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聯官員眾是由雲母組研發、數字天空發行的一款戰術策略養成類遊戲《少女前線》(英:Girls' Frontline)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場一批背景版角色且大部分已經成為廢案
新蘇聯的幾名重要官員,促成了新蘇聯的成立和世界觀的完善。 雖然大部分已經成為廢案短時期內不會採用,但仍然有人在過場中被提及;故在此整合為一條目統一介紹。
製作組廢案 |
---|
I·A·肖斯塔科夫於1991年12月24日凌晨5時01分出生於薩拉托夫州恩格斯城的恩格斯空軍基地附屬醫院。在他出生後不到14個小時,鮑里斯·葉利欽在電視中向全蘇聯發表講話,宣佈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俄羅斯聯邦繼承原俄羅斯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全部領土;但中亞各國和外高加索並不包括在內。肖斯塔科夫的幼年在貧窮和不安中度過。他的父親是一名空軍軍官,隨著國家的崩潰和變化,大量戰略轟炸機被裁撤封存,他也隨之退出現役。一家四口不得不在1994年3月搬離薩拉托夫,來到莫斯科投靠母親的弟弟一家。雖然父親很快在航空公司UT-AIR找到了工作,然而好景不長,在1998年1月死於空難。 雖然俄羅斯聯邦政府提供了足夠遺孀和子女生活和教育的撫卹金,然而失去父親的肖斯塔科夫仍然不得不和姐姐、母親一起分擔家庭的重擔。2009年,肖斯塔科夫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莫斯科大學化學系,主攻高能材料方面。2011年,在一次稍顯魯莽的實驗中,肖斯塔科夫配置的爆炸物摧毀了整個實驗室,幸運的是由於時值凌晨,只有他一個人在逃跑時臉上被玻璃劃了一道大口子,這道疤痕伴隨了他一生。由於身位科學院院士的恩師拼命擔保,肖斯塔科夫只是得了個處分,並沒有被開除,而他的論文正是靠炸飛了實驗室的化合物而通過,為他贏得了學士學位。2013年,肖斯塔科夫在本校繼續攻讀研究生,並於2015年獲得了碩士學位。不過由於家庭經濟壓力和與尤利婭·卡姆寧娜稍顯草率的婚姻,肖斯塔科夫沒有繼續攻讀副博士學位,而是去一箇中資化工廠找了一份工作。2017年、2019年育有一子一女。 在化工廠工作期間,肖斯塔科夫歷任試驗部主任、質管主任,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在同事之中為其贏得了口碑。但是由於工廠與遺蹟研究機構的配合合作,肖斯塔科夫在工作中不得不跟大量更加危險和不穩定的化工產品打交道,最終因為拒絕使用靠不住的試驗流程進行危險性巨大的試驗而被迫於2020年辭職。辭職後,肖斯塔科夫一邊重新找了一份薪水不太高的工作,另一方面逐步和社會上的左翼力量有了來往。20年代中期,隨著原蘇聯地區左翼的逐步整合,肖斯塔科夫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也當上了莫斯科州的議員,由於為人正直頗受黨內外一批人的憎恨,曾經多次遭到襲擊、毆打。家人對其從政非常反對,然而沒有做出決定性的阻止。從政的數年裡,圍繞著肖斯塔科夫形成了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小圈子,包含了未來的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內務部長、組織黨務工作部長、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和共青團總書記,被黨內外的人半開玩笑的稱為“苯環”。 2026年,一個關鍵性的契機到來:號稱統俄黨橡皮圖章的久加諾夫由於支持俄聯邦對東歐五國的軍事幹涉,導致俄共陷於分裂,年輕的肖斯塔科夫站在了反久加諾夫派一邊,並被逐出俄共,與大批黨員另立俄共(布)。然而由於之後幾年俄國民族主義者在現實面前碰的頭破血流,舊俄共迅速瓦解,新俄共和其他左翼黨派在初步整合之時迎來北蘭島事件。 短短數年之內,俄國的能源寡頭體系遭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不滿的群眾迅速讓新俄共和泛左翼獲得了相當的基本盤,然而民族主義者仍然擁有同樣鞏固的基本盤,乃至武裝力量和政權的支持。