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閱讀變形金剛系列條目,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
。編輯前請閱讀
Wiki入門或
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願火種源祝福您在萌娘百科度過愉快的時光。
Autobots, Transform and Roll Out! 汽車人,變形出發!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
|
 動畫第1季宣傳繪
|
原名 |
Transformers Prime
|
譯名 |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 超ロボット生命體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プライム
|
地區 |
美國
|
首播時間 |
2010年11月29日
|
集數 |
第一季26集 第二季26集 第三季13集 劇場版
|
製作公司 |
Digitalscape K/O Paper Products Darby Pop Productions Hasbro Studios Polygon Pictures
|
導演 |
Roberto Orci Jeff Kline Steven Puri Mandy Safavi
|
編劇 |
Todd Casey Rich Fogel Henry Gilroy Steve Granat Marsha F. Griffin Kevin Hopps Marty Isenberg Andrew Robinson Michael Ryan
|
音樂 |
Brian Tyler Matthew Margeson
|
發行 |
Hasbro Studios
|
播放平台 |
The Hub 愛知電視台
|
播放狀態 |
已完結
|
相關作品 |
前傳:《變形金剛:賽博坦之戰》 《變形金剛:賽博坦隕落》 《變形金剛:流亡》 《變形金剛:懲罰》 後傳:《變形金剛:領袖的挑戰》
|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英語:Transformers Prime)是孩之寶旗下的一部原創動畫,該作品為同一公司旗下的遊戲《變形金剛:賽博坦之戰》、《變形金剛:賽博坦隕落》(小說《變形金剛:征途》三部曲)的後傳。
簡介
第一季
故事發生在《變形金剛:賽博坦隕落》之後的3年,變形金剛們來到了地球。
直到某一日,汽車人戰士飛過山意外死於霸天虎手下,而其他幾名汽車人也在內華達的小鎮賈斯帕遇到了三名少年少女。
而從宇宙深處回歸的霸天虎首領威震天帶回了宇宙大帝的血液——黑暗能量晶體,企圖通過晶體製造一支殭屍大軍。一番激戰之後汽車人將威震天的殭屍軍隊炸毀在太空橋內,而霸天虎二把手紅蜘蛛則自立為領袖。
誰料威震天並沒有死,而同時變形金剛們又被地球的人類邪惡組織M.E.C.H.盯上,新的戰爭展開。
而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化身地球的宇宙大帝正在慢慢復甦……
第二季
使用領導模塊封印了宇宙大帝的汽車人領袖擎天柱失去了作為擎天柱的記憶,被威震天帶走,汽車人們和人類夥伴則到賽博坦取得了領導模塊的能量,讓擎天柱重新恢復。
此時,霸天虎方有強大而忠誠的戰士駭翼加入,而汽車人一方則獲得了雷霆拯救隊成員千斤頂的協助。
從霸天虎叛逃出來的紅蜘蛛遭到M.E.C.H.陷害,被奪走了變形齒輪,但M.E.C.H.打造出來的偽變形金剛被汽車人們破壞。
威震天試圖將黑暗能量晶體輸入霸天虎飛船報應號,卻使報應號獲得了自我意識將變形金剛們全部凍結。潛入報應號的人類夥伴們解除了危機,卻讓汽車人和霸天虎雙方得知了地球上有鐵堡遺物的存在,雙方為了搶奪鐵堡遺物大打出手。
