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 |
---|---|
Taipei
| |
台北夜景
| |
基本信息
| |
別稱 | 北市、天龍國 |
國家 | ![]() |
所在地區 | 華東地區 |
時區 | 東八區 |
相關作品
| |
周邊地方
| |
|
“ | 青山無數夕陽多,溪上行人發棹歌。翻憶舊遊江畔路,幾回清夢落鷗波。 |
” |
——(清)鄭用錫,《松江觀釣·錫口》 |
台北(英語:Taipei)是華東地區的一個城市,位於台灣島北部,是台灣地區的政治及經濟中心,也是台灣地區第四大城市[1]。
位於台灣島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人口密度在台灣地區各縣市中排名第一。
市中心區域位於台北盆地腹地中央,北部為大屯火山群,南部為丘陵,中間地區平坦,境內的河流大部分屬於淡水河流域。
全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因地處海島,台北市氣候的海洋性較強,故冬季氣溫比地處同緯度的華南沿岸城市高。
17世紀前,台北地區為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人的居住地。
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在此設淡水廳,該地區首度被納入漢人的行政體系之中。光緒十一年(1885年),福建台灣省成立,台北地區由福建省轉隸福建台灣省。
光緒二十年(1894年),福建台灣省省會由橋孜圖(註)今台中市遷至台北。第二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中將台灣割讓給日本,自此台北作為日佔台灣的政治中心。1919年於台北新建「台灣總督府」廳舍(註)今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第二年成立台北「州」轄台北市[2]。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回歸中國,同年台北成為台灣省轄市。
1949年之後,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1967年,台北市被正式升格為「直轄市」,之後將原台北縣[3]部分鄉鎮與陽明山管理局所轄行政區併入台北市,形成今日台北市的市域。
市內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為輔,第一產業(農林漁牧業)所佔比率極小。除服務業以外,金融業、輕工業、高科技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也十分發達。
物價極高,平均房價為全台灣島之冠。
|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台北,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