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戀》中虛擬出來的黑社會組「集英組」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黑社會人士 |
---|---|
萌屬性別稱 | 黑幫/黑暗組織人士 |
萌屬性類別 | 身份 |
典型角色 | 託雷·哈特涅特、洛克、山口久美子、桐生一馬 |
相關萌屬性 | 組織領導人、黑社會首領、殺手、罪犯、間諜、臥底 |
![]() |
黑社會/黑幫/黑暗組織/黑暗聯盟/黑道,是屬於普通社會規範之外的法外社會和組織,擁有獨特的內部規範,在日本亦可稱為「裡社會」。和黑社會相關的人士無論階層職位高低均以此稱呼。
通常而言,黑社會屬於法律外的秘密結社與團體,其牽涉的收入來源和活動通常都是非法行為,例如暴力、特種行業、犯罪行為等,也有藉著經營公司和店面為掩護的黑社會存在。
黑社會從不良少年團體、當地暴力集團、犯罪組織、黑社會企業、該國黑幫乃至於跨國組織都有含括(原則上純粹小犯罪團夥不屬於),因為黑社會的特性需要和警方、軍方、政府斡旋,所以常有黑社會人士和政府警方為調查彼此底細,派遣人員至對方的陣營臥底,或是藉著提供利益賄絡政府人員、軍方和警方,爭取雙方的協議和迴避搜查。黑社會之間也存在著結盟合作的情況。
黑社會之間的鬥爭現象頻繁,無論是組織成員還是各個團體派系之間,內鬥、背叛、爭權奪位乃至於滅口之事屢見不鮮。試圖深入調查黑社會的人士(例如:記者、間諜等)更可能因此成為被清算的對象。一部分黑社會人士則會受到某些因素影響(例如:個人、家庭等考量)選擇金盆洗手,改從事普通社會的其他行業。
黑社會人士也是ACG作品常取材的題材之一。ACG作品裡,黑社會人士的身份通常會被用來突顯某些角色的冷酷無情、不擇手段的性格和行事作風,以及不能見容普通社會的身份,用於高層人士乃至於黑社會組織領導者時,還會增加其權威層面的描寫;然而ACG作品裡一部分登場的黑社會人士,常出現各種理性與感性的抉擇、不幸的經歷、復仇、臥底、不憫等,甚至有和普通大眾對傳統黑社會人士認知截然相反的個性屬性(例如:天然呆等),作為突顯角色的人性面的設計。也會有像桐生一馬、座頭市這樣真正具有理想中的「任俠」精神的黑道主角,不過這種人在現實中就算真存在也活不長就是了。
日本的黑社會組織多數被稱為「ヤクザ」(Yakuza),是以「任俠」標榜自身的黑社會組織的統稱,日本官方稱其為「暴力團」。在影視、動漫和遊戲等文藝形式中均存在,其中尤以遊戲系列《人中之龍》為甚。
早在江戶時代後期,就有民間的俠客組織標榜「任俠」義氣,在地方江湖上有很大影響力。
二戰後的日本社會,上有美軍入主、國家改制,下有民不聊生、糧薪稀缺、治安混亂,劇烈的社會動盪和巨大的生存壓力使得日本民間出現了各種自發成立的地方小團體,或抱團取暖,或趁火打劫,這些團體中很快就有人發展壯大,並逐步接管了舊政府留下的權力真空,形成了新時代最強大的黑道組織形式「極道」。發展成型的極道向上勾結政客、商人和警察,向下管理黑市、販賣私糧、搶佔地盤、收取保護費、壟斷風俗業,對內要求家族精神,對外則標榜鋤強扶弱,成為了政府無法約束的地方霸主。但到了70年代,那些「任俠」極道要麼被卑劣者打倒、要麼自己也原形畢露,加上社會經濟好轉使得私糧重要性下降,民眾對於極道的醜惡嘴臉有了清醒認知,黑道在民間的話語權在減弱,但其對社會結構的毒害不減反增。(想像一下沒有主角的《如龍》,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後來直到90年代,政府終於針對極道立法,將其歸為「暴力團」,但由於大型暴力團根深蒂固,政府決定以「指定暴力團」等形式承認並公示其存在,但是嚴加監控並施加了諸多限制。自此,極道逐漸轉為當代這種減少暴力活動、更重視智力犯罪的組織形式。
到了80年代,雖然日本人生活壓力不斷減輕,但隨著教育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反抗秩序,成為「不良少年」。這些人喜好奇裝異服,幹的事從曠課、泡妞等違紀行為到聚眾鬥毆、盜竊之類的違法行為。由於是以青少年為主,且其底氣主要來源於未成年人犯法只用接受短暫管教、不會留案底,因此雖然造成廣泛的治安問題,但多數鬧不出很大風浪,甚至還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潮流。
早在50年代,就有非法改裝機車、崇尚危險駕駛的「暴走族」團體,其中有些具有流氓性質,也會參加幫派鬥毆。在80年代,有一些不良少年也成為了暴走族,喜好騎著改裝摩托招搖過市、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在日本的原日本殖民地遺民、朝鮮人、中國人等外來者亦有形成幫派勢力,在移民較多的大城市盤踞一方。由於是不能融入當地文化的外來者,社會輿論對他們的敵意比普通黑道更甚。
日本黑社會一般以「組」或「會」的形式存在,如現實世界的「山口組」和「住吉會」等,規模較大的黑道組織默許或支持旗下的幹部成員自行組織成立子組織,使其轉變為多個黑道組織的聯盟或共同體。《人中之龍》系列最常出現的兩大黑社會組織「東城會」和「近江聯盟」便是這樣的黑道聯盟。
一般來說,日本黑社會組織存在「組長(會長/親分)」「若頭」「舍弟頭」「若頭輔佐」「舍弟頭輔佐」「舍弟」「若眾」等等級稱呼,為方便日後理解《人中之龍》等日本黑幫題材影視動漫遊戲作品,現簡要介紹如下:
最高領導層:
組長/會長/親分:黑道組織的所有者和實權人,類似於公司的「董事長」,不僅統領組織,所有成員還需視之如父,在外被稱作「組長」,而下屬要稱其為「老爹」等。
若頭:黑道組織的總務,負責全盤處理組織事務,類似公司的「總經理」。
高級幹部:
舍弟頭:組長親族勢力的話事人,明面地位上和組長相當,但實權不大,主要處理旁支事務和對外工作。
若頭輔佐:若頭的協力人,類似公司的「總經理秘書」或「秘書長」,負責協助處置組織事務。
舍弟頭輔佐:舍弟頭的助手,和舍弟頭一樣屬於名義上的職務。
中層幹部:
若中:中層幹部,負責下沉管理幫派事務,類似公司的「部門主任」等職,但一般只存在於規模較大的黑社會組織。
舍弟:組長的親組成員或者結拜兄弟組成的團體,實權較小。
基層人員:
若眾:即「小弟」,黑道組織的普通成員,負責執行組織任務,直接對組長和若頭負責,幹各種髒活累活。
※註:角色名字和作品後方,為該角色隸屬的黑社會組織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