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right":"
![]() 提督府桌上的套娃 | |
基本資料 | |
道具名稱 | 俄羅斯套娃 (матрёшка) |
---|---|
道具別名 | 套娃 |
道具種類 | 玩具、人偶、工藝品 |
道具用途 | 玩、裝飾 |
相關作品 | 《暗芝居》《戰艦少女R》《SOUND VOLTEX》等 |
相關條目 | 禁止套娃、人偶 |
俄羅斯套娃(俄語:матрёшка;英語:matryoshka;日語:マトリョシカ)是由俄羅斯出產的一種傳統的工藝品和玩具。
「套娃」在俄語中稱為「瑪特廖什卡」(матрёшка,matryoshka)。中文圈為了表述明確,常冠以國名而稱之為「俄羅斯套娃」。
套娃多是由繪有彩色圖案的多個空心的人偶娃娃一個套一個的嵌套組成,可以嵌套多層。套娃的開口在底部,且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放置。傳統套娃為木材質,後來偶爾也有其他材質(如陶瓷、金屬、塑料等)。
嵌套結構的彩繪木質玩具在俄羅斯傳統中早為人知(例如俄羅斯傳統的復活節彩蛋)。但現代意義上的套娃公認是1890年,在出版商、印刷商和書籍銷售商阿納託利·馬蒙托夫[1]創立的兒童教育工作室中,由阿納託利作為實業家與藝術贊助人的弟弟薩瓦[2]莊園內一位美術畫家兼舞台佈景設計師、建築師——謝爾蓋·馬柳京[3]擔任設計並繪畫,木雕師兼人偶師瓦西里·茲維奧茲多奇金[4]負責雕刻而誕生,同年就作為玩具和紀念品大規模生產。
在1900年巴黎世博會手工藝品展上套娃獲得獎牌,但由於同年的經濟危機,兒童教育工作室被迫關閉,不過套娃的製作工藝沒有丟失,而是轉移到位於莫斯科東北偏北71公里,自14世紀以來就是木雕與玩具製作中心的古鎮謝爾吉耶夫[5](Сергиев Посад,Sergiyev Posad),謝爾吉耶夫也因此成為知名的套娃製造中心。
自1904年收到來自巴黎的大筆訂單後,套娃開始走出俄羅斯,並最終成為一種為世界各地熟知的玩具。
在ACG作品中有時會出現一種特殊的替身能力。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可以把自己一層一層的剝下來,最終形成多個分身/替身。可以像套娃那樣大小不一,也可以利用後期施法讓其變成一樣大小。套娃的最中心就是施術者本體通常瘦骨嶙峋且沒有穿衣服。代表角色為《一人之下》的唐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