要求立即實現和平的俄共和泛左翼獲得了大部分民眾的臨時支持,強力機關、軍隊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勉強接受了2032年俄共(布)的意外上台。肖斯塔科夫自2030年開始擔任俄共(布)中央委員,主要負責大型企業的工人運動工作,成功的在革命最初的幾個月恢復了莫斯科地區的日用消費品物資生產和物流。2036年4月,在西歐露出獠牙對非洲大開殺戒搶奪未汙染區的時候,肖斯塔科夫獲得中央委員會的一致推舉,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接任後,一貫和氣然而堅持原則的肖斯塔科夫露出了他繼承自自己轟炸機機長父親的性格:鐵腕處事,雷厲風行,對人民的敵人與黨內的墮落分子毫不留情。然而在與繼承自俄羅斯聯邦的國家機關、強力機構、寡頭等山頭談判時,肖斯塔科夫又體現出了自己高度的政治智慧,用他自己的話說:要以對待奧克託今一樣的態度對待政治上的對手。四年時間裡,作為沒有實際國家職務的黨的領導人,肖斯塔科夫用靈巧而相對溫和的強力手段解決了原俄共小久加諾夫派和東正教勢力製造的全國抗議,用雷霆手段聯合軍方徹底打垮了帝制派,以較小的代價平息了南俄民兵制造的叛亂。然而在他的任內,與軍方的關係一直不太好:雖然大批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對蘇共態度積極,然而由於蘇共借群眾力量打擊監視腐敗行為,斬斷灰色利益鏈和整頓國防企業的努力,高級軍官中除了少數真誠支持革命的人之外,對蘇共的態度一直非常負面,而蘇共依靠內務部對軍隊進行監控的努力招致了高級軍官的更多反感。
戰爭中,肖斯塔科夫作為國家堅強意志的象徵,每週都會出現在戰情播報節目中鼓舞群眾鬥志。但是在幕後,他不得不花大量的功夫去協調黨、政、軍、群關係,維繫因為戰爭和環境災難而不堪重負的國家機器的運轉。在2050年春,蘇聯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仍然面臨流盡血的困難局面裡,肖斯塔科夫一方面經過深思熟慮同意了軍方的軍事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又推動制定一個基於有限軍事勝利而實施的政治解決計劃。信風行動和作為配套的政治誘降法、意的方案。最終,在蘇聯強大軍事壓力下,意、法先後退出戰爭,三戰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 儘管有來自軍方和民間的強大聲浪,要求蘇聯政府對戰後的西歐予取予奪,實行某種程度的復仇主義政策,但是肖斯塔科夫堅決的頂住了這種論調,在停火僅僅三個月後和外長葛羅米柯一道前往巴黎訪問。在巴黎期間,肖斯塔科夫與新上台的法共-社會黨聯合政府簽訂了堪稱寬宏大量的和平協議,承諾將在交戰區秩序穩定之後立即撤出蘇軍,儘快實現各國戰後合作重建。這一舉動開啟了歐洲新的一體化進程,也令幾十年來長期處於高強度武裝對峙的歐洲從重壓下解脫。肖斯塔科夫擔任總書記至2055年,卸任後被推選為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即法律意義上的國家元首)。儘管已不再擔任實際職務,但是肖斯塔科夫仍然在蘇聯和泛歐政局中享有重要地位,經常作為國家形象出席與歐洲各國事務相關的國務活動。 |
製作組廢案 |
---|
魯比克·哈奇江在2000年生於亞美尼亞迪利然。貨車司機出身,靠自學考取葉裡溫大學計算機學位然而找不到什麼好工作,還是得天天開貨車,在革命期間成為亞美尼亞左翼力量的領袖。革命後歷任葉裡溫市交通局局長、亞美尼亞共和國物流委員會主任、蘇聯交通部部長。為人風趣活潑,話很多,精力充沛,同時非常善於劃分職權的界限,擅長將複雜的長期規劃分解為適於執行的步驟。戰爭期間作為交通部部長,克服重重困難保障了全國在戰爭期間的交通運行基本正常。2053年1月經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一致通過,接替謝苗·謝苗諾維奇·塔拉索夫成為部長會議主席,並於2058年連任。是蘇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亞美尼亞出身的部長會議主席。這一點一定程度上招致了大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不滿。 |
疑似來自蘇聯1976年電影《米米諾》中的亞美尼亞卡車司機魯本·瓦爾坦諾維奇·哈奇基揚(國內字幕誤譯為哈奇江)。你說我一個司機怎麼就成了體制內了呢?
