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nd & Conquer 3: Kane's Wrath | |||||||
![]() 遊戲封面 | |||||||
原名 | Command & Conquer 3: Kane's Wrath | ||||||
官方譯名 |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 | ||||||
常用譯名 | 光頭之怒 | ||||||
類型 | 即時戰略遊戲 |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Xbox 360 | ||||||
分級 |
| ||||||
開發 | Electronic Arts Los Angeles BreakAway Games | ||||||
發行 | EA 大陸:中視網元 | ||||||
音樂 | Steve Jablonsky Trevor Morris | ||||||
引擎 | SAGE引擎 | ||||||
模式 | 單人、多人 | ||||||
系列 | 命令與征服系列 | ||||||
發行時間 | 2008年3月24日 |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英語:Command & Conquer 3: Kane's Wrath)是由EA洛杉磯工作室外包給BreakAway Games製作,並由EA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
因為泰伯利亞之戰的劇情與前作嚴重脫節,本作費了相當大的力氣對劇情進行了修正和完善。通過本作的修補,命令與征服3的劇情總算做到了自洽。
本作也在多人聯機遊戲的趣味性和平衡性上做了很多調整,一共增加了六個子陣營,並為三大陣營增加了史詩單位。
本作的另一個特色是全球征服模式和Xbox 360平台的「凱恩的挑戰」。但全球征服模式在自動判定方面做得非常糟糕自動戰鬥十二星突秒全圖,以至於你玩全球征服非常沒意思。除非你選擇自律玩法全程不開自動戰鬥
第二次泰伯利亞戰爭結束後,GDI又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消除泰伯利亞汙染上,並且取得了一些治理成果。地球上有約20%的土地完全消除了泰伯利亞汙染,被稱為藍區。約50%的土地被泰伯利亞汙染,環境惡劣,但人類勉強可以在其中生存,被稱為黃區。約30%的土地充滿泰伯利亞,人類完全無法生存,被稱為紅區。
Nod姐妹會的情況則不容樂觀,經過第二次泰伯利亞戰爭,除了黑手以外,其他Nod派系的頭目均被消滅。而黑手的領袖斯拉維克也因內亂被殺,黑手的新領導人馬西昂把黑手這支負責暗殺的特種部隊改造成了FFF團,專門用火刑處決膽敢質疑馬西昂的人。
2034年,凱恩從CABAL的地下堡壘走出。此時他身邊已無可用之將,只能選擇啟動人工智慧LEGION。在凱恩的命令下,LEGION先是在南美收服了一支不服從凱恩的Nod部隊,隨後從GDI手中搶回了Nod隱形科技。LEGION隨後又擊敗了馬西昂,迫使他帶領黑手向凱恩屈服。凱恩隨後又命令LEGION率領黑手在澳大利亞弄了個大新聞,摧毀了GDI的泰伯利亞研究機構,導致大量泰伯利亞在澳大利亞擴散,世界各國因此次事件把GDI批判了一番。凱恩對此非常滿意,暫時把LEGION休眠了。而心有疑慮的GDI通過調查,發現了CABAL地堡中儲存的其他凱恩克隆體,把這些克隆體全部摧毀了。 |
13年來,Nod在黃區招兵買馬,不斷壯大勢力。而GDI居然對此毫無警惕,先是為了節約經費把費城太空站的防禦系統放到了地面上,後來又僅僅根據Nod關閉了幾個基地得出Nod活動已經大大減少這一錯誤結論。 2047年,Nod對GDI發起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凱恩先是命令LEGION癱瘓GDI離子砲,然後又炸毀了GDI金庫,使得GDI高官中最無能的那個人——主管金庫的GDI財政長官雷蒙•波義耳,不能前往費城太空站和其他高官一起開會。 姐妹會的將軍基蓮獨斷專行,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埃裡克西亞偽裝成基蓮,進攻大神宮,並且同時命令LEGION把大神宮的防禦情報洩露給GDI。 在中國,GDI的一支部隊正在負責押運塔西佗,在凱恩的授意下,LEGION對塔西佗進行了搶奪。在搶奪過程中,思金人也殺了過來,但是他們也被LEGION擊敗。LEGION奪取塔西佗喚起了埃裡克西亞對人工智慧的恐懼,因為當年她的父母就是被CABAL殺死的,於是她向LEGION注入了病毒,凱恩前往阻止,但是已經來不及。最終埃裡克西亞拔槍自殺,LEGION被迫休眠,而塔西佗又被GDI搶回去了。 |
2052年,LEGION被凱恩再度喚醒。凱恩又命令LEGION喚醒了機械人大軍凱恩之印。凱恩告訴LEGION,GDI正在對塔西佗進行錯誤的實驗,塔西佗很快就會被玩壞、自毀,因此必須在塔西佗自毀之前把它從GDI手中搶回。LEGION完成了這一任務後,凱恩把塔西佗插♂入LEGION體內,完成了昇天。 |
《凱恩之怒》的陣營設定方面,在《泰伯利亞之戰》原有的三個陣營中追加了「子陣營」的設定,每個陣營及子陣營均有不同的特色:
本家的科技基本承襲自《泰伯利亞之戰》,玩過《泰伯利亞之戰》的可以輕鬆上手。
鋼爪是第二次泰伯利亞戰爭時期歸屬於邁克·麥克尼爾的精銳部隊[1],在2046年GDI已經大規模換裝戰車類武器的時候鋼爪仍堅守著傳統可靠的雙足機甲部隊。
ZOCOM是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打響之際,為了應對紅區環境的戰鬥專門成立的特種部隊,專門配備了應對泰伯利亞輻射的處理方式。
本家的科技基本承襲自《泰伯利亞之戰》,玩過《泰伯利亞之戰》的可以輕鬆上手。
黑手是NOD旗下的宗教特務部隊,在馬西昂的領導下黑手放棄了原本的隱秘作風,而成為了一支堂堂正正的戰鬥部隊。
第二次泰伯利亞戰爭之初凱恩就已經在秘密打造這支生化人部隊,但直到第三次泰伯利亞戰爭結束後這支生化人部隊才得以甦醒。
