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廣闊的歐亞平原上是遊牧民們的家園,他們的大草原畜牧和恐怖的掠奪行徑仍然可以在他們那深受其擾的鄰居的記錄中知曉。領導庫曼-欽察部落去掠奪一切滿足你的內心,又或者是命令你的騎兵們作為外國國王的僱傭兵。當來自東方的巨大威脅襲來時,您是選擇西遷從而習慣西方那些定居的鄰居們的生活習慣和戰鬥藝術,還是在蒙古人襲來的浪潮中消失? | ” |
| ——遊戲內說明書 | ||
庫曼人是世紀帝國II:決定版加入的中亞文明,專注騎兵。
歷史上的庫曼人(又稱波羅維茨人)是遊牧的突厥人中的一支,他們身高很高,居住在黑海和伏爾加河之間的地區,與欽察人結成同盟,並深深地影響了鄰國們的統治,例如基輔羅斯,佩切涅格人,拜占庭帝國等。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3世紀中葉,直到蒙古人襲來庫曼人開始四處逃散,流落各地
庫曼戰士是可以熟練地使用弓箭和其他武器在馬背上作戰的騎兵,為了反映這一點,庫曼人可以研究獨特科技——大草原畜牧,提高斥候騎兵和騎射手的生產速度。 此外,庫曼人還可以訓練欽察人獨特的部隊,一種可以連續發射多支箭矢的騎射手
由於庫曼人是遊牧民族,他們自童年起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習慣馬背上的生活,因此他們擁有出色而靈活的機動性,一旦當前居住的土地的狀況變得不利,他們能夠馬上遷移到另一土地。 為了反映這一點,庫曼騎兵的移動速度比大多數其他文明的騎兵快
在蒙古帝國崛起之前,庫曼人居住在歐亞大陸的廣闊地區,即所謂的庫曼尼亞。 當他們開始在某些地方定居的時候,會在居住地修建防禦工事。為了反映這一點,庫曼人的團隊獎勵是他們和他們的盟友可以建造生命力更高的木柵欄
當庫曼尼亞被蒙古人征服後,其餘的庫曼人遷移到西部(東歐)並在那裡建立了新的定居點。為了反映他們在新土地上快速建立自己的能力,庫曼人能夠在封建時代建立一個額外的城鎮中心。庫曼戰士經常向歐洲的各個外國統治者提供服務,這體現在他們的獨特的科技僱傭兵上,庫曼人的盟友可以免費訓練10個精銳欽察騎射手
儘管庫曼人以在野外的戰鬥能力而聞名,但他們也有能力圍攻佩雷亞斯拉夫和塞薩洛尼基等守備森嚴的城市。為了反映這一點,庫曼人在封建時代就能夠建造攻城器製造廠和衝車
欽察騎射手
欽察和庫曼的關係尚不清楚,欽察和庫曼很可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種族,後來組成了聯盟,庫曼是聯盟的西部,而欽察就是東部,他們組成聯盟後,這兩個名字都可以用來稱呼這個種族的名字
欽察這個名字可能出自8世紀的《磨延吸碑》中提及的Türk-Kibčak一詞
斥候騎兵、騎射手和草原突騎的訓練速度快50%
團隊成員可以在城堡中生產10個免費的精銳欽察騎射手
木牆的生命值提高50%

薩克爾堡壘(Sarkel Fortress)
可薩語中「白色宮殿」之意,位於現在的羅斯托夫州頓河左岸的一座小山上,833年可薩人請求他們的拜占庭盟友建造
庫曼單位說庫曼語,應該是《庫曼語彙集》裡面所提到的一種語言,是和突厥人和韃靼人所說的語言有關的一種突厥系語言,下面出現的詞彙有三個阿拉伯語借詞:"an" (時刻), "madїm" (礦)和最常見的"sälâm" (你好),儘管這對於遊戲裡可泰安汗時代而言並沒有什麼歷史依據,庫曼語彙集在一世紀之後才在克里米亞編寫完成,裡面提到的語言受到了許多其他語言的影響,包含很多來自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甚至是希臘語、斯拉夫語、敘利亞語、希伯來語的借用詞,但是編寫者試圖使用純突厥詞彙來替代這些詞,這和韃靼人所說的察合台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者大量借用了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即使他們有大量突厥同義詞
