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Chemical weapon)通過包括窒息、神經損傷、血中毒和起水皰在內的令人恐怖的反應殺傷人類。以牽制和擾亂對方軍事行動為目標的有毒物質統稱為化學戰劑(chemical warfareagents,CWA)或簡稱毒劑。
狹義的化學武器是指各種化學彈藥和毒劑布灑器。化學彈藥是指戰鬥部內主要裝填毒劑(或二元化學武器前體)的彈藥。主要有化學砲彈、化學航彈、化學手榴彈、化學槍榴彈、化學地雷、化學火箭彈和飛彈的化學彈頭等。由兩種以上可以生成毒劑的無毒或低毒的化學物質構成的武器稱為二元化學武器。化學物質分裝在彈體中由隔膜隔開的容器內,在投射過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質依靠旋轉或攪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劑。
由於化學武器在歷史上的戰爭中對人的身心的雙重摧殘,後來國際上禁止了化學武器在戰場上的使用。不過,仍然有不少傷害較弱的化學武器作為鎮暴武器,繼續活躍在治安、鎮暴等低烈度任務中,直至今日。
現實中的化學武器分為神經毒劑、糜爛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植物殺傷劑等多個種類。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戰爭、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戰爭、越南戰爭、兩伊戰爭都曾有過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記錄。在和平時期,也有恐怖組織使用化學武器發動恐怖襲擊的案例,最著名的是1995年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化學武器的使用導致人類戰爭的殘酷性大大上升,國際社會為杜絕化學武器的使用進行了長期的努力。日本、義大利、德國等二戰軸心國在國內庫存的化學武器在戰敗投降後被全部銷毀,但日本關東軍遺棄在中國東北的化學武器至今尚未完成全面銷毀工作。
聯合國於1993年1月13日出台了《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簡稱《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該公約於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除朝鮮、緬甸、以色列、敘利亞等極少數國家外,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是該公約的締約國。為了確保公約的有效履行,國際組織建立了專門的執行機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英文縮寫OPCW),總部設在荷蘭海牙。
截至目前,阿爾巴尼亞、韓國、印度、俄羅斯、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已遵照《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要求,銷毀了本國庫存的全部化學武器(中國從未生產或引進過任何化學武器,因此該公約對中國沒啥大影響)。中日兩國聯合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的工作從2010年開始著手進行,至今仍在持續進行中。
由於歷史原因,「戰役級別」的化學武器,通常被視為一種十分邪惡的裝備,通常也都是相對最惡毒的大反派、超級反派會使用的裝備;正派,尤其是超級英雄,通常會因為不屑於使用或嫉惡如仇的性格而經常性地拒絕使用它們。大約是這類武器通常總是和「大屠殺」這一要素相掛鉤(典例就是一戰戰場上那些滿天飛的氯氣和芥子氣砲彈,還有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建造的毒氣室),在遊戲中,這種裝備也通常很少會給玩家操作。
相對地,作為鎮暴武器研究出的各種「輕量級」化學武器,由於經常被警察(典例就是催淚彈和辣椒噴霧)、甚至一部分平民使用(典例就是北美地區居民使用的防熊噴霧),給人的感覺也不那麼邪惡;再加上體積和殺傷力通常也不是那麼大,因此很容易做成單兵武器。同時,正派被反派突然扔出的這些小型化學武器成功暗算並落入下風乃至於陷入危機的橋段也屢見不鮮。
除去傳統的毒氣和水/食物投毒,ACGN世設下還有一種很常見的化學武器就是腐蝕劑,比如強酸。這類武器通常做成水槍,像火焰噴射器一樣作為近戰武器使用。
即使化學武器沒有指定具體用戶,也經常被設計為一種障礙物,比如毒氣室,或是曾被化學武器橫掃過的遺蹟等。
同時,化學武器也很容易和生物兵器伴生,但和生物兵器還是有些區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