本家的科技基本承襲自《泰伯利亞之戰》,玩過《泰伯利亞之戰》的可以輕鬆上手。
這支殘暴的思金人部隊存在於世上只有一個目標:吞噬更多的泰伯利亞。
旅行者-59對比起其他的思金人,更擅長於使用心靈武器與滲透戰術令對方不戰而敗。
註:成就僅限Xbox 360平台。
成就 | 達成條件 | 成就點數 |
---|---|---|
從灰燼中…… | 完成任務第一章 | 75 G |
先知之拳 | 完成任務第二章 | 75 G |
優勢 | 完成任務第三章 | 75 G |
幹得好,指揮官 | 使用GDI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老學校 | 使用鋼爪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聲波抑制器 | 使用ZOCOM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凱恩很滿意 | 使用Nod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火燒異教徒 | 使用黑手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神經機械征服者 | 使用凱恩之印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世界壓迫者 | 使用思金人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收割獎勵 | 使用收割者-17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詭計狂魔 | 使用旅行者-59完成一局快速匹配遊戲 | 10 G |
格蘭傑最強 | 使用GDI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尖銳作業 | 使用鋼爪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G |
區域鎖定 | 使用ZOCOM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為了先知! | 使用Nod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一片焦土 | 使用黑手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無情的勝利 | 使用凱恩之印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來自邊界 | 使用思金人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儀式犧牲 | 使用收割者-17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意念粉碎者 | 使用旅行者-59贏得一場遭遇戰 | 10 G |
一個良好的開端 | 玩一局1V1自定義比賽 | 15 G |
團隊玩家 | 玩一局2V2自定義比賽 | 15 G |
哦,人性! | 在比賽中使用超級武器 | 10 G |
巨大潛力…… | 完成教學戰役 | 10 G |
真正的優勢 | 以困難難度完成所有任務通關 | 100 G |
和平鑄就力量 | 使用GDI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獨一無二的老學校 | 使用鋼爪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生態勇士 | 使用ZOCOM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力量鑄就和平 | 使用Nod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先知的先鋒隊 | 使用黑手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未來之路 | 使用凱恩之印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思金人監督員 | 使用思金人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血教繼承人 | 使用收割者-17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操縱大師 | 使用旅行者-59完成凱恩的挑戰 | 30 G |
哦……你很棒棒喲…… | 在1V1遭遇戰中擊敗冷酷的AI | 30 G |
哦,傲慢 | 在第三關摧毀馬西昂兄弟的雕像 | 15 G |
異教徒的禍根 | 在第三關抓住馬西昂兄弟 | 20 G |
寺廟裡的小偷 | 在第六關偷走所有的金塊 | 15 G |
空中之火 | 摧毀GDI費城太空站 | 20 G |
MARV粉碎機 | 在第八關摧毀全部三台MARV | 15 G |
忠於Nod | 在第十關救出所有被旅行者-59控制的Nod部隊 | 15 G |
因為他們是LEGION! | 喚醒凱恩之印 | 20 G |
能手 | 跳過教學戰役 | 0 G |
2008 年 12 月
本補丁修正了多個 BUG,並在九個勢力之間做了平衡性調整。
2008 年 6 月
本補丁修正了一些不同步以及多個 BUG,並在九個勢力之間做了平衡性調整。同時也改進了自動匹配賽及增加了一個俄語大廳。
建築
單位
升級/能力
建築
單位
升級/能力
單位
升級/能力
單位
最低配置 | |
---|---|
作業系統 | Windows XP/Windows Vista |
硬碟空間 | 6 GB |
CPU | 2 GHz(XP)/2.2 GHz(Vista) |
內存 | 512 MB(XP)/1 GB(Vista) |
顯卡 | ATI Radeon 8500 Nvidia GeForce 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