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波士尼亞語: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語: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赫,是一個位於東南歐的國家,與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黑山陸上接壤。
早在新石器時代,伊利裡亞人在此地居住。
古典時期,波赫地區先後由羅馬帝國、東哥特人統治。6世紀時,東哥特人被拜占庭帝國擊敗並納入統治範圍。
隨後幾個世紀,北方民族入侵,拜占庭衰落,波赫地區分屬數個國家統治。
在12世紀成立了獨立的公國,並在1377年建立了獨立的波士尼亞王國。1463年,奧斯曼帝國入侵並吞併該地區。
1878年7月13日正式簽訂的《柏林條約》中將此地區歸奧匈帝國管治,但仍為奧斯曼帝國領土,直到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吞併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1914年,塞拉耶佛事件[3]發生,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波赫地區歸屬南斯拉夫王國。
後在二戰中被德國佔領,此地區歸德國所屬的傀儡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管轄,二戰過後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名義加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從1991年6月起,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相繼獨立,波赫也陷入了前途危機,波什尼亞克人主張獨立,克羅埃西亞人雖然也支持波什尼亞克人的想法,但希望建立一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塞爾維亞人則反對獨立。
1992年2月19日,波赫在塞爾維亞人反對獨立時舉行公民投票,結果波什尼亞克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同意獨立,之後與3月3日宣佈獨立。
波赫境內的塞爾維亞人反對歐共體和美國承認波赫獨立,與4月宣佈成立波赫塞族共和國並反對波赫獨立,之後波什尼亞克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組成的軍隊與塞爾維亞人武裝發生了波赫戰爭(南斯拉夫內戰的一部分)。
幾年後於1995年12月14日在巴黎簽訂《代頓和平協定》,波什尼亞克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組成穆克聯邦(穆斯林-克羅埃西亞聯邦),波赫塞族共和國獲得半獨立狀態並與穆克聯邦組成邦聯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