在鐵堡遺物中,最重要的是四把能開啟「終極之鎖」的鑰匙,使用終極之鎖便可以讓變形金剛的家鄉——賽博坦星球重獲生機。
汽車人小將煙幕的加入、暗中伺機行動的紅蜘蛛,都讓這場戰爭的結果變得撲朔迷離……
第三季:野獸之戰
汽車人的基地被霸天虎發現並摧毀,汽車人們被傳送到了全美國各地,擎天柱則留在基地銷毀太空橋的數據,生死未卜。
一方面,汽車人們在人類夥伴們和新加入的指揮官通天曉的努力下重新集結了起來,試圖反戈一擊。
另一方面,並沒有尋找到擎天柱屍體的威震天,卻獲得了意外的收穫——曾經被認為已死的霸天虎首席科學家震盪波,以及被震盪波的實驗復活的賽博坦古代怪物巨猙獰……
由於某些原因,第三季至今沒有在日本播出,而是以DVD短劇《三乘合體》代替,其劇情和第三季相去甚遠。
劇場版
成功復甦賽博坦星球的汽車人們告別了地球,擎天柱和千斤頂則踏上尋找火種源的旅途。
留在賽博坦星球上的通天曉和煙幕卻被紅蜘蛛和震盪波製造出來的新巨猙獰襲擊,通天曉受重傷不起。
另一邊,被殺死的威震天的屍體受到了宇宙大帝的操控,重新回到賽博坦尋求復仇。
關於世界觀
儘管Hasbro官方對於本作的世界觀的解釋是,本作是接續《賽博坦之戰》(WFC)和《賽博坦隕落》(FOC)以及未開發完成的《變形金剛在線》的續作,並連接上《變形金剛:領袖的挑戰》(RID)動畫。不過,本作的諸多設定和其他幾作有所不同,應當被視為平行世界。具體的地方有:
- WFC/FOC裡的黑暗能量沒有活屍化的功能,而且《領袖之證》裡的威震天表現得似乎之前沒有接觸過黑暗能量。
- 小說前傳《變形金剛:流亡》中對星辰劍的描述和《變形金剛:領袖之證》裡不一致。
- FOC中大黃蜂為了保護擎天柱而被威震天的大砲擊中,生死未卜,其發聲帶失效可能也是這時的遺傷;而本作中大黃蜂的發生器是在和平聖壇被俘後被威震天破壞的。
- FOC中震盪波的手被鋼鎖咬斷,之後太空橋爆炸受了重傷;而本作中震盪波的太空橋是被飛過山和阿爾西破壞的。
- RID裡被狂飆等控制的最高議會發出的通緝令裡,有一些在WFC-《領袖之證》之間裡死去的角色。
- FOC和RID中的鋼鎖、橫砲很可能不是一個角色。後面官方實錘了。
官方:什麼平行世界?我說他們是同一個世界就是同一個世界。官方背刺警告
登場人物
汽車人
擎天柱(Optimus Prime)/奧利安·派克斯(Orion Pax)
- CV:Peter Cullen(美);王瑋(中);森川智之(日)
- 汽車人的領袖。博愛,仁慈。
- 當失去領導模塊的力量時便會回到圖書管理員奧利安·派克斯時的意識,稍有膽怯,崇拜威震天。
- 在第三季獲得了賽天驕之錘的增強,獲得了新的裝備和變形形態。
- 變形為卡車,原型可能是彼得比爾特;第三季掃描了富勒特工的座駕變形為全地形突擊車。
大黃蜂(Bumblebee)
- CV:Will Friedle(美);周南飛(中)
- 汽車人偵查員。因為發聲器被威震天破壞而不能說話。
- 人類搭檔為拉夫。
- 變形為黃色跑車,原型為第五代雪佛蘭科邁羅(片中取名為「Urbana 500」);第三季改為黑色為主的塗裝。
救護車(Ratchet)
- CV:Jeffrey Combs(美);孫曄→沈磊(中);飛田展男(日)
- 汽車人的醫官和技術員。性格古板且有些暴躁「I needed that!」。通常留在基地負責環陸橋的操作。
- 對人造能量晶體有所研究。
- 變形為急救車,原型是悍馬H2(一說雪佛蘭Express,雪佛蘭開拓者等)。
隔板(Bulkhead)/
- CV:Kevin Michael Richardson(美);胡謙(中);長嶝高士(日)
- 雷霆拯救隊成員,汽車人的戰士。
- 和千斤頂有很深的交情。
- 人類搭檔為神子。
- 變形為皮卡越野車,原型為蘭博基尼LM002(一說是奧什科什M-ATV)。
阿爾茜(Arcee)
- CV:Sumalee Montano(美);範楚絨(中);伊藤靜(日)
- 汽車人的女戰士。身手矯健,嫉惡如仇。
- 曾經的兩任搭檔分別是陣亡的擋板和飛過山。因此偶爾會被戲稱為「搭檔殺手」。仇人是女霸天虎黑寡婦。