製作組廢案 |
---|
蘇聯著名外交家,蘇聯最後一任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葛羅米柯的玄孫,也是蘇聯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外交部長有望超越老祖宗的任職時間記錄 安德烈·伊里奇·葛羅米柯生於外交世家,2007年11月出生於莫斯科,是蘇聯外交部長A·A·葛羅米柯的玄孫。自幼天資過人,上高中時已經流利掌握英、法、德語。在俄羅斯外交學院進修期間,曾經在已經退休的俄聯邦前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手下學習過,受到恩師的重點關照。2029年,22歲的小葛羅米柯畢業於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成為俄羅斯聯邦駐美大使館參贊助理。革命後隨著外交系統倒向新蘇共,憑著過人的天資和對靈巧運用力量的理解節節高升,歷任蘇聯外交部駐美大使館一秘、駐美大使館政務參贊,並於2044年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駐美大使。2045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蘇互撤使館,小葛羅米柯轉任駐日內瓦的蘇聯使團代表副團長(領公使銜),輔佐時任外交部長列昂尼德·維克多洛維奇·列申科,表現優異,並於2049年8月列申科因心臟病去世後緊急接任,是歷史上第一個在境外接收外交部長任命的俄羅斯-蘇聯外交部長,時年52歲。2050年初,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葛羅米柯頂住壓力,在政治局會議上直陳利弊,一改往日「不」先生的作風,靈活的制訂了寬嚴相濟逼降西歐的戰略,最終獲得了誘降意、法、西葡,導致法美反目、蘇歐體面停戰的全面勝利,被視為軍隊之外的最大功臣。自2050年繼續擔任蘇聯外交部長至今。是肖斯塔科夫「苯環」小圈子裡家世最顯赫的成員。 |
由於他和他祖先的姓、名相同;為更好的區分,可以將他稱為「小葛羅米柯」。
製作組廢案 |
---|
伊萬·阿列克謝耶維奇·基爾努索夫於2002年生於弗拉基米爾州首府弗拉基米爾,父親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瘋狂在網上打嘴砲的狂熱帝制擁護者做沙皇的狗,是我的榮幸,母親為醫院護士。 基爾努索夫在11年制學校畢業後由於家中經濟狀況窘迫,投考軍校,於2024年進入著名的塔曼師服役,擔任排長。不過,在升任連長的第二年,革命爆發,塔曼師由於統俄黨部分實權派人物倒向新蘇共而在革命中作壁上觀,把倒戈師的名號留給了近衛第76空降師當然,主要的力量是波羅的海艦隊的第336近衛海軍步兵旅。 在30年代緊張的政治氣氛中,塔曼師作為拳頭部隊既受蘇共中央的提防,也被作為重點的拉攏對象。基爾努索夫的服役生涯平淡無奇,在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戰時已經43歲,在塔曼師下轄的第一近衛「切爾諾夫策」坦克團任作戰參謀,中校軍銜。作為對俄共持懷疑態度的中層軍官,他對這場戰爭毫無心理準備,但是對歐盟和美國擺出的咄咄逼人的態勢更加憤恨。在戰爭中,基爾努索夫奮戰在祖先和自己所在部隊曾經奮戰過的路線上,戰功卓著,歷任第一近衛坦克團團長、塔曼師副師長,在原任師長意外觸雷之後接任師長,並最終以第一合成集團軍軍長的身份和48歲的年齡在萊茵河畔指揮了圍殲整個美國第五軍軍部的科隆-埃森戰役,於2050年4月22日榮獲第二枚金星勳章和獲得蘇聯元帥軍銜。