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人想像的狄仁傑形象(《三才圖會》插圖) | |
基本資料 | |
本名 | 狄仁傑 |
---|---|
別號 | 狄梁公、狄國老 |
生卒年 | 630年-700年 |
出生地 | 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
親屬或相關人 | |
君主:武則天 |
狄仁傑,字懷英,唐代名臣,武則天時期曾任宰相,傑出的政治家。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是,僅上任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古代史書並無狄仁傑擅長推理破案的記載。清代的《狄公案》是第一部將狄仁傑設定為名偵探的文學作品,但全書僅有三個案件,且書中狄仁傑辦案嚴重依賴酷刑逼供和鬼魂託夢,推理水平很差。直到現代荷蘭漢學家高羅佩(1910—1967)用中文寫作的《大唐狄公案》問世,其嚴謹程度得到推理小說界的認可,才將狄仁傑的名偵探形象真正立了起來。
歷史上並沒有說狄仁傑是個胖子,但是梁冠華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