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蒼天所至之處,皆成為我大蒙古國的牧場! | ” |
——成吉思汗 |
蒙古入侵
| |||
---|---|---|---|
蒙古帝國對歐亞大陸的徵戰
| |||
源自百家號的圖片
| |||
時間 | 1202年~1337年 | ||
地點 | 亞洲、歐洲 | ||
結果 | 蒙古統治亞洲和歐洲的大半部分 | ||
參戰方
| |||
蒙古帝國/大元帝國
(等) |
中國
高麗王國
日本
神聖羅馬帝國/德國
羅姆國
花剌子模
緬甸
十字軍政權
阿尤佈政權
馬穆魯克蘇丹國(埃及)
東羅馬帝國
匈牙利
保加利亞
德里蘇丹國
(等)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將領1}}} | {{{將領2}}} | ||
參戰兵力
| |||
{{{兵力1}}} | {{{兵力2}}} | ||
傷亡與損失
| |||
蒙古帝國/元朝/四大汗國
(等) |
被蒙古帝國摧殘的國家
|
蒙古入侵(英語:Mongol Invasion),又被稱為「蒙古徵戰」、「蒙古西征」,是公元13世紀由起源於蒙古高原的蒙古族主導的大規模戰爭事件。這場長達近一個半世紀的入侵影響了亞歐大陸眾多國家的未來,並建立起了人類史上鄰接面積最為龐大[1]的帝國。
蒙古入侵中的傳說、人物、戰鬥為ACG作品大量素材,諸多ACG作品中都有蒙古入侵的相關橋段出現。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畔召開忽裡勒台大會,宣佈統一蒙古各部,被獻上了成吉思汗(意為四海之王)的尊號,大蒙古國誕生。
1207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2]征服西伯利亞的各遊牧部落。
1216-1218年,蒙古入侵併消滅把握了西遼朝政的乃蠻王子屈出律的政權。
1219-1221年,起於訛答剌事件[3],成吉思汗決定發起第一次西征,撒馬爾罕、玉龍傑赤、布哈拉等城接連陷落。花剌子模沙國的沙阿摩訶末被趕到裡海上的一個小島病死。其子札蘭丁即位後繼續在印度河流域反抗蒙古,最終於1231年身死。富饒的中亞被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之中。
1220年第一次西征期間蒙古開始征伐喬治亞王國。1223年蒙古軍隊在迦勒迦河戰役中大敗欽察-羅斯聯軍(帝國時代2庫曼戰役第二關,帝國時代4蒙古戰役第一關)。
在回師的路上,蒙古人消滅了南歐草原上的諸多遊牧部落,還征伐了德里蘇丹國等北印度地區的國家。
此次西征因為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都派出了本家的長子參與,因此也被稱為長子西征。領導者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4]。
1236-1242年,蒙古入侵基輔羅斯,基輔羅斯諸王公成為蒙古金帳汗國的附庸國,直到15世紀莫斯科大公國崛起為止。
1240-1241年,蒙古入侵波蘭、匈牙利,在萊格尼察戰役中大敗波、匈、聖殿騎士團聯軍,攻入神聖羅馬帝國。之後又擊敗了匈牙利,把國王趕到了一個島上。1242年又降服了保加利亞。
因為得知了成吉思汗第三子、蒙古大汗窩闊台駕崩的消息,蒙軍放棄繼續攻打神聖羅馬帝國的計畫,回國去參加忽裡勒台大會以選舉下一任大汗,第二次西徵結束。拔都留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汗國金帳汗國。大會上窩闊台系諸王強推窩闊台長子貴由繼承汗位,未得到在東歐割據的朮赤系諸王的承認,帝國開始走向分裂。
貴由汗統治兩年之後駕崩,汗位轉入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長子蒙哥。1253年忽裡勒台大會上,蒙哥汗再度決定西征,由於蒙哥本人忙著攻打南宋,於是派遣親弟弟旭烈兀為主帥。
1256年對你沒看錯,他們在路上走了三年,旭烈兀抵達波斯,消滅了一直在伊朗山中割據的伊斯蘭教尼查裡派(即阿薩辛,中國稱為木剌夷,《刺客信條》中刺客組織的原型)。
1257年旭烈兀發兵徵討阿拔斯哈里發國的首都巴格達,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攻破了巴格達,之後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阿拔斯哈里發國覆滅,末代哈里發被蒙古人處死。
