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第四十五回 統一北方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領便當 |
---|---|
其他表述 | 便當、盒飯、領盒飯、發便當 |
用語出處 | 周星馳影片《喜劇之王》中的橋段及台詞 |
相關條目 | 死亡Flag、發刀、劇情殺、代碼殺、劇情祭品、歷史角色 |
便當或領便當是由周星馳參演影片《喜劇之王》而誕生的用語,在ACG領域和網絡用語中已成為流行語。
死亡,即生命徹底終止活動,並無法恢復。
在ACGN作品中,生命的定義和延伸設定可能會非常廣泛,比如靈魂、機械生命、數字生命、輪迴轉世等。這種設定上死亡有時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或者將生命重置的手段,或至少會導致一些角色難以界定死沒死。舉個例子:碇唯,在旁人看來她已經在初號機實驗中化成橙汁、連個屍體都沒留;但是她的靈魂活在了初號機身上,而且還能在她兒子遇到大麻煩時支稜一下,從這個角度看她就沒死。再舉個例子:小巴蒂·克勞奇,他的靈魂早已化作攝魂怪的口糧,但他的肉身還活著,這麼一個空殼肉身卻很難讓他人覺得他還是當初那個小巴蒂——現實中我們一般稱呼這種現象為植物人,還是不可逆的那種。總的來說這些在生死邊緣模稜兩可的現象,可以讓一些角色騙過死亡、獲得新生;或者反過來,生不如死。
死亡可以一定程度上預見,為此死者可能會準備死之後的權力交接、財產交接、使命交接等。死者為此通常會立遺囑——從短短幾句話,到一份規整嚴謹的公文都有可能。死者還可能預先備好行將繼承的財產、讓可能的權力/使命繼承者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該怎麼做。比如哈利·波特知悉自己必須讓伏地魔殺掉自己才能全滅所有魂器,於是赴死前夕和戰友納威·隆巴頓做了一個極其簡單的口頭使命交接:「你得把伏地魔身邊那條蛇殺死」。也有些死者會在遺囑中談及自己期望的安葬方式——不論拋屍大海、骨灰揚了還是修建一座豪華陵寢、甚至把遺體一鍋燴了宴請親友。上述種種有時會形成爭議點,進而造成衝突,比如小天狼星·布萊克的死亡宣告了布萊克家族的滅亡,以及所有和布萊克家族沾親帶故的人都可能分走其家族財產;但小天狼星及時地立遺囑宣佈家族所有財產歸義子哈利·波特所屬,斷絕了食死徒通過親緣關係入侵鳳凰社基地的可能。
而實際上,不是所有死者都能像自己預想的那樣完成安葬,死者的一些仇家可能會鞭屍以洩恨——戰爭時期死去常見這一情況。還有些死者比較自信,覺得自己不會死,因此會立下諸如「打完仗我就回老家結婚」的死亡flag。
《喜劇之王》中,周星馳只能出演一些出場次數少、台詞寥寥數句的龍套角色,而導演用完他之後,就只給他一盒便當打發走人。意思就是「這兒沒你事兒了,走人吧!」
而在動畫、遊戲中,一般來說,如果登場角色死亡,其配音CV的任務也就完成了,領份便當就可以下班了。角色死亡對角色本身來說,作品裡將會成為故人,往往就此不再出場或很少出場(像幽遊白書、通靈王、火影忍者這類特殊設定算是例外),基本也就沒你什麼事兒了,也就如同演員、CV演完自己的情節就領便當走人一樣某大狗表示不服。
所以,「便當」也就成了ACG、影視、小說中登場角色死亡的代名詞。
在ACG作品中,便當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尤其是在戰鬥/戰爭題材作品,或者有絕症、心理異常角色的作品中,便當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作品中,角色的便當率或便當速度相當高。
該詞的用法,早期一般用動賓式合成詞「領便當」,而後來則大多隻用「便當」二字作為動詞使用。
只不過當一名角色人氣很好或者還有利用價值時,或者需要安排一個「完美的結局」的時候,就會強行安排復活,這一橋段被叫做「吐便當」。比較常見的是在「龍珠」系列中,神龍就經常被安排用來當復活幣,將一段時間內領完的便當一口氣全部吐出來。比如某位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先生。
但也有比較特殊的領便當方式,雖然這個角色是明確地在劇中因故事的發展而「領了便當」——已經死亡,但是在劇中卻會時不時就會以「回憶」的形式再出場一次或多次,如《搞笑漫畫日和》「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中的豬八戒、《海賊王》中的火拳艾斯[1]、《遊戲王Arc-v》中的遊鬥[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