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和老鼠》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印刻效應 |
---|---|
其他表述 | 印隨、印跡 |
用語出處 | 康拉德·洛倫茲 |
相關條目 | 記憶、條件作用、思想鋼印、初代廚 |
印刻效應是指某些物種的幼雛會在特定時期,自動對第一次看到或者聽到的移動客體產生依戀關係,是一種關鍵期現象。又名認母行為、印隨行為。
習性學家康拉德·洛倫茲最先觀察到這種現象,他讓小鴨子在出生後的關鍵期內看見的第一個移動物體是「他的腿」,而不是它們的媽媽,那麼小鴨子將追隨他,而不是它們的媽媽。人工養育的幼鵝也能夠對人(而非同類)產生印刻。
洛倫茲認為,這種認母能力是與小鵝特定的生理時期密切相關的。小鵝在出生後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種刺激或對象,會印入到它的感覺之中,使它對這種最先印入的刺激產生偏好和追隨反應,但如果在出生後較久才接觸到外界的活動對象,它就不會出現這種偏好或追隨行為。
這種後來被另一位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的現象不僅存在於低等動物裡,而且同樣存在於人類之中。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知道,人類對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觸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們用 "首因效應"等概念來表示人類在接受信息時的這種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