- 人類搭檔為傑克。
- 變形為摩托車,原型為川崎小忍者。
千斤頂(Wheeljack)
- CV:James Horan(美);遊軍(中);泰勇氣(日)
- 雷霆拯救隊成員。駕駛飛船「Jack-Hammer」的獨行俠,經常不聽指揮行動。
- 擅長爆破。
- 和神子關係不錯,承認她是雷霆拯救隊成員。
- 變形為運動跑車,原型福特GT90概念車。
煙幕(Smokescreen)
- CV:Nolan North(美);蔣可(中);興津和幸(日)
- 精英衛隊成員,汽車人的小戰士。
- 憧憬領袖擎天柱。戰鬥方式通常十分有創意。
- 變形為跑車,原型為蓮花Exige(一說邁凱倫P1,也有說法是保時捷918RSR、柯尼塞格Regera等,原型眾說紛紜)。
通天曉(Ultra Magnus)
- CV:Michael Ironside(美);王瑋(中)
- 汽車人指揮官。雷霆拯救隊隊長。
- 面癱。教條主義,做事一板一眼,和雷霆拯救隊隊員關係很差。
- 戰鬥力很強,和千斤頂的配合也非常好。但是因為劇情需要日常吃癟,劇場版裡更是受重傷躺完了一個小時
- 變形為卡車(和進化前的擎天柱同一型號),雖然Cyberverse版玩具裡的載具形態是一輛平頭的平板卡車,但是Beast Hunters版玩具裡使用了動畫設定。
飛過山(Cliffjumper)
- CV:Dwayne Johnson(第一季);Billy Brown(第二季)(美);倪蔚佳(中);杉山紀彰(日)因為一集跪所以請了巨石強森
- 汽車人戰士。阿爾西的搭檔。
- 被霸天虎用能量晶體炸傷,然後被紅蜘蛛殺死。
- 其屍體被威震天當做黑暗能量晶體的實驗體被變成殭屍。
- 在塞博坦星上曾經破壞過震盪波的實驗室。
- 變形為紅棕色的肌肉車,原型為第一代道奇挑戰者(改裝車)。
霸天虎
威震天(Megatron)
- CV:Frank Welker(美);符沖(中);藤原啟治(日)
- 霸天虎的領袖。因為黑暗能量的關係,性格十分殘暴。
- 宿敵是擎天柱。
- 非常果斷,對該殺的人毫不手軟,該和汽車人聯合的時候也毫不拒絕。
- 變形為賽博坦戰機。
紅蜘蛛(Starscream)
- CV:Steven Blum(美);蔣可(中);鶴岡聰(日)
- 霸天虎的副指揮官、追跡者(seekers)的頭目。
- 陰險狡詐,野心非常大,篡位失敗後被威震天逐出狂派。
- 變形為F-16戰鬥機。
聲波(Soundwave)
- 霸天虎的情報官。胸前裝備磁帶金剛雷射鳥。
- 通常在報應號上操縱太空橋,但其實戰鬥力非常強。
- 從不說話通篇僅說過一句話。因為頭上戴著面罩所以也看不見面容。
- 變形為MQ-9偵察機,但是使用噴氣動力。
擊倒(Knock Out)
- CV:Daran Norris(美);胡謙(中);增谷康紀(日)
- 霸天虎的醫官。喜歡給自己拋光。
- 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油嘴滑舌。
- 和打擊關係非常好。
- 變形為阿斯頓馬丁DBS V12跑車(改裝車)。
打擊(Breakdown)
- CV:Adam Baldwin(美);伊丸岡篤(日)
- 霸天虎的戰士。
- 憨厚老實,打架時急性子。和隔板是宿敵。
- 變形為裝甲車,原型為騎士XV。
駭翼(Dreadwing)
- CV:Tony Todd(美);劉北辰(中);巖崎徵實(日)
- 霸天虎副指揮官。天震的弟弟。
- 宿敵是千斤頂。
- 對威震天非常忠誠。
- 戰鬥力很強。使用一挺巨大的鐳射機關砲,同時擅長使用定時炸彈。有數名雷霆拯救隊隊員被他炸死。
- 欲為哥哥天震報仇而打算殺死投誠的紅蜘蛛,隨後被威震天殺死。
- 變形為F-35戰機。
黑寡婦(Airachnid)
- CV:Gina Torres(美);李曄(中);柚木涼香(日)
- 機械昆蟲的女王。
- 使用背後的蜘蛛腿移動。
- 喜歡殘忍的生物收藏品。憎恨阿爾西和傑克。
- 叛變後和機械昆蟲大軍一起被聲波流放到了塞博坦的月球上。
- 變形為直升機,原型為RAH-66科曼奇然而掃描的是一架UH-1Y毒液。
