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波羅的海以東的森林沼澤地多得令人目不暇接。通過新興宗教將波羅的海各部落凝聚成一個大公國,用強大的騎兵和靈活的長槍兵和投矛手來粉碎入侵的軍隊,並建立中世紀晚期歐洲最大的帝國!立陶宛獨特的部隊是皇家騎士,重型騎兵部隊,攻擊力極強,以至於所有裝甲在他們的武器面前都如同白紙。 | ” |
| ——遊戲內說明書 | ||
立陶宛人是《世紀帝國Ⅱ:決定版》登場的東歐文明,專注騎兵和僧侶。
歷史上,立陶宛人由許多波羅的海部落組成,最終他們組成了一個國家——立陶宛大公國,因為承受條頓騎士團和東斯拉夫人的持續入侵,在16世紀中葉他們開始和波蘭結盟。
與大多數歐洲王國不同,立陶宛人是異教徒。即使通過神聖羅馬帝國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後,立陶宛人仍然保持著異教的文化根基。這反映在他們的團隊獎勵上,修道院的工作速度更快。
在立陶宛軍隊中,騎兵的使用非常普遍,在抵禦條頓人和斯拉夫人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反映在他們獨特的單位皇家騎士上,皇家騎士可以無視敵人的護甲造成傷害,可以有效地對抗條頓武士和貴族騎兵,甚至他們的文明獎勵是騎兵根據捕獲的聖物數量獲得額外的攻擊。
波羅的海地區獨特的海洋和大陸性氣候組合使立陶宛人得以蓬勃發展, 這體現在他們以額外的150種食物開始的文明獎勵中。立陶宛人以其山寨而聞名,這有助於保護其村莊免受入侵者的侵襲。這反映在他們同名的專屬科技上,可以增加城鎮中心駐紮單位後的射程。最後,長槍是立陶宛軍隊最常用的武器,這反映在他們的長槍兵和投矛手具有更高的移動速度,以及專屬科技塔盾可以為長槍兵和投矛手提供額外的遠程裝甲。
烈堤司
Leitis(複數形式Leičiai)實際上是拉脫維亞人(與波羅的海有關的人)用來稱呼立陶宛人的別名, 繼而立陶宛人使用這個拉脫維亞名詞來描述僅隸屬於立陶宛國和立陶宛君主,而不是其他貴族的立陶宛士兵們。
波蘭翼騎兵
波蘭翼騎兵是脫胎於匈牙利驃騎兵的騎兵,他們最早是1503年作為僱傭兵流亡到波蘭的巴爾幹輕騎士,在波蘭國王史蒂芬·巴託利進行改革後,波蘭翼騎兵被轉變為重裝甲的衝鋒騎兵。
城鎮中心+3射程
作為歐洲最後的一個異教國家,立陶宛一直嘗試擴建城鎮的防禦工事抵抗條頓騎士團的進攻,陡峭的山坡可以讓防禦能力更加強大,立陶宛人利用這一點修建了大量可以抵禦條頓入侵的防禦系統
長槍兵和投矛手的遠程裝甲+2
立陶宛步兵使用的一種特殊的矩形塔盾獲得防禦力,上面通常印有他們的民族象徵,直到今天這種獨特的盾牌依舊作為儀仗隊使用的道具得到延續

特拉凱城堡(Trakai Castle)
一座位於立陶宛特拉凱省Galvė湖中一座島上的城堡。這座石頭結構的城堡是14世紀由科斯圖提斯公爵興建的,到大約1409年,科斯圖提斯的兒子維陶塔斯大帝時期,整個工程的主要部分已經完工。1430年,維陶塔斯本人逝世於這座城堡內
立陶宛人說和他們同名的立陶宛語,一種波羅的海東岸的語言,與附近的拉脫維亞語緊密相關,與斯拉夫語,日耳曼語和印歐語關係是遠親 立陶宛語與其他波羅的海語言一樣,還保留了許多原始印歐語特徵,而這些特徵在大多數現代印歐語系後代中都丟失了 (特別是音高重音系統,雙音系統,保留了許多PIE音素以及音素對比的音素庫,7個屈折格等)。 因此,波羅的海語言的驗證保留率可以與早期驗證的語言(如吠陀梵語,邁錫尼希臘語和舊拉丁語) 相提並論(儘管它們還保留了波羅的海語言所失去的其他功能,例如梵語保留了低音停頓,在波羅的海語言中和發音停頓融合了)
遊戲裡的對話使用老式詞彙,一些在現代立陶宛語裡面不再使用的古語,例如他們使用古老的虛擬語氣eimi žūklautų/kirstų/medžiotų而不是現代的不定型einu žūklauti/kirsti/medžioti,Žūklauti是捕魚一詞的古老形式,現代人使用的對應詞語是žvejoti
立陶宛人是存在於歐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因為他們在波羅的海沿岸定居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到中世紀初期時,波羅的海地域分化出幾個不同的民族,而立陶宛人就是其中的一支。當時的社會形式主要是以分散的酋長國為主,並沒有形成更大的君主國家。然而,在古羅斯人和維京人不斷地侵擾下,這裡當地的酋長國同仇敵愾,開始聯合了起來。由這些立陶宛部落組成的聯盟是更高級的政治體系的雛形。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這裡出現過數代強有力的霸主,他們不僅聯合了各個部落,還擴張領土,建立了歐洲最大的國家的之一
