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 |
——黃巾起義軍眾人 |
黃巾起義
| |||
---|---|---|---|
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起義之一
| |||
黃巾軍起義口號
| |||
時間 | 公元184年 | ||
地點 | 東漢關東八州皆為所影響 | ||
結果 | 黃巾軍起義慘遭鎮壓,但餘波持續數十年,並催使東漢分崩離析,三國三足鼎立 | ||
參戰方
| |||
東漢帝國 | 黃巾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漢靈帝 劉宏 |
天公將軍 張角(病逝) 地公將軍 張寶 † | ||
參戰兵力
| |||
約35萬(包括義勇軍) | 約30萬(巔峰時期) | ||
傷亡與損失
| |||
不詳 | 不詳 |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民變,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以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起義之一。當時大漢王朝早已被腐敗吞噬,宦官外戚交替專權,漢靈帝出售官職致使上下皆賣官鬻爵、貪腐成風,橫徵暴斂、敲詐勒索,百姓因此民不聊生。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大量走投無路的百姓跟隨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頭裹黃巾揭竿而起,對漢王朝猛烈衝擊,但最終慘遭鎮壓。而為平息此事各地擁兵自重,群雄割據,終成三足鼎立。
鉅鹿人張角得到《太平清領書》,自稱「大賢良師」,根據此書內容創立了太平道。在朝廷賣官鬻爵成風,各地橫徵暴斂,百姓民不聊生之時,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於冀州魏郡(今河北邯鄲),用法術咒語、符水草藥到處為人醫病。據說,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癒,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張角又派出八使到外傳教。因此,追隨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刺史部監查區所轄郡縣,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三分之二。後來張角又將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數萬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為方的統領。
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初張角手下馬元義派唐周聯繫大宦官封諝準備起義,但唐周直接去政府舉報此事,馬元義被車裂而死,張被迫提前起義。義軍主力位於河北,在南陽、汝南有一主要分支。汝南義軍首領波才遭漢大將皇甫嵩火攻而死,義軍局勢開始惡化。盧植攻擊河北義軍,大勝,但因不肯行賄而被宦官誣告免職,繼任者董卓無能,被打敗,皇甫嵩趕來穩定了局勢。184年中,張角病逝,義軍迅速崩潰,於184年底被平定。
廣義上的三國時期的其中一個起始點便是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因此部分三國題材的作品也會涉及該事件然而大部分時候黃巾軍是經驗包,比如: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黃巾起義,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黃巾起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