天震(Skyquake)
- CV:Richard Green(美);彭博(中);巖崎徵實(日)
- 霸天虎戰士。忠誠但不聰明。
- 被大黃蜂殺死後被紅蜘蛛變成了殭屍。
- 變形為改模的科幻F-35戰機(相比於原版加了鴨翼,且有3個發動機,然而掃描的卻是真的F-35)。
千面客(Makeshift)
- CV:Kevin Michael Richardson(美);彭博(中);泰勇氣(日)
- 霸天虎間諜。
- 可以變形成其他變形金剛。變形成千斤頂潛入汽車人基地被發現,被綁上了炸彈反而破壞了報應號。
硬殼(Hardshell)
- CV:David Kaye(美);彭博(中);巖田光央(日)
- 機械昆蟲的首領。
- 重傷了隔板後,又幾乎擊敗了來報仇的千斤頂。但在最後被神子暗算而死。
人類
傑克森·達比(Jackson Darby)
- CV:Josh Keaton(美);翟巍(中);福山潤(日)
- 暱稱為傑克。16歲的學生。
- 能冷靜思考,但又比較優柔寡斷。
拉斐爾·埃斯基維爾(Rafael Esquivel)
- CV:Andy Pessoa(美);羅玉婷(中);熊井統子(日)
- 暱稱為拉夫。12歲的跳級學生。
- 電腦天才。
- 似乎能聽懂大黃蜂的話。
仲代神子(中譯名美琪)(Miko Nakadai)
- CV:Tania Gunadi(美);李曄(中);古木望(日)
- 暱稱為神子。15歲的留學生。
- 和雷霆拯救隊的性格很像,勇敢而過於衝勁。
- 裝上天極戰甲後擊敗過紅蜘蛛。
特工威廉·富勒(Special Agent William "Bill" Fowler)
- CV:Ernie Hudson(美);倪蔚佳→劉北辰(中);乃村健次(日)
- 美國政府聯絡汽車人的特工。
- 可以駕駛汽車、直升機或者戰鬥機。駕駛的F-35被多個霸天虎掃描載具批發商
珍·達比(June Darby)
- CV:Markie Post(美);嚴麗禎(中);生天目仁美(日)
- 傑克的母親。護士。
- 最初因為不信任汽車人而反對傑克繼續參與變形金剛相關的事務。
塞拉斯(Silas)
- CV:Clancy Brown(美);遊軍(中);石塚運升(日)
- M.E.C.H.的頭目,對變形金剛十分感興趣。
- 其「奇美拉計畫」製造出了一台比擎天柱還要強大的人操縱的偽變形金剛「天罰邪尊(又譯暗天隕)」。但本人在操縱天罰邪尊和擎天柱的戰鬥中同時與富勒特工纏鬥起來,不慎被天罰邪尊壓倒,陷入昏迷。
- 之後與打擊的屍體融合,加入霸天虎後又被威震天當成棄子。最後變成了能量吸血鬼。
巨猙獰
沖雲霄(Predaking)
- CV:Peter Mensah(美);翟巍(中)
- 巨猙獰的首領。
- 被震盪波以CNA復活。之後獲得了高等的智慧並得以變形成人。
- 憎恨殺死自己同胞的汽車人,但之後在救護車的點撥下意識到了是威震天在背後操控此事,因此同樣找上了威震天報仇。
- 戰鬥力強於擎天柱和威震天以外的任何博狂兩派的戰士,但弱於威震天。
- 變形為龍形機械野獸。
天貓(Skylynx)
- CV:Nolan North(美)
- 劇場版出場。被震盪波在塞博坦星上復活。
- 變形為龍形機械野獸。
玄鐵(Darksteel)
- CV:Steven Blum(美)
- 劇場版出場。被震盪波在塞博坦星上復活。
- 變形為龍形機械野獸。
其他
宇宙大帝(Unicron)
- CV:John Noble(美);胡謙(中);中村秀利(日)
- 邪神。黑暗能量晶體是其血液。
- 因為其復甦威脅全體變形金剛,因此汽車人和霸天虎聯手將其再次封印。
- 變形為地球的地核。
劇集列表
季數 |
集數 |
首播播放時間 |
季終播放時間 |
頻道
|
1 |
26 |
2010年11月29日 |
2011年10月15日 |
the hub
|
2 |
26 |
2012年2月18日 |
2012年11月2日 |
the hub
|
3 |
13 |
2013年3月22日 |
2013年7月26日 |
the hub