然而,儘管蘇共中央多次表態希望他入黨,基爾努索夫始終表現出一種超然和冷淡的態度。基爾努索夫很清楚海軍和空軍在戰後對黨的態度更加貼近,對於黨在陸軍裡面摻沙子的努力也聽之任之,然而對總參謀部軍事情報局(GRU)和旗下的特種作戰司令部(KCCO)卻看得很緊,視為自家後院。內務部對基爾努索夫的監視和偵聽一直沒有斷過,導致了軍方內部的強烈不滿,甚至在支持蘇共的青年軍官中也有人直觀的對此表示了厭惡。儘管如此,基爾努索夫本人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意見,以至於內務部很多人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幹蠢事。但是內務部部長澤林斯基則不這麼看,僅僅下令把監控降低到不引起注意的程度。 |
設定集資料 |
---|
米哈伊爾·茨維貢是克格勃歷史上最年輕的部門負責人,也是蘇聯最後一任16局局長。 他於1951年3月4日出生於摩爾多瓦首都基希納烏(基什尼奧夫)。幼年的米哈伊爾隨國家安全委員會系統的家人在各個共和國輾轉,至今沒有完整履歷存世,目前僅知道他曾在塔什干、巴庫上過學。十一年制學校畢業後,米哈伊爾順理成章的進入克格勃下屬的紅旗捷爾仁斯基高等學院(Высшая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ая школа Комитет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ри Совете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им.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就讀密碼專業。 1973年年中具體日期不詳,由於OKB-10失聯事件的影響,克格勃決定選派一批新人充實第16局,米哈伊爾位列其中。由於其卓越的業務能力和家庭背景的顯赫,米哈伊爾在16局爬的很快。在1976年成為局長助理之後,米哈伊爾接觸到了大量核心機密,但是經他主持的保密工作從來都滴水不漏。儘管有人在背後偷偷叫他“鎖匠”一類的綽號,然而在明面上大家都只叫他米沙。甚至到80年代他已經成為需要被年輕人稱呼名字和父稱的年齡的時候,他也堅持要年輕人在非正式場合叫他的小稱,據說是能讓自己顯得年輕些。1981年,米哈伊爾化名為技術專家鮑裡金,參與指揮了開伯爾山口的特別行動,獲得了一枚紅星勳章。
1982年,由於父親去世和欣賞他的蘇斯洛夫病逝,米哈伊爾徹底失去了他的顯赫的後台,而且是一次兩個。然而,安德羅波夫對他頗為信任,甚至寵信他超過時任的16局局長。1983年12月底,他以32歲的年齡難以置信的扛上了上校軍銜,成為了16局局長。這也是歷史上16局局長軍銜最低的一次,以往至少要少將領銜,這令他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羨慕以及嫉妒。不過,由於1983年《日內瓦公報》的影響,與遺蹟技術相關的設備在1983-1984年被逐步封存放棄,OGAS系統也被迫轉向封存。
