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
。編輯前請閱讀
Wiki入門或
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童話,是一個作品類型術語,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編寫適合於兒童欣賞的故事。
簡介
童話在《辭海》中的釋義是「兒童文學的一種,經過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增進兒童性格的成長」。
童話通常以豐富的想像力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並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話故事可以口述或寫作的方式存在,但僅有寫作的方式得以流傳下來,使得童話故事確切出現的年代難以考證。但就可考的文學記錄而言,童話故事至少已經存在超過千年。
童話不僅為兒童所喜愛,不少成年人也成了童話的閱讀者。隨著童話創作實踐和理論的發展,童話的含義逐漸與神話傳說、寓言民間故事歷史故事、人物傳記、兒童小說等體裁有了嚴格的區分,僅指那些符合兒童想像方式,以擬人、誇張等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具有神奇幻想色彩的故事。
起源與發展
童話起源於神話和傳說,最早在民間口耳相傳,是由神話、傳說演變發展過來的。原始人類用幻想和想像把人的能力理想化,在文學中創造了主宰萬物的神的形象,並把這種幻想與他們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英雄結合起來,對大自然中難以理解的現象作出形象化的解釋,因而產生了許多富於幻想的神話故事。
分類
按角色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
- 常人體童話:以正常人為視角展開的故事,多為寓言、歷史故事等,如《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裝》
- 異人體童話:登場角色異於常人,包括巨人/矮人、人形神仙/妖魔、異能者/生化人、人形外星人等,如《寶蓮燈》《巨人的花園》
- 擬人體童話:登場角色是動植物甚至非生物的擬人形象,如《小蝌蚪找媽媽》《彼得兔》
按故事內容可分為三種類型:
- 知識童話:以兒童教育為目的,融入了知識傳播、素質教育、開拓視野、習慣培養等元素。
- 故事童話:著重在敘事,多為描寫小孩子的歷險故事、勇士打惡龍救公主等,是西方童話常用的模式。
- 美學童話:俗稱美文、美童話,重在引導兒童感受美的認知。通常不會加入過多的知識元素。
其他類型:
鄭淵潔童話:中國童話大王鄭淵潔開創的童話新流派,通過製造一些非正常現象,而重點描寫周圍人群反應和主角歷險的故事。而通常對「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異常現象」而避之不談。
教育意義
童話故事表現出人類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它往往與生活的現實是相違背的。童話能讓人長知識,讓人快樂,人類就是在童話的指導下長大的。心理專家郝濱認為,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童話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非常有助於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還有共情能力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當代,童話已經演變為更適合兒童閱讀的形式。為了使故事內容更加適宜兒童,格林兄弟致力於簡化故事中的性暗示。例如,在初版的《格林童話》中,長髮公主因王子的多次夜訪而身形發生變化,向巫婆詢問為何衣物變得緊繃,從而暴露了她懷孕的事實。然而在後續版本中,這一細節被修改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性描述被淡化,但後續版本的《格林童話》在暴力情節上卻有所增加,特別是對惡人應受的懲罰描寫更為直白。這種改動反映了出版者對兒童文學內容的審慎選擇,旨在保留故事的教育意義,同時確保它們適合兒童的閱讀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衍生作品
童話的衍生作品類型有很多,如直接改編而成的漫畫(繪本)、動畫劇、舞台劇等。其中不乏世界級的經典之作,比如迪士尼的首部長篇幅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有很多幼教品牌也致力於打造自己的IP生態,推出過很多寓教於樂的動畫童話劇,如《兔子貝貝》系列、《小雞叫叫》系列、《斑馬》系列等等。
新童話的創作也推動了周邊衍生產業的發展,比如玩具、文具、手遊等等。
相關刊物
- 《小朋友》雜誌:1922年4月6日由上海中華書局創辦, 1953年改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國少兒讀物中出版時間最長、出版期數最多的刊物。
- 《童話大王》雜誌:1985年創辦,專門刊登鄭淵潔一個人的作品。2022年停刊,「獨自寫作月刊36年」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
中國童話作家簡介
- 20世紀初:現代童話的奠基期
- 葉聖陶(1894-1988):中國現代童話的奠基人,他的《稻草人》(1923年)被認為是現代中國童話的開山之作。他的童話以問題小說的形式出現,關注社會問題,具有批判性與教育意義。