之後旭烈兀繼續進軍阿拉伯地區,卻被埃及的馬穆魯克蘇丹國屢次擊敗。聽聞蒙哥的死訊後,旭烈兀班師回朝,留下大將怯的不花繼續攻打馬穆魯克。1259年9月的阿音扎魯特戰役中,蒙古被馬穆魯克大敗,第三次西徵結束。
1205年蒙古入侵西夏,西夏於1227年滅亡,同年成吉思汗駕崩。
1211年,成吉思汗宣佈斷絕和金朝的宗主關係,起兵反金。同年8月在野狐嶺戰役中以少勝多大破金軍,之後兵分幾路攻打金朝。
1234年,窩闊台汗和南宋兩面夾擊消滅金朝,金哀宗和金末帝身死。之後南宋派遣軍隊攻入河南,窩闊台以南宋違約為藉口開始攻宋。窩闊台南徵被宋朝大將孟珙等擊敗,之後進入蒙宋對峙階段。
1253年蒙哥汗再度開始攻打南宋,本人攻打四川,弟弟忽必烈攻打湖北。1258年,蒙哥在四川重慶附近的釣魚城身亡,一說是被宋軍的投石機砸中不治。
蒙哥死後兩個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奪汗位,四大汗國分別站隊,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實質分裂。1260年忽必烈自稱皇帝,定國號為大元,改元中統。直到1264年忽必烈才擊敗阿里不哥。
1268年忽必烈繼續攻打宋朝,1273年攻破襄陽和樊城。1276年,宋恭帝和宗室投降元朝,一部分堅持抵抗的漢臣如陸秀夫、文天祥擁立其他兩個年幼的皇帝繼續抗元。1279年3月19日的崖山海戰中,丞相陸秀夫抱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南宋徹底滅亡平宗盛:這劇情好像在哪見過。
南宋和雲南大理國滅亡後,忽必烈繼續入侵越南,但被越南陳朝將領陳興道率兵擊退。最終元朝撤軍,陳朝皇帝臣服於元朝。
1274年和1281年,元朝兩度入侵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時宗領導武士進行抗元鬥爭。由於元朝海軍屢屢被颱風襲擊,徵日計畫失敗。
1277年元朝第一次攻打緬甸,1287年降服緬甸。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史弼、亦黑迷失、高興等將領率艦隊攻打爪哇,以懲罰不敬的信訶沙裡國,反受信訶沙裡外戚羅登·韋查耶利用。後者建立了稱霸印尼群島的滿者伯夷帝國。
蒙古帝國在拖雷家族內戰後實質解體為五個國家:控制漢地和蒙古高原的元朝、西遼舊地(今天的新疆)的察合台汗國、中亞的窩闊台汗國、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伊爾汗國以及南歐草原上的金帳汗國。經過長期的內戰後,直到元成宗鐵穆耳時期四大汗國才承認元朝皇帝作為蒙古大汗和四大汗國宗主的地位,黃金家族國家之間開放邊界、恢復互市。
之後四大汗國和元朝基本上都被當地人同化了。金帳、伊爾和察合台三個汗國的可汗都改信了伊斯蘭教,而元朝皇帝改信了藏傳佛教,重開科舉。
窩闊台汗國於1309年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國瓜分。伊爾汗國於1357年滅亡。察合台汗國於1369年分裂。之後伊爾汗國舊地和西察合台汗國被黃金家族的駙馬帖木兒,一位突厥化的蒙古貴族所征服。帖木兒南征北戰,曾經大破崛起中的奧斯曼帝國並生擒其蘇丹,也曾攻入印度的德里,在征伐明朝的路上駕崩。他的後裔後來轉進印度,建立了統治北印度300年的莫臥兒帝國(莫臥兒Moghul其實就是突厥語裡的蒙古)。
金帳汗國於15世紀晚期分裂,後來被俄羅斯所征服。
元軍雖未能佔領日本,但也極大動搖了鎌倉幕府統治的根基。隨著雄才大略的後醍醐天皇發起倒幕運動,鎌倉幕府很快就被反叛的武士如足利尊氏、新田義貞等滅亡了,之後日本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元朝於1368年被漢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趕出長城以南,之後漸漸式微,逐步分裂。雖然瓦剌部蒙古人在土木堡之變中抓住了明朝皇帝,但也沒能重振黃金家族的榮光。1634年最後一個蒙古大汗林丹汗去世,之後蒙古臣服於後金即清朝,於乾隆帝時期被完全併入中國版圖。
在蒙古入侵結束後七百多年間,有些影視、文學和遊戲作品涉及到蒙古入侵這一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