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 | |
![]() | |
所屬方 | GDI |
可用陣營 | ![]() |
單位定位 | 主力戰艦 |
支援能力 | 遠程轟炸 |
GDI在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期間曾使用過一種戰艦。
在第二次泰伯利亞戰爭後,不知是泰伯利亞自身變異還是GDI的泰伯利亞清理作業的緣故,曾經使得海上航行變得不可能的泰伯利亞水藻日漸消失。因此GDI在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時期已經重建了其海上力量。但是這個時期的泰伯利亞晶體已經可以同化水體了,環境問題依舊嚴峻
在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期間,GDI使用一種流線型的主力戰艦。它的體積小於同時期的航空母艦,武裝方面有四門艦砲,兩組防空飛彈發射器戰役裡不能用和可以打擊指定目標的垂直發射系統。在需要使用飛彈進行對地支援時,可以在狙擊小隊的引導下精確打擊目標。
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初期,GDI曾兩次派出戰艦打擊北美地區的Nod部隊。
戰艦和登陸部隊到達蘭格利空軍基地時,Nod部隊正在攻擊GDI位於海岸的最後一個小據點,在使用飛彈摧毀威脅較大的天蠍坦克集群後,戰艦使用艦砲支援登陸部隊清理Nod步兵。之後登陸部隊找到了當地的狙擊小隊,使得戰艦可以在狙擊小隊的引導下使用飛彈轟開Nod部署的防禦工事,進一步收復整個基地。
而在奪回漢普頓錨地的任務中,在特種兵炸毀Nod行動中心切斷Nod通信後,三艘戰艦開入戰區,但被眩暈轟炸機所封鎖,一搜戰艦被擊沉,而且無法展開後續部隊。在特種兵炸毀航空塔後空中威脅被解除,包括數支狙擊小隊的後續部隊通過空運進入戰區,對Nod主要基地進行攻擊。新的支線任務:只使用特種兵摧毀Nod基地這不是白送一條戰艦嗎
遠程轟炸 | ||||
---|---|---|---|---|
![]() |
成本 | 0 | 陣營限制 | ![]() |
冷卻時間 | 0:20 | 影響範圍 | 50 | |
技能效果 | 對指定位置發射一枚大型飛彈。 | |||
備註 | 目標位置必須在閒置的狙擊小隊視野範圍內 進行引導的狙擊小隊可以在容器內 |
艦砲艦砲遠程飛彈遠程飛彈 |
---|
傷害 | 1000-0 | 攻擊次數 | 4×1(註)由於攻擊角度的緣故,每側只有兩門砲可用 | 傷害類型 | 穿甲 | 目標選取 | 對地 | ||
---|---|---|---|---|---|---|---|---|---|
準備時間 | / | 攻擊間隔 | 0.07s | 裝填時間 | 2.00s-5.00s | 射程 | 100-900 | 殺傷半徑 | 40 |
散佈 | 40 | 壓制範圍 | / | 壓制強度 | / | 壓制時間 | / |
傷害 | 5000 | 攻擊次數 | 1 | 傷害類型 | 穿甲 | 目標選取 | 對地 | ||
---|---|---|---|---|---|---|---|---|---|
準備時間 | / | 攻擊間隔 | 0.20s | 裝填時間 | 2.00s | 射程 | 300-50000 | 殺傷半徑 | 100 |
散佈 | 0 | 壓制範圍 | / | 壓制強度 | / | 壓制時間 | / |
護甲修正 | |||||||||
---|---|---|---|---|---|---|---|---|---|
穿甲 | 100% | 火箭 | 25% | 榴彈 | 100% | 槍彈 | 25% | 狙擊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