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天鵝童話繪本,作者平田昭吾 | |
| 基本資料 | |
| 作品原名 | De vilde svaner |
|---|---|
| 原作載體 | 童話 |
| 原作作者 |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 改編載體 | 動畫、遊戲 |
《野天鵝》(丹麥語:De vilde svaner)是安徒生創作的一部童話,發表於1838年。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11個兒子和1個女兒,女兒名叫艾麗莎。王子們與公主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長,國王娶了一位王后,邪惡的王后將艾麗莎送到農婦家裡,還將王子們變成了天鵝。
被趕出家門的艾麗莎一個人在森林中尋找哥哥的下落,最後,她找到了11隻頭戴王冠的天鵝,太陽落山後,它們在她面前變回王子——原來艾麗莎的哥哥們中了詛咒,白天變成天鵝,晚上變回人類。
一位仙女出現在艾麗莎的夢中,她告訴艾麗莎,生長在教堂墓地的蕁麻有著神奇的力量,將它編織成披甲給哥哥們穿上,就能解除詛咒,但在披甲完成前,一旦艾麗莎開頭說話,她的哥哥就會喪命。為了讓哥哥們恢復原樣,艾麗莎每天採摘蕁麻編織披甲,即使嬌嫩的手指被蕁麻刺傷也咬緊牙關不發一語,堅持親手為哥哥們編織披甲。
有一天,一位國王來森林裡打獵,發現了艾麗莎。他將艾麗莎帶回皇宮,娶她為妻。即使到了皇宮,艾麗莎也沒有停止編織披甲,由於蕁麻快用完了,她不得不偷偷前往墓地採摘,被大主教發現。大主教聲稱艾麗莎是一名女巫,起初國王並不相信主教的說辭,但當他親眼目睹艾麗莎在夜晚前往墓地後,他認同了主教的說法。無法開口替自己辯解的艾麗莎被眾人當做女巫關入大牢,天亮時處以火刑。
被押送到刑場的艾麗莎終於織完了最後一件披甲,她將11件披甲扔向變成天鵝的哥哥們,哥哥們變回人類,艾麗莎終於能夠開口為自己辯解,哥哥們也向眾人道出事情的緣由。這時,用於火刑的柴火堆生根發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國王摘下鮮花,將花戴在艾麗莎的胸前。
ACG中經常出現野天鵝的改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