配音演員要麼母語是其它突厥語系(如哈薩克語)的人,要麼是完全不懂突厥語的人,不同的配音演員的同一個單詞的發音都是不同的,甚至還出現了發音錯誤以及含糊發音的情況
相傳庫曼人是起源於黃河東部的突厥部落。在被驍勇好戰的契丹人驅逐出他們最早的家園後,他們在公元十世紀便一路西遷。這些庫曼人最後抵達了哈薩克乾草原並在那裡和另一個名叫欽察的突厥部落聯盟起來。這兩個部落很快結盟成一個大部落,一起在十二和十三世紀期間統治了橫跨現在的保加利亞和哈薩克斯坦中間的大部分土地
庫曼-欽察聯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他們的組織非常鬆散,是依靠部落之間的親緣關係和軍事實力來維持的。他們的部隊以輕裝騎射手和重裝槍兵為主,也配置了輕型投石車和重弩。庫曼人曾經多次攻打基輔羅斯、巴爾幹半島和花剌子模帝國。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酋長博涅克 (1091 年至 1107 年執政) 的故事。這位庫曼酋長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不僅聯合拜占庭皇帝在拉維尼歐地區擊退了佩切涅格人的入侵,也在基輔附近洗劫了多座修道院,還擊敗過匈牙利國王卡爾曼。此外,庫曼人也通過和親以及提供軍事援助等外交手段來鞏固他們在周邊國家的地位。比如,塞伊漢大王就曾把他女兒伊莉莎白嫁給了匈牙利的史蒂芬五世國王。而對保加利亞而言,庫曼人的騎兵部隊也曾為保加利亞人在 1185 年起義對抗拜占庭人的戰役立下汗馬功勞。因此,當第二保加利亞帝國 (1186 年至 1396 年) 成立的時候,有一些庫曼將領也受到了晉封
在和很多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雖然庫曼人吸收了很多其他民族的元素,他們的庫曼-欽察文化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仍然是以遊牧生活為主。他們的經濟支柱是畜牧業和貿易,只有很少數的人過著定居的生活,而這些人一般是從事打鐵或者制皮業。庫曼的社會是建立在宗族親緣關係上的。他們會整個大家族的一起遷徙。庫曼人會建造一種他們稱為「拔拔像」的人形石像或者木雕,並用它們來紀念先祖。庫曼人信奉薩滿教,也相信動物具有靈魂,所以他們會以狗和狼來獻祭。酋長博涅克就曾相信,在和匈牙利國王決戰的前夜要和群狼一起嚎叫,這樣第二天他們的戰鬥力就會大大增強
在十三世紀初期,蒙古人和韃靼軍隊打敗了庫曼-欽察聯盟。可泰安汗曾經企圖通過和羅斯國聯盟來對蒙古軍隊發起反擊,卻不料在 1223 年的迦勒迦河之戰中被蒙古軍打敗。很多庫曼人因此逃亡到其他鄰近的國家去,也因此慢慢地被當地的民族所同化。而其他的庫曼人卻不幸被俘虜而販賣成奴隸。當時埃及的蘇丹王撒裡哈·阿尤布 (1240 年至 1249 年在位) 便買下了許多庫曼-欽察人奴隸並把他們編入到他的奴隸騎兵部隊,受到高強度訓練的馬穆魯克當中。到 1250 年時,馬穆魯克部隊利用他們軍事影響力鞏固了他們在埃及的地位,建立了馬穆魯克蘇丹國 (1250 年至 1517 年)。在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這個強大的蘇丹帝國的蘇丹王都是有著庫曼-欽察人血統的
庫曼人很可能起源於黃河大灣以東,但是他們擁有金髮碧眼的特徵,常常使得歷史學家非常不解,因為他們的這些特徵和其他發源的種族完全不同,很可能最早的時候他們不是突厥人
可能是被契丹人驅逐後,庫曼人來到了中亞的大草原,公元11世紀,庫曼人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遷徙。他們從南西伯利亞地區進入俄羅斯南部草原,並開始與周邊勢力發生密切接觸。其中就包括匈牙利、羅斯諸公國、拜占庭帝國和塞爾維亞等不同國度。他們擊敗原先的佩切涅格人,並迫使後者踏上前往匈牙利的道路