- 孫毓修(1871-1923):中國童話的開拓者,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童話集《童話》,並撰寫了中國第一篇童話理論文章,為中國童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張天翼(1906-1985):代表作《大林和小林》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作品以幽默諷刺的方式揭示社會問題。
- 20世紀中葉:新中國童話的黃金時代
- 嚴文井(1915-2005):作品風格清新自然,富含詩意與哲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代表作《南南和鬍子伯伯》。
- 洪汛濤(1928-2001):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理論家,是與葉聖陶等齊名的「中國童話十家」。代表作《神筆馬良》。
- 孫幼軍(1933-2015):作品純真善良,深受兒童喜愛。代表作《小布頭奇遇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低幼童話。
- 任溶溶(1923-2022):翻譯了大量外國童話,並創作了《沒頭腦和不高興》等經典作品,其作品風格幽默風趣。
- 葛翠琳(1930-2022):風格富含詩情畫意,將自然之美與人物心靈之美結合得淋漓盡致。代表作《野葡萄》。
- 20世紀末:新時期童話的崛起
- 鄭淵潔(1955-):獨創鄭派童話風格,影響四代孩子的「童話大王」。代表作品《舒克貝塔歷險記》《皮皮魯總動員》等。
- 冰波(1957-):以抒情風格著稱,充滿純真的詩意和動人的純真情感。代表作《阿笨貓》。
- 周銳(1953-):以荒誕風格聞名,充滿童趣與想像力。代表作《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
- 鄭春華(1959-):擅長幼兒文學,追求愛心、智慧、詩意的交織,想像、趣味、幽默的融合。代表作《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 董宏猷(1950-2022):創作風格側重於兒童成長、夢想、自然等主題,展現了兒童豐富多樣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體驗。代表作《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
- 蕭袤(1968-):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童話語言,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代表作《稀奇古怪的好好玩學校》。
- 楊紅櫻(1962-):關注兒童的人格塑造,探析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之間的隔膜,倡導理解與溝通。代表作《胖豬笨笨》《禿尾巴狼》。
- 21世紀:中國童話走向世界
- 楊鵬(1972-):中國首位迪士尼簽約作家,中國少兒科幻小說創作領軍人物。代表作《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校園三劍客》。
- 周藝文(1971-):「新童話主義」的創始人,被稱為「童話爸爸」。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動畫、遊戲或特攝劇。代表作《鎧甲勇士》《火力少年王》《巴啦啦小魔仙》。
- 王一梅(1970-):在幼兒園工作了13年的學前教育家,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兒童觀,其作品表現出主題多元化、想像新穎、現代感強。代表作《薔薇別墅的老鼠》。
- 童喜喜(1979-):熱衷於新教育實驗、支教義工等教育公益活動的新一代童話作家,其作品風格百變、思維迥異。代表作《嘭嘭嘭》《萬能女生王卡卡》。
- 童言(1992-):語言風格清新唯美,充滿生活氣息與想像力。代表作《小棗樹和爺爺》《黃鶯三願》。
相關用語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注意:以下只討論作中作或引入現實童話著作典故的案例。
更多具有
「童話」特點的條目,請查閱
分類:童話題材。
請編輯者不要向本列表大量添加羅列。
- 《哈利·波特系列》:巫師界流行著一部英語童話故事集《詩翁彼豆故事集》。其中記載的著名童話《三兄弟的故事》講述了死亡聖器的由來,其改編自世設下,佩弗利爾家族的三兄弟安提俄克、卡德摩斯伏地魔的先祖和伊格諾圖斯哈利·波特的先祖的經歷。
- 《變身!偶像公主》:三位女主角的原型分別為白雪公主、灰姑娘和輝夜姬,故事也圍繞著「拯救童話王國」這一主線進行。
- 《黃槍槍的童話奇妙夜》:觀復貓要演話劇,大家決定來個「童話新編」,集體構思劇本。結果一個個經典的童話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
- 《三體》:雲天明進入三體文明後,向地球文明投遞了一部共3章節童話,史稱「雲天明的童話」。這3章節的故事隱含了關於維度武器化的信息,如針眼畫師的畫技——二向箔等降維打擊武器、空靈大畫師的傘——光速飛船、赫爾辛根默斯肯的香皂——曲率驅動、饕餮魚——黑域、深水王子——進入更高維度以規避降維打擊。
ACGN作品類型 |
---|
| 統述 | | | A(動畫) | | | C(漫畫) | | | G(遊戲) | | | N(小說) | | | 泛ACGN媒介 | |
|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