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right":"
伯羅奔尼撒戰爭
| |||
---|---|---|---|
| |||
時間 |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4月25日 | ||
地點 | 希臘 | ||
結果 | 伯羅奔尼撒聯盟勝利,提洛同盟解散 | ||
參戰方
| |||
提洛同盟 | 伯羅奔尼撒聯盟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伯里克利 | 阿希達穆斯二世 | ||
參戰兵力
|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傷亡與損失
| |||
(待補充) | (待補充) |
伯羅奔尼撒戰爭(英語:The Peloponnesian War),是發生於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一場戰爭,戰爭的雙方分別為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
提洛同盟是以雅典為首,為防禦波斯人而成立的同盟。而斯巴達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成立了一個同盟,名為伯羅奔尼撒聯盟。
希波戰爭後,提洛同盟逐漸變質,唯有雅典一家獨大。原先在雅典一方的國家開始躁動。伯羅奔尼撒聯盟早已成為提洛同盟的對抗者,之前的衝突成為了戰爭的助燃劑。
公元前431年初,從底比斯人同普拉提亞人的爭端開始,斯巴達與雅典的和約被徹底撕毀,希臘兩大強權間的戰爭正式展開。
戰爭的第一階段從前432年-421年,雙方並未決出決定性勝利,簽訂了尼西亞和約。雅典封鎖了阿提卡區,斯巴達則包圍了雅典城牆,導致雅典瘟疫爆發。在斯法克特里亞和安菲波利斯戰役後,雙方因大傷元氣而罷戰。罷戰期間雅典入侵了梅洛斯島。
第二階段始於前415年雅典遠徵敘拉古,後者得到了斯巴達的名義支援。在前413年雅典遠徵軍慘敗,指揮官亞基比德叛逃斯巴達,為戰敗埋下了隱患。
第三階段也叫愛奧尼亞戰爭,在波斯支持下,斯巴達將軍萊山德組建了龐大的海軍來和雅典爭奪制海權。羊河之戰後斯巴達獲得決定性勝利,雅典帝國在前404年戰敗投降。
斯巴達得以稱霸全希臘,但又因為其之高壓再度造成混亂,丟失霸權。
隨後,數個城邦混戰不絕,被覬覦其已久的馬其頓趁虛而入,最終臣服於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