|
TV劇場版 |
1 |
2013年10月4日 |
/ |
the hub
|
相關音樂
美版
主題曲
日版
片頭曲(OP)
- FEELING(1-13話)
- 歌:BIGBANG
- 作詞:G=DRAGON、T.O.P.SUNNY BOY,作曲:BOYS NOIZE、G-DRAGON、BOYS NOIZE
片頭曲(OP)
- TRANSFORMERZ(14-26話)
- 歌:m-flo
- 作詞、作曲:m-flo & Minami,編曲:☆Taku Takahashi & Mitsunori Ikeda
片頭曲(OP)
- TRANSFORMERZ(version 2.0)(27-52話)
- 歌:m-flo
- 作詞、作曲:m-flo,編曲:☆Taku Takahashi & Mitsunori Ikeda
片尾曲(ED)
- I Believe in All(1-13話)
- 歌:CLUTCHO
- 作詞、作曲:YUTO,編曲:CLUTCHO
片尾曲(ED)
- A Little Bit(14-26話)
- 歌:CLUTCHO
- 作詞、作曲:YUTO,編曲:CLUTCHO
片尾曲(ED)
- ディスコート(1-13話)
- 歌:東京女子流
- 作詞:鈴木靜那,作曲:大西克巳,編曲:松井寬
衍生作品
遊戲版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
|
 Wii U版遊戲封面
|
原名 |
Transformers Prime:The Game
|
常用譯名 |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
|
平台 |
Wii Wii U Nintendo DS Nintendo 3DS
|
分級 |
|
開發 |
Altron NOW Production
|
發行 |
動視
|
模式 |
動作射擊
|
發行時間 |
2012年10月30日
|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同名遊戲(Transformers Prime:The Game)由Altron和NOW Production聯合開發,並由動視發售。2012年10月30日登陸Wii、NDS和3DS,2012年11月18日登陸Wii U。
遊戲和動畫第二季同時推出,劇情為動畫的平行世界(雖然一開始製作人表示劇情可以包含在第二季動畫裡),但是使用了動畫的人物。Wii版有完整的動畫過場,NDS版只有圖片過場。
主線故事裡玩家只能控制一共5位汽車人。多人模式下在通關前只能使用主線故事內的角色和「報應號甲板」一張地圖,主線故事通關後除了雷翼、雜兵和人類主角外都可以控制(但是不同玩家不能控制重複的角色)。
這部遊戲使用TPS方式,包括射擊和格鬥兩種戰鬥方式。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撿起道具的方式升級,擁有更強的戰鬥技能。此外,遊戲中擊中對方後可以提升怒氣,怒氣滿後會進入「狂暴狀態」,此時攻擊速度和威力都會加倍,但是會以一定速率消耗怒氣。變形也是一個附加功能,變形後玩家可以擁有更快的速度,更遠的跳躍距離和高度。變形下進攻可以施放強攻擊,速度較慢但是可以擊破對方的護甲。遊戲中一共有13關,每關都有至少一個Cybertron Artifact,收集每一個Artifact可以解鎖一個角色的簡介,收集所有可以解鎖動畫故事板。
多人模式支持兩位玩家同屏使用不同手柄對抗,也包括1位玩家vs電腦控制的最多三位角色的模式。多人模式的遊戲類型分為「混戰模式」(Brawl),「擊殺模式」(Energon Match)和「奪旗模式」(Emblem Battle)三種。其中,混戰模式下要求玩家在時間耗盡前成為最後一位倖存者,在時間耗盡後會進入決勝模式,所有角色都進入狂暴狀態,失去變形能力;擊殺模式下所有玩家的生命值都非常低,但是可以無限次復活。每擊敗一個對手,玩家獲得10分,每被擊敗一次,玩家失去5分,時間結束後,分值最高者獲勝;奪旗模式下所有玩家爭奪單一的標誌,每持有標誌1秒鐘就能獲得一點積分,被擊倒後會失去標誌。在攜帶標誌的情況下,會失去變形能力。同樣,被擊殺會扣除大量積分,時間結束後,分值最高者獲勝。
