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瓜包(英語:melon pan;日語:メロンパン)是麵包的一種,是ACG作品中常見的食物。
蜜瓜包日文為メロンパン(melon pan),又譯為甜瓜包,是源自起源與日本的一種麵包,起初因為表面的皮層形似蜜瓜裂紋而得名。
外形與華語地區的菠蘿包相似。
蜜瓜包的頂部通常硬度接近曲奇餅,非常脆,與酥皮軟頂的菠蘿包極為不同。
但後來是日本大部分脆皮麵包不論鹹的甜的有餡的無餡的是否像蜜瓜甚至不是脆皮的而是酥皮的都稱為蜜瓜包。
實際上,此麵包原料中未必會有蜜瓜。但現代工藝改進,會有店家在蜜瓜包裡放入蜜瓜果肉片或蜜瓜果醬。
據日WIKI所寫,蜜瓜包起源於大倉喜八郎在1910年哈爾濱的新哈爾濱大酒店挖走羅曼洛夫家族的阿美尼亞人麵包師伊萬·薩戈揚到東京帝國酒店後,精通法國麵包和維也納(德國)麵包的伊萬·薩戈揚,改良了其中一種俄羅斯麵包,發明瞭的蜜瓜包。
《日式麵包王》中稱硬頂脆皮的蜜瓜包的頂皮和包身由於工藝不同,熟透時間不同,香脆曲奇硬頂和香軟麵包不可兼得因此有人認為菠蘿包是密瓜包的失敗後的改良品,但有人則認為只是廣東人更喜歡酥皮頂而不是曲奇硬頂
ACG作品中常有出現喜歡蜜瓜包的角色。由於蜜瓜包非常普遍、價格也很低廉,喜歡吃蜜瓜包會給人一種「這個角色很好養」錯覺的萌點。
蜜瓜包的食用專家夏娜指出,蜜瓜包的正確食用方式應該是先咬一口邊緣脆脆的部分,再咬一口中間軟軟的部分,再咬一口邊緣脆脆的部分,如此反覆循環。

メロンパン(melon bun)在日本沒有漢字寫法,因此根據假名英文,翻譯為蜜瓜包和甜瓜包。
但日本的メロンパン這一大類中,的確有一系類表面上沒有如蜜瓜裂紋一樣,但外形像沒有半點小裂紋,卻像絲瓜、楊桃以及甜瓜一樣起了多邊或主紋,在日本稱為「紡錘形のメロンパン」。
ACG作品常見的是有裂紋的蜜瓜概念的メロンパン,因此本條目メロンパン所使用名稱多是蜜瓜包而非甜瓜包。
蜜瓜包與菠蘿包外形相似,部分日本ACG作品的中文版將メロンパン直接翻譯成了菠蘿包,可能是港台等地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直接採用了現地相似的食物名進行翻譯所致。
如夏娜喜愛的食物被廣泛地認為是菠蘿包,但那實際上是從メロンパン(蜜瓜包)翻譯過來的。
(待補充)
(待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