經過了漫長的遷徙,庫曼聯盟的地盤也大為增漲。其勢力西起多瑙河流域,東到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怛羅斯,幾乎佔據了整個歐亞草原。由於沒有統一的聯盟君主,就只是按照血緣關係和文化認同來進行協調。由於其所在花剌子模、波斯、克里米亞、高加索地區和羅斯等貿易中轉站之間,庫曼語也一度成為了當時的國際通用語言。在局勢混亂的中世紀,跨越國家分佈且具備武裝能力的庫曼人,就是草原商路的日常守護者
在1055年前後,庫曼人開始同北方的羅斯諸國開戰。此後的175年時間裡,他們彼此都徵戰不休。雖然羅斯人有更出色的步兵和守城能力,但庫曼騎兵遠比對手更為成熟。長期衝突消耗了羅斯諸公國和庫曼部落聯盟的實力。最後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讓他們失去了繼續面對強敵威脅的能力。後來的蒙古西征成功,就有這些長期火拼的因素存在
也是在11世紀末期,庫曼人作為傭兵參與了曼齊刻爾特戰役。但他們的傭兵習慣,讓自己很容易在沒有領取到軍餉時叛變投敵。1089年,庫曼人首次侵犯匈牙利被擊敗,讓部分俘虜被國王收編進衛隊
生機勃勃的庫曼-欽察部落聯盟,卻因為蒙古西征而遭到迦勒迦河之戰的慘敗。由於庫曼人的遊牧屬性,讓自己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厄運。但蒙古大軍的威脅,也迫使自己必須另謀出路。等到蒙古大軍暫時後撤,部分庫曼部落就開始了新一輪遷徙,遷徙到南方的瓦拉幾亞地區避難
1239-1240年之間,第二次蒙古西征又讓庫曼人在瓦拉幾亞的小國崩潰。流亡者又進行了大流散,分頭前往周邊政權的境內躲避。但是無論是在匈牙利、塞爾維亞和拜占庭,還是拉丁帝國、保加利亞與喬治亞,他們都因為軍事技能而成為了特殊階層和菁英分子。不過,後世庫曼人的最大根據地,還是在他們大量遷入的匈牙利地區。鑑於蒙古入侵的巨大破壞,他們得以在匈牙利國王的邀請下返回多瑙河與蒂薩河之間的平原定居。作為防禦蒙古人的第一道屏障,這些區域又被分為大庫曼尼亞和小庫曼尼亞
之後的幾個世紀裡,庫曼人得到了各種軍事、賦稅和法律上特權。他們以皇家輕騎兵部隊為國王攘外安內,部分基督教化的庫曼女子也嫁入豪門。13世紀中期,庫曼的貴族女子伊莉莎白就嫁給了國王史蒂芬五世。隨著伊莉莎白成為皇后,史蒂芬也自動獲得了庫曼尼亞-多米尼庫斯的稱號,變成了匈牙利境內庫曼最高領袖,庫曼尼亞-多米尼庫斯這個頭銜,也成為僅次於國王的最高貴族頭銜。伊莉莎白的兒子拉迪斯勞斯四世(拉斯洛四世),甚至因為具有一半的庫曼血統而喜歡庫曼文化,直接被人稱為庫曼人
在庫曼的定居點裡,他們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利。擁有自己的法官、神父和治安官,不用受匈牙利法律的制約的特權,並保留了部分古老的異教文化傳統。在轉向定居的歷程中,庫曼後裔開始逐漸失去了作為世襲軍事階層的地位。他們的牧場也逐漸被定居的馬扎爾人所填充,自己紛紛放棄了異教信仰。但卻依舊保持著自己的軍事技能和精良的馬術,並以納稅和提供騎兵部隊的方式維持自治權利。 直到近代早期的16世紀,庫曼人依舊保持著相當明顯的種族特徵。比如穿著土耳其短袍、蓄著突厥式的髮辮和小帽,女子帶著類似於中世紀庫曼祖先的頭巾。經濟結構中畜牧業成分佔比很高,在家中保留著馬頭骨做的裝飾。多數人依舊將牛群視為最重要的財富象徵,這都是遊牧遺風的體現
在當代的庫曼尼亞,還有每年都會舉辦的世界匈奴後裔大會(Kurultaj)。在這片庫曼文化的自留地內,會聚集起世界各地的匈奴後裔。他們選擇在這片內亞草原的西端進行聚會,重溫先祖的文化和傳統
" srcset=",
" style="position:fixed;top:0;width:100%;height:100%;object-fit:cover;object-position:cent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