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 | ||
動物名稱 | 九尾狐 | |
動物別名 | 九尾妖狐、九尾之狐、九尾靈狐、九尾天狐、九尾神狐等 | |
動物種類 | 犬科的傳說生物 | |
出身地區 | 神州大地 | |
相關動物 | 狐狸 | |
代表角色 | 蘇妲己/玉藻前、八雲藍、塗山雅雅、阿狸 | |
生物學分類 | ||
域 | 真核域 | |
界 | 動物界 | |
亞界 | 真後生動物亞界 | |
總門 | 後口動物總門 | |
門 | 脊索動物門 |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
綱 | 哺乳綱 | |
亞綱 | 獸亞綱 | |
下綱 | 真獸下綱 | |
總目 | 勞亞獸總目 | |
目 | 食肉目 | |
亞目 | 犬型亞目 | |
科 | 犬科 | |
亞科 | 狐亞科 | |
屬 | 狐屬(虛構生物) |
九尾狐(英語:nine-tail fox;日語:
不同傳說版本和作品設定中,又有九尾妖狐、九尾靈狐、九尾天狐、九尾神狐等具體稱呼。
九尾狐最早出現於中國古代志怪典籍《山海經》中,《山海經·南山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海外東經》則記載:「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傳說大禹治水時,在塗山氏部落迎娶了女嬌,其中便有九尾狐的故事出現[1]。
九尾狐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從瑞獸到妖獸的轉變。直到漢代時期,九尾狐一直是瑞獸,而漢代的壁畫中,也多有九尾狐形象。但唐宋時期,九尾狐的形象,逐漸轉變為了狐仙的形象,既有「助人/與人類友好」的一面,也有「害人/與人類鬥爭」的一面,算是亦正亦邪,已經完全沒有了瑞獸的含義。元明時期,九尾狐被進一步妖化,而明代誕生的《封神演義》已經把九尾狐塑造成了妖怪(九尾狐狸精妲己)。而到了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多有談鬼寫狐,其中也有九尾狐的故事,但已與瑞獸無關,更像是一個人格化了妖。
傳說中國唐代時,中日交流頻繁,一隻九尾妖狐乘著日本大使吉備真備回國的便船來到了日本。後來,這隻九尾狐變化成美女,自稱名叫「玉藻前」,接近鳥羽天皇並受到寵愛,隨後鳥羽天皇便得了怪病在床。大臣們對這個來歷不明的美女玉藻前產生了懷疑,便請陰陽師安倍泰親(安倍晴明的孫子)對其占卜,最後發現她的真身是來自中國的九尾狐,於是她只好逃離了京都。
妲己,己姓,字妲,有蘇氏部落之女,商朝末代天子商紂王妃子。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將其描述為九尾妖狐附體,受女媧之命禍亂朝綱,顛覆商朝。
見主條目:妲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