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以外發行的ACG作品中最有名的普通話台詞之一:「太好聽了吧!」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漢語)普通話 |
---|---|
萌屬性別稱 | 現代標準漢語(口語)、華語 |
萌屬性類別 | 語言類 |
典型角色 | 唐可可 |
相關萌屬性 | 現代中國人 漢語方言、台灣腔、南方普通話 英語、日語等ACG常用語言 |
![]() |
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的口語部分,是現代標準形式的漢語口語,在漢語區以外被視為漢語的代表。作為最初發行語言不是這種語言的作品中人物的語言習慣時,也是ACG次文化的萌屬性。
通過制定漢語的標準形式統一中國範圍內的語言使用自古有之,至明清時期,以當時的標準漢語為基礎,如今漢語方言體系中的「官話」開始形成。
近代以來,以(廣義的)北京官話為基礎形成了全中國通用的口語,在1949年後的中國大陸被稱作「普通話」;與此同時,由新文化運動發端的白話文也趨於完善。這兩套體系構成了如今我們所知的現代標準漢語。
隨著以普通話和白話文為載體的基礎教育逐漸成熟,現代標準漢語成為了現代中國人的標誌。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的「漢語」即指以普通話口語和簡體字白話文為基礎的現代標準漢語。現代中國人在對外場合(因有翻譯等原因)說漢語時,通常說的也是普通話。
當然,普通話(或同樣源於(廣義)北京官話的其它現代標準漢語口語)在不同地域也會有各種變體,如台灣腔、南方普通話等。
在中國以外、最初發行語言不是漢語的ACGN作品中,說普通話的角色往往被設定成現代從中國過去的人士及其親屬,如留學生、在外工作者及其配偶/子女等。而在最初發行語言是其他漢語方言的作品中,說普通話的角色則常被設定為來歷相對模糊,與劇情發生地(往往也是對應方言的通行地)不甚相容的外地人。部分作品中也設定有熟悉漢語的非中國人,這些人也會在一定情況下(如與中國人對話時)使用普通話。
有些中國以外作品中的普通話並不標準,存在並非上文所提及變體的特殊口音,ACG次文化中常根據作品發行國家將其稱作「日式普通話」「美式普通話」等,或和漢語區內部的普通話變體一起統稱為「塑料普通話」「工地普通話」等。這種情況的成因很多: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普通話,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普通話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普通話,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現代標準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