多人模式地圖一共有五張,分別是「報應號甲板(Nemesis Deck)」、「沙漠(Desert)」、「能量礦井(Energon Mine)」、「大峽谷(Grand Canyon)」和「火山(Volcano)」。每一張地圖都包括有不同的危險。
- 報應號甲板:封閉的長方形場地,可以獲得體力和怒氣加成。
- 沙漠:中間為金字塔,四周地形開闊,適合躲避。
- 能量礦井:巨大的圓形平台,周圍是大坑,場地的橋梁周圍和外周會墜落。
- 大峽谷:較大的地圖,有大量的障礙。
- 火山:較小的地圖,中間是凹陷,大量的火球會從天上降落,擊中下方的目標。
另外,有五個成就只能在多人模式獲得。
- 賽博坦全明星:使用所有角色取得至少一次勝利。
- 破盾者:一局之內擊破5次防盾。
- 攤牌的勝者:使用4個不同的角色贏得決勝模式。
- 避開來:在不受到任何傷害的情況下贏得一局擊殺模式。
- 奪旗手:贏得一局奪旗模式,奪取旗幟5次。
劇情簡介
整部遊戲一共包括了13個關卡,每個關卡中玩家會控制一個汽車人主角,不同關卡下的主角可能是一樣的。
一顆來自宇宙深處的流星被霸天虎戰艦帶到了地球附近,汽車人則啟動太空橋來到流星上對抗霸天虎。在擎天柱和威震天的格鬥中,流星突然爆炸了,顯示出居住在裡面的神秘生物。汽車人基地裡的傑克、拉夫和美琪分散開來去尋找自己的朋友。但是他們都不知道,霸天虎發現了雷翼,它是超古代的賽博坦生物,宇宙大帝的使徒,威震天希望和雷翼一起統治地球。
拉夫和美琪都被霸天虎抓到了戰艦上,救護車也被霸天虎抓走,剩下的汽車人前往霸天虎戰艦救援。最後汽車人成功擊敗了霸天虎宿敵,救出了人質,然而雷翼也獲得了自己的力量之源,它被解放了,離開了戰艦。最後雷翼在擎天柱和威震天的決戰後登場,試圖消滅領導模塊的持有者。
傑克和阿爾西將實驗裝置塞入了雷翼的胸口,削弱了它的力量。擎天柱釋放領導模塊的力量,將雷翼徹底擊敗了。
漫畫版
2010年10月13日,IDW出品了四章同名漫畫,作為動畫前傳。這部分後來變成了第二季的其中一集
2012年11月,IDW再次出品了四章漫畫《領袖之證:恐龍之怒》,為《賽博坦隕落》漫畫的後傳。
2013年10月16日,在《領袖之證》完結後,IDW開始推出新漫畫《領袖之證:野獸獵人》,一共8期,劇情延續《恐龍之怒》。
此外,Titan Comics也在《變形金剛》雜誌上推出過一系列的原創漫畫。
衍生玩具
基於《領袖之證》的玩具系列從2011年生產至2013年動畫完結。按照批次不同可分為以下幾批。
初版玩具
第一期《領袖之證》玩具從2011年12月1日開始發售,包含加強級(以下簡稱D級)和航海家級(以下簡稱V級)兩個級別。2012年1月,第一期在美國全部停售。第一期玩具在包裝盒上標註有"First Edition"字樣。
D級
第一波
第二波
第三波
特別版
V級
二版玩具(Robots In Disguise)
在初版停售後推出,使用不同的模具。仍然分為D級和V級。
D級
第一波
第二波
第三波
第四波
- 黑寡婦
- 影擊大黃蜂(重塗版大黃蜂)
- 封鎖(重塗版千斤頂,頭雕替換)
第五波
V級
第一波
第二波
第三波
第四波
第五波
三版玩具(Beast Hunters)
配合第三季推出的一系列玩具。
三版玩具(Cyberverse)
和第三季同時推出的一系列小比例玩具。
十週年紀念系列
2021年發售的一系列基於動畫角色的玩具。
TRANS變形金剛FORMERS |
---|
| 作品系列 |
---|
| Generation 1系列 | | | 邪神三部曲系列 | | | 變形金剛進化版 | | | 聯合宇宙系列 | | | 天元三部曲系列 | | | 賽博坦之戰三部曲系列 | | | 賽博志 | | | 變形金剛真人世 | 麥可·貝時期 | 變形金剛(2007) • 變形金剛:墮落金剛的復仇(2009) • 變形金剛:月黑之時(2011) • 變形金剛:絕跡重生(2014) • 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2017) | | 新系列 | |
| | 其他作品 | |
| | | | |
|
Nintendo 3DS平台遊戲列表 |
---|
| | | 2011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1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2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2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3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3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4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4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5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5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6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6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7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7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8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8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9年 | Nintendo 3DS平台2019年遊戲 |
---|
| 1-3月 | |
| | *:new Nintendo 3DS限定遊戲;日期為遊戲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登陸Nintendo 3DS的首發日期 |
|

Wii U平台遊戲列表 |
---|
| | | 2012年 | Wii U平台2012年遊戲 |
---|
| 首發遊戲 美:11月18日 歐:11月30日 澳:11月30日 日:12月08日 | | | 非首發遊戲 | |
| | 2013年 | Wii U平台2013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4年 | Wii U平台2014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5年 | Wii U平台2015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6年 | Wii U平台2016年遊戲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 2017年 | | | 日期為遊戲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登陸Wii U的首發日期 |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