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續作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貢獻者:
大萌字.svg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Ready or not reveal screen 10.png
嚴陣以待(Ready or Not),被廣泛玩家認為是霹靂小組4(SWAT4)的「精神續作」
基本資料
用語名稱 精神續作
相關條目 蹭IP

精神續作一般是指沿用了某個老作品的部分要素甚至核心要素,但在法理上沒有繼承其智慧財產權且沒有直接的劇情聯繫的新作品。

本義簡介

這個用語最早的出處其實是用來調侃某些抄襲其他遊戲玩法的山寨遊戲的,但後來伴隨著詞義的延伸,也被用於一些雖然沿用了其他作品的核心玩法,但製作精良、有自己獨特價值的遊戲身上,特別是當被效仿的原作品因為各種因素不再推出續作時,這個新遊戲就可以被稱為其所效仿作品的精神續作。

一個作品有精神續作是這個作品的內涵得到大家認可的體現,但另一方面,如果哪個作品被廣泛稱為另一個作品的精神續作,那麼這個被效仿的作品很可能是已經被玩壞或者完結的IP了。

原班人馬

(待補完)[1]

可能這兩個遊戲本屬於同一個製作團隊,但互相之間沒有直接聯繫。但卻會設置一些彩蛋

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老IP不被認為有再續約的價值,或者由於版權原因而IP不由製作組控制。

用法舉例

遊戲

《無敵9號》的製作團隊就是製作《洛克人》的原班人馬。但由於《洛克人》系列已經很久沒有續作,而這個製作團隊也沒有洛克人的智慧財產權,所以他們把《無敵9號》作為沿襲了CR《洛克人》玩法的精神續作進行製作。(此外被稱為《洛克人》精神續作的作品還有開發過《洛克人Zero》系列的INTI CREATE製作的《銀白鋼鐵》、《蒼藍雷霆》系列)
後者的作者明確表示過自己就是從《牧場物語》中得來的創作靈感,而《牧場物語》在此之前從未推出過PC端的遊戲,於是玩法與之相近的《星露穀物語》就被玩家們稱為其精神續作。
《雙點醫院》的製作團隊雙點工作室大部分都是前牛蛙工作室的員工,而兩位創始人就是《主題醫院》的開發者之一。
儘管風暴崛起有一個同世界觀的遊戲幻影狂怒,但是無論是陣營名稱(GDF),建築美術風格(神似Nod之手的風暴王朝兵營),世界觀設計(開場GDF和風暴王朝類似命令與征服分系列紅警那樣的地域分佈和交戰,風暴藤蔓神似泰伯利亞),陣營風格設計(GDF類似盟軍高機動,風暴王朝類似蘇聯偏向於正面,veti和思金人一樣屬於人外陣營,也和思金人一樣高度依賴於作品中的資源物質風暴藤蔓)都和命令與征服有共通之處,整體的運營風格也更偏向於命令與征服系列。
《8位軍隊》的製作團隊岩石壁畫工作室大多為《紅色警戒》的締造者西木工作室的前員工。
  • 《過山車大亨》→《過山車之星》
兩者皆由Frontier Developments開發製作。由於現在的FD不同於以前,已具有自主發行的能力,而《過山車大亨》這一IP仍屬其發行商雅達利所有。其新作便因此使用了全新的《過山車之星》一名。
  1. 以廢土題材為例,《廢土》開發商Interplay旗下的黑島工作室開發《輻射1》和《輻射2》,這兩部作品就成了《廢土》的精神續作。直到2014年由Interplay創始人創立的inXile Entertainment推出《廢土2》之前,烏克蘭GSC Game World開發並於2007年發售潛行者系列也被冠以輻射精神續作之名開賣。
  2. 由輻射系列的締造者黑島工作室重組後的黑曜石娛樂開發(該工作室曾開發過輻射:新維加斯)。