在十三世紀初期,一位名為明道加斯的爵士 (公元 1236 年至 1263年在位) 在群雄逐鹿中嶄露頭角。當時,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徵募了一支十字軍,準備掃蕩立陶宛的異教徒們。而後者,卻能在明道加斯爵士的率領下,重創了進犯他們的基督教大軍聖劍兄弟騎士團,但另一隻基督教聖軍條頓騎士團繼續向他們殺來。最後,由於明道加斯腹背受敵,無法抵擋基督教大軍的進攻,便同意昄依基督教,這樣也讓十字軍再也沒有徵討他們的理由了。在 1253 年時,教皇承認明道加斯為立陶宛的國王並為他加冕。這是立陶宛歷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國王,在此之後的其他立陶宛統治者都只有大公的稱號。但是,由於昄依基督教,明道加斯受到了許多立陶宛異教徒的敵視,最後,他在 1263 年被刺殺了
明道加斯駕崩之後,立陶宛陷入了數十年的內亂,這種場面一直持續到格迪米納斯大公 (公元 1316 年至 1341 年在位) 掌權之後才得以平復。他一上任之後便利用外交手段縱橫捭闔,鞏固了立陶宛的國際地位。儘管他並沒有昄依基督教,他卻能受到歐洲統治者和教皇的青睞。更重要的是,他在維爾紐斯城建立了新的國都,在那裡他邀請了西方的藝術家和學者來交流研究。最後,他在邊境修建山崗堡壘,並派遣重兵和大公侍衛駐守要塞。由於他的這些功在千秋的政績措施,格迪米納斯大公被認為是立陶宛大公國真正的開創者。他的後代延續並統治了格迪米納斯王朝兩百多年
在這兩百多年間,立陶宛國土最大的一次擴張是由阿基爾達斯大公 (公元 1345 年至 1377 年在位) 完成的。他在位期間擊敗了金帳汗國的韃靼大軍,還吞併了古代羅斯的領地。由於一下子融入了古代羅斯的大量國土,立陶宛人也受到了文化上的同化,這最主要就體現在宗教上的融合。然而,這一進程在雅蓋沃大公 (公元 1377 年至 1381 年在位) 統治期間被打斷了。作為歐洲最後一個異教徒國家,立陶宛被夾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和東正教的莫斯科大公國之間。為了維護立陶宛公國的利益,雅蓋沃大公決定把基督教奉為國教,並娶了波蘭公主為妻。這次聯姻讓立陶宛的文化開始被波蘭同化了
在維陶塔斯大帝 (公元 1392 年至 1430 年在位) 的統治下,大公國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維陶塔斯最著名的事跡是他曾經率領立陶宛軍隊出戰了格倫沃爾德之戰 (公元 1410 年),這是歐洲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在這場戰役中,一支由立陶宛和波蘭聯合的大軍打敗了條頓騎士團的軍隊,阻止了日耳曼人在波羅的海地區兩個多世紀擴張的步伐。這支立陶宛-波蘭聯軍的主力是手持長矛和盾牌的輕騎兵,和羅斯還有韃靼的騎兵相似。他們的步兵手持大盾,主要用於配合騎兵的戰術
隨著歐洲中世紀的沒落,立陶宛公國受到了莫斯科大公國的侵擾。為了抵禦外敵,立陶宛人加強了和波蘭的聯盟並在 1569 年組建了波蘭立陶宛聯邦。雖然立陶宛還是一個獨立的邦國,但是由於沒有出現一個強硬的統治者,它很快淪落為聯邦的一個附庸國。到 1795 年時,立陶宛的國土被鄰國完全吞併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12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
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公主雅德維加嫁給立陶宛大公雅蓋沃,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成為歐洲大國,立陶宛多次和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發生戰爭,但在俄羅斯人叛亂時和蒙古人同盟對抗莫斯科大公國。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締結盧布林聯合正式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初期國力強盛,1602年聯邦更攻佔沙俄首都莫斯科。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在大北方戰爭,聯邦全境一度被瑞典帝國攻佔,最終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 srcset=",
" style="position:fixed;top:0;width:100%;height:100%;object-fit:cover;object-position:cent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