產生一些思考。一個為滿足一己私慾,被仇恨、虛榮與貪婪驅動的人,是否也確實在遙遠的往昔,對「正義」的概念產生過片刻思考。即使我們需承認,最後的結果是:弗雷迪知曉法律不等於正義,但面對這種不完美的機制,他既不選擇服從,更沒有選擇推行改善。或許手握信息的差距,並以個人意志施加利害的結果,對他來說才更加甜蜜。
另一些線索,讓時間推回到弗雷迪·萊利供職於基奧-巴利爾律師事務所的那些日子。在這個行當,弗雷迪·萊利顯然無法與那些「忒彌斯之子」相較,在弗雷迪的實習期間,這位年輕但缺乏必要背景的實習律師,被委派各種煩瑣但毫無價值的事務。但在少有能夠參加開庭旁聽學習的機會時,弗雷迪會提前預備遠超一個普通判例所需的材料。基於凱恩先生和一些舊物所提供的細節,我想我能為弗雷迪·萊利的青年時期做出這樣的側寫:弗雷迪不惜犧牲自身與他人的代價來達成目的。他的「聰明」註定會使他成為一個在道德上隨意搖擺的人,即使大多數時候他都維持著「良好的教養」。但在涉及決定性利益的問題上,弗雷迪會做出出格的選擇,並不會抱有絲毫愧疚心。
這種愈發極端的特質曾短暫地為弗雷迪·萊利提供了助益,例如弗雷迪·萊利最終還是成功取得了律師資格,而又在更重大的事情上使他走向失敗。他最終因為自身職業與社會行為的不端,失去了成為律所合夥人的機會。而另一件事則是關於瑪莎的悲劇。
有時我會對凱恩先生發問,這位父親能夠回憶起一些關於兒子職業進展的節點,但在觸及弗雷迪·萊利的生活與情感時,卻只剩一片空白。
(「我對這些實在沒什麼話好說——婚姻不就是共同生活,或許共同挨餓享福,但一定降低風險,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所以我說他最後幾乎像是個狂亂的瘋子。」)
無論如何,剩下的這些信件最後依舊被打開重讀。其中部分是富於感性與「格調」的剖白,內容大都脫離了現實的生活。有時弗雷迪會引用一些他曾讀過的書中的細節,例如一首被標註為112的十四行詩。有一點令我感到有些意外:在這些書信中,弗雷迪·萊利並未徹底將這份愛意中消極的部分粉飾起來。即使他從來是個擅長利用辭令的人,營造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或許並不困難。
對於基於感性的文字材料,隻言片語的概括往往會使其細節失真,而忠實地呈現則是更接近客觀的做法:
(「……我確實設想過你是否更需要一場平靜的婚姻,但我卻沒有眼睜睜地注視這一切的決心。從一切務實的、符合世俗禮法的角度來看,這當然不是公正或光彩的請求,但我毫不在乎。在我被愛擊潰的那些時刻,我的心沒有一刻不承載著憎恨、苦澀,輕蔑與屈辱。
你知道我說許多謊,但我會給你一個騙子的忠誠。或許還有一柄足以隨時使我身敗名裂的利刃,以及盡我所能提供的一切自由——這足夠嗎?
瑪莎,我想說愛並非恆久的忍耐,或遠離嫉妒,或收斂包容。無論你給我哪一種答覆,我都懇請你知曉:自我第一眼見到你開始,我就已經血肉模糊。」)
最後,我找到了一張由弗雷迪簽署,用以為瑪莎擔保其具有「良好行為」,並准以參觀博物館的卡片。或許瑪莎從來不喜歡這種規則,而弗雷迪燒掉了這張卡片。從時間上判斷,這或許正發生在她決意離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