黑曜石工作室和inXile Entertainment被喜歡黑島工作室作品的Phil Spencer(Xbox遊戲工作室CEO)收購

為何《刺客信條》被認為是《波斯王子》的「精神續作」? - 知乎
  • 浴火銀河2Galaxy On Fire 2》→《永恆空間EVERSPACE》。
《永恆空間》的工作室Rockfish大多為《浴火銀河》Fishlabs公司原班人馬。由於遠超Deepsilver將Fishlabs收購後所作《浴火銀河3:獅鷲號》質量,《永恆空間》被大多數GOF系列老玩家尊為「真正的GOF3」。
《全面通緝》的作者為《俠盜獵車》系列的締造者DAVID JONES
由惡魔城之父 ── 五十嵐孝司離開科樂美之後眾籌開發惡魔城這個IP都爛在可樂妹手裡了
  • 《P.T.》→《面容Visage[2]
由生化危機監製 ── 三上真司離開卡普空後組建的Tango Gameworks開發
  1. 《死亡空間》監製Glen Schofield加入藍洞工作室後製作的絕地求生同世界觀作品
  • 《死亡空間》→《消極氛圍Negative Atmosphere
粉絲作品
  • 《騎士:中世紀戰爭》→《雷霆一擊》
  • 《勝利之日》→《軍團1944》
《風起雲湧》為玩家製作的Mod後被招安為官方DLC, 《風起雲湧2:越南》為《紅色管絃樂隊》的開發商Tripwire的發行商Antimatter自主製作的作品, 《'83》同樣.
  • 戰地風雲 2:真實計畫》→《戰術小隊》→《戰爭附言》→《Beyond the Wire穿越鐵線
《戰術小隊》的開發商Offworld Industries是後兩者的發行商和開發商 其實全為同個, 只是換了馬甲
《恐怖黎明》的製作團隊Crate Entertainment大部分都是《泰坦之旅》的製作團隊Iron Lore的前成員
  • 《霹靂小組》→《嚴陣以待Ready or Not
  • 《星球大戰:前線》→《星球大戰:前線(新)》
  • 重裝機兵雷諾斯/重裝機兵瓦爾肯Assault Suit Leynos/Assault Suit Valken系列(某種意義上)→《前線任務Front Mission》系列→《LEFT ALIVE》→《2089:邊境》(現:《鋼嵐》)
《LEFT ALIVE》與《前線任務》為相同世界觀的作品;開發《重裝機兵雷諾斯》初代與《重裝機兵瓦爾肯》初代的製作小組在其後轉為史克威爾開發了《前線任務》一代及後續部分作品,且部分設定共通。說實話這小組與SPEJ共同開發了PS1的護航RPG之一《妖精戰士》,那麼玩法類似SRPG的妖精戰士應該也算FM的精神續作吧(誤)
《2089:邊境》本為紫龍遊戲與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合作的SRPG手遊,由黑傑克工作室開發,內測不久後宣佈終止合作,改名《鋼嵐》,不再使用前線任務的世界觀,但基本玩法得到了保留。
  • 武裝雄獅Gun Griffon》系列→《Project MBR》
由製作了求生之路初代的工作室Turtle Rock開發
  • 《暴力摩托》→《公路救贖》
  • 車神Driver》→《飆酷車神》
由極品飛車:變速的工作室Slightly Mad Studios開發
Criterion Games的創始人Alex Ward和Fiona Sperry離開後,開設了新工作室,叫做Three Fields Entertainment, 為《危險駕駛》的開發商[5]
《契約戰爭》主創尼基塔與工作室其他成員發生分歧,前者離開原工作室,成立Battlestate Games開發硬核射擊生存遊戲《逃離塔科夫》,與《契約戰爭》共用世界觀
  • 橫衝直撞FlatOut》→山脊賽車:無限》→《撞車嘉年華》
Bugbear Entertainment的系列作品
  • 《氮氣衝鋒》→《極限距離》
後者的製作組曾為前者遊戲提供過模組製作的工作。
取消開發的飯製作品
  • 《Totally Accurate Battle Zombielator》→《全面吃雞模擬器》
兩者均為開發《全面戰爭模擬器》公司的衍生惡搞作品
Ballex的作者MushREB在遊戲介紹中註明「靈感來自於Ballance」,且遊戲玩法均以切換球的物理屬性進行解謎或競速為核心。
樂觀家族族長繼承人
雖然製作人都是高橋哲哉,也共享同一世界觀,但由於開發時工作室所屬的母公司不同,造成三個系列分屬三家: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萬代南夢宮娛樂任天堂
由執筆過《超時空之鑰》《穿越時空》的加藤正人擔任編劇的手遊
由《幻想水滸傳1&2》的開發者村山吉隆與《幻想水滸傳3&4》的開發者河野純子時隔25年合作製作。又一個爛在可樂妹手裡的IP
EA DICE創始人兼CEO Patrick Soderlund攜大部分DICE老員工離開EA DICE後與韓國NEXON合作創立Embark Studio工作室,並且該遊戲於2022年9月份在steam開啟Alpha測試
風暴之門的開發商冰霜巨人工作室(Frost Giant Studios)是由原《星際爭霸2》團隊骨幹離開暴雪後開設的新工作室。然後冰霜巨人將暴雪的名聲徹底敗乾淨了
《皇家騎士團》系列製作人松野泰己表示《鈴蘭之劍》是《皇家騎士團》系列的精神續作。
《Ratatan》製作人小谷浩之表示《Ratatan》是《Potapon》的精神續作。
  • 《馬克思佩恩》的1和2均由Remedy娛樂製作,後來Remedy Entertainment 把靈感檔案讓給了Rockstar遊戲公司之後,後者製作了《馬克思佩恩 3》。
  • 《馬克思3》沿用了前作的價值觀,但遊戲風格有很大差異。
  • Rockstar遊戲公司和Remedy娛樂公司在2022年合作並聯合開發《馬克思1》和《馬克思2》各自的Northlight引擎重置版。
作者是同一個人。後者重複使用了前者大量的角色,名字、外貌、性格都未改變,也以前者的戰鬥系統為基礎做了一些改進,等等。

動畫&漫畫

汽車

  • 豐田
    • 卡羅拉雷凌AE86、Celica[6]→GT86/斯巴魯BRZ
    • Celica GT-Four→GR雅力士
    • 2000GT→雷克薩斯LFA

參考資料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 2025年4月27日 (週日) 10:08。
0 人评价
0 人推荐
评论0
搜尋萌娘百科 (按"/"快速搜尋)
有新的未讀公告

阅读更多:精神續作(http://mzh.moegirl.tw/%E7%B2%BE%E7%A5%9E%E7%BA%8C%E4%BD%9C )
本文引自萌娘百科(http://mzh.moegirl.tw ),文字内容默认使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