米哈伊爾利用手頭可獲得的儘可能多的資源為系統備份和必要時的封存、停運做準備。1991年3月31日聯合國通過《遺蹟技術公約》之後,米哈伊爾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拖延封存日期,盡最大可能的保護了蘇聯幾十年遺蹟開發的遺產。但是,在俄聯邦的寡頭們享受完大撈特撈的樂趣之後,遺蹟技術相關的問題被徹底忘在腦後了,米哈伊爾很快從炙手可熱的紅人變成了聯邦安全局一個冷板凳部門的一把手。到了1993年,隨著全球開始重新對遺蹟技術感興趣,米哈伊爾的門庭又開始紅火起來。不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米哈伊爾堅決的辭去了職務,大大咧咧地跑回母校做了教書匠然而實際上,接手他的攤子的人基本都是米哈伊爾親自培養起來的年輕人,就算米哈伊爾躲在學校,一切的重大事務最終也是他拍的板。1999年8月10日,普京在就任總理後的第二天致電米哈伊爾·茨維貢,向他諮詢了關於遺蹟相關問題,具體內容不得而知,然而俄聯邦在1999-2001年的遺蹟技術泡沫中一直保持著冷靜和剋制甚至被西方和日本媒體嘲笑為不會做生意。 在動盪的21世紀第一個十年,年僅50歲的米哈伊爾儘可能的偽裝成一個沒有多少雄心壯志的教書匠,在聯邦安全局的學院裡給年輕人講授密碼學課程。在他身體上,一些當年的同僚發現了不同尋常的變化:米哈伊爾老的比別人慢。最後,米哈伊爾不得不設法偽裝出自己已經「按時」衰老的樣子。然而,目前所能知道的信息裡,他在2012年退休之後並沒有徹底淡出遺蹟事務的圈子,而是開始試圖物色自己真正的接班人,當然,在他的學生裡他一直沒有找到。 2022年,米哈伊爾應邀去波茲南大學參加一個與遺蹟研究相關的討論活動。在聽眾中他遇見了一名華沙大學數學系的學生,提了一個關於三進制研究的問題。會後,這名大學生拿著自己的一些手稿和收集的資料向他求證關於開伯爾山口的事情,米哈伊爾驚異的發現這個人僅僅利用公開報道的信息和一些流言就逆推出了他當年整個作戰行動的大致全貌。這個人就是後來新蘇聯內務部的掌門人,維克多·巴甫洛維奇·澤林斯基。兩人從此建立了超乎尋常的友誼,甚至可以說情同父子米哈伊爾本人離婚後孩子們跟母親過,並且改姓。似乎是他敦促孩子們這樣做的。目前並不清楚澤林斯基從米哈伊爾身上學到了多少東西,但是2030年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30年,年事已高的米哈伊爾拒絕了俄聯邦政府的邀請,沒有出來主持北蘭島事件後續處理工作,只是把手中可用的部分材料提交給了政府。然而,新蘇共運動手中拿到的資料比俄聯邦政府更全。在俄羅斯聯邦地方的寡頭和實力派暈頭轉向的時候,新蘇共開始利用網絡動員群眾自救,甚至在很多地區乾脆架空了聯邦緊急情況部,實際上接管了救災行動。救災結束之後,俄羅斯聯邦政府各強力機關和政客們掀起了一場針對新蘇共的全面打壓,然而激起了意想不到的反應:一場革命在醞釀。很快,在米哈伊爾的支持下,領銜蘇共政治保衛力量的澤林斯基幹淨利落的在兩京打垮了所有反布爾什維克的圖謀。在軍隊的主體和各地強力機關望風倒向布爾什維克之後,布爾什維克打贏了短暫的內戰,讓蘇聯重新在俄聯邦的廢墟上復活了。但是自2032年3月明斯克會戰之後,就在也沒有人在莫斯科見到過米哈伊爾。他的退休金領取也從2032年4月開始終止。不過,根據蘇聯武裝力量中央檔案館的記錄,2032年2月初,有人在恰什尼基前線指揮部見到過一個佩戴內衛軍中將軍銜的老人在看似漫不經心的護衛下進出,雖然面貌蒼老,但是走路非常利索。 |
隱藏的巨佬
主線劇情 |
---|
受時任蘇聯外交部長A•Y•葛羅米柯的派遣,前往南斯拉夫首都貝萊格萊德與泛歐聯盟代表烏爾利赫進行談判。新聞發布會上,羅申和烏爾利赫遭到了叛亂份子劫持;雖然會場的敵人很快被擊斃,但是叛軍立刻動用了隱藏在附近的30mm狙擊砲直接對會場進行射擊。羅申不幸被砲彈直接命中,軀幹斷成兩截而死,炸飛的屍塊還砸暈了在附近躲避的烏爾利赫。 |
教書育人茨維貢
孫承祖業安德烈
悶聲發財大伊萬
物流精英哈奇江
性向存疑澤光頭
化學精通塔科夫
專業背鍋葉戈爾
有志德裔施塔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