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視視角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遊戲視角 |
---|---|
相關條目 | 遊戲地圖 |
遊戲視角是玩家觀看遊戲演出時的觀看角度。
本義簡介
除了少數幾個專門為盲人設計的特殊遊戲以外,現代電子遊戲都有視頻輸出信號,而觀看視頻的玩家與遊戲內容之間的觀看角度,稱為遊戲視角。
主要類型
以下這些視角在遊戲內不一定都是定死的。一些大型遊戲的設計者可能會為方便不同習慣的玩家,設置多種視角模式,可以提前設置或隨時切換到所需的視角。比如《輻射系列》3D化後就可以用滑鼠滾輪(默認設置)在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之間切換。
第一人稱視角
玩家代入到了遊戲中一個單位(不論角色還是載具),用它的眼睛觀看遊戲世界的視角。此時我們可以查看角色身上一些顯而易見的東西——比如雙手,或手中拿到的東西,某些遊戲還可以低頭看腳。
雖然一般來說提及第一人稱視角,多數玩家會首先想到第一人稱射擊。但第一人稱視角的遊戲並不止於此,一些解謎類遊戲、步行模擬類遊戲、飛行模擬類遊戲、迷宮探索類遊戲也是第一人稱視角。
而VR遊戲大多數也都是第一人稱視角。除開有3D建模的遊戲,2D遊戲中,文字AVG很多也是第一人稱視角,而早期的一些手機觸屏遊戲也可以看作是第一人稱視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玩家代入的角色並不是遊戲內核,而是作為觀察者身份,那麼不能叫做第一人稱視角。
比如在遊戲《Will美好世界》中,玩家並不是直接作為遊戲劇情的主人公,而是作為神來觀察劇情,這時就不能稱為第一人稱視角。
第三人稱視角
玩家用來觀察遊戲世界的攝影機並不是遊戲中任何一個角色的眼睛的視角。
一般來說,第三人稱視角指的是玩家只主要操作一個角色,畫面也主要跟隨著這個角色所看見的事物的視角。
以示區分,畫面實際上總是在呈現地圖的斜45度視角和俯視角不被認為是第三人稱視角。而第三人稱視角又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第三人稱越肩視角
經常用於3D角色扮演遊戲和動作遊戲的視角,攝像頭通常位於玩家所操縱角色的右後方或左後方,越過角色的肩膀看見前方。
這種視角很適合雙搖杆手柄進行操作,一方面避免了第一人稱帶來的眩暈和信息量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又有足夠代入感。所以有越來越多的遊戲採用該視角。
第三人稱預設機位視角
預設機位的意思是,攝像頭的位置會隨著遊戲內容的改變而由開發者預設好的方式改變。
玩家通常不能自己調整視角。預設機位的好處是開發者可以把最好的視角呈現給玩家,避免玩家因為自由調整視角的問題看不到開發者想要表達的效果。
而有些極端優化的遊戲,會只渲染預設機位所看到的遊戲畫面,玩家看不到的地方完全空無一物。
典型的例子是早期《生化危機》系列遊戲(3代及之前)。
俯視視角
斜45度視角
45度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值——這個視角指一切斜著往下看的視角。
這種視角的特點是能同時觀察到各個目標的頂部和側面。
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見《勇者鬥惡龍1》和《暗黑破壞神2》。
雖然從畫面上看好像根本沒有共同點,但它們都屬於斜45度視角。
在2D遊戲中通常表現為無透視效果的正交視角,而在3D遊戲中則通常表現為帶有透視效果的視角,前者的畫面邊緣在地面上的投影為長方形,後者為倒梯形。
更具體的例子可以參考《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與《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
垂直俯視視角
除了有一定傾斜的俯視視角外,還有一種不常見的垂直俯視視角。
垂直俯視角下玩家通常只能看到操作對象的頭頂,或者是一個象徵性符號。
除此以外和斜45度視角的最大區別是不會有下大上小的透視關係。
最典型的俯視角遊戲是圍棋。
典型的例子有《破門而入》和《邁阿密熱線》系列,《最高指揮官》中將視野拉到最遠之後也是垂直俯視視角。
橫版/縱版視角
橫版/縱版視角是指玩家的目光和所操縱角色平齊的視角,這種情況下通常會有一個總是指向下的重力(也有指向其他方向的情況),遊戲角色站在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面上。
由於在遊戲發展的早期,遊戲硬體有很便利的方式實現橫向或縱向捲軸,所以當時的遊戲很多都會採用橫版和縱版的視角。
這種視角的典型遊戲有《超級馬力歐》和《惡魔城》等。
瞄準鏡視角
此時我們看不到有關操控之單位的本體,而是直接觀看角色操縱的瞄準鏡或監視器等儀器中呈現的內容。比如《戰爭雷霆》裡的火砲瞄準鏡、瞄準吊艙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