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效應
質量效應 | |||||||||
Mass Effect Logo | |||||||||
原名 | Mass Effect | ||||||||
常用譯名 | 質量效應 | ||||||||
類型 | 動作角色扮演、第三人稱射擊 | ||||||||
平台 | Xbox 360 Microsoft Windows PlayStation 3 | ||||||||
分級 |
| ||||||||
開發 | BioWare | ||||||||
發行 | Microsoft Game Studios | ||||||||
製作人 | Casey Hudson | ||||||||
設計師 | Preston Watamaniuk | ||||||||
編劇 | Drew Karpyshyn | ||||||||
程序 | David Falkner | ||||||||
美工 | Derek Watts | ||||||||
音樂 | Jack Wall Sam Hulick Richard Jacques David Kates | ||||||||
引擎 | 虛幻3 | ||||||||
模式 | 單人遊戲 | ||||||||
系列 | 質量效應系列 | ||||||||
發行時間 | 2007年11月16日(Xbox 360) | ||||||||
相關作品 | 質量效應2、質量效應3、質量效應:仙女座、質量效應:傳奇版 |
《質量效應》是BioWare開發的一款多平台遊戲,也是質量效應三部曲的第一部,通常也用於稱呼質量效應系列。
遊戲簡介
《質量效應(Mass Effect)》是北美遊戲公司BioWare的科幻題材RPG遊戲,以23世紀的銀河係為舞台,描述了一段有機生命和人工智慧之間的太空歌劇。
玩家扮演的主人公
遊戲採用即時小組戰鬥的模式,可在激烈戰鬥中按住左shift進入子彈時間,來為自己的小隊安排戰術。
遊戲採用了開放式設計,除主線劇情涉及的地區外,玩家還可以前往不同的星球探索。
遊戲共有6種職業,每個職業都有不同而有趣的玩法。同樣,你的隊友也有不同職業之分,玩家可以自由組合出多種獨特的戰鬥方式。
關於譯名
遊戲正作系列從未有官方中文版,「質量效應」是大陸地區討論中常用的習慣翻譯。
後來出版的官方小說Mass Effect: Revelation中文版採用「質量效應:天啟」作為官方正式譯名。
背景故事
遊戲開局時會出現的滾動字幕,介紹遊戲的背景故事。內容如下:
在2148年,火星上的探索者發現了上古外星文明的遺蹟。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這些神秘的遺物揭示出令人驚異的新技術,使人類得以旅行至最遠的恆星。而這種不可思議的技術的基礎則是嚴格控制著時空構造的一種力。
他們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而銀河系的各文明稱其為——
劇情介紹
展開一代劇情 |
---|
質量效應時間線 (止於1代開頭)
時間 | 事件 |
---|---|
公元前48000年 | 普洛仙帝國滅亡 |
公元前1900年 | 克洛根進入原子能時代,圖岑卡進入核冬天 |
公元前580年 | 阿莎麗在普洛仙科技基礎上實現超光速技術。神堡被發現 |
公元前520年 | 賽拉睿發現神堡 |
公元前500年 (銀河系元年) |
神堡理事會成立,突銳統一戰爭爆發,沃勒、巴塔瑞、艾柯、哈納和奎利先後在神堡建立大使館 |
公元元年 | 雷克耐戰爭爆發 |
公元80年 | 賽拉睿接觸克洛根並使其成為理事會僱傭兵,參加雷克耐戰爭 |
公元300年 | 理事會宣佈雷克耐滅亡並贈予克洛根一個星球。克洛根人口爆炸式增長 |
公元300至700年 | 克洛根迅速擴張。神堡理事會建立「幽靈」組織 |
公元700年 | 克洛根叛亂爆發 |
公元710年 | 突銳對克洛根使用賽拉睿的生化武器基因噬體,克洛根人口數下降 |
公元800年 | 克洛根叛亂結束,《神堡公約》起草 |
公元900年 | 突銳被授予理事會席位 |
公元1895年 | 桀斯出現自我意識,奎利試圖摧毀桀斯計畫失敗,開始流亡 |
公元1961年 | 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人類進入太空宇航時代人類終於登場了啊 |
公元2069年 | 7月20日,登月100週年紀念日當天,人類建立了第一個月球永久定居點 |
公元2077年 | 莉亞娜·T·蘇妮出生 |
公元2103年 | 人類在火星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 |
公元2147年 | 微量零號元素在火星上被發現 |
公元2148年 | 人類首次發現質量效應現象。人類發現了普洛仙遺蹟,掌握了質量效應場和超光速飛行 |
公元2149年 | 人類發現了質量中繼器。星系聯盟成立 |
公元2151年 | 第一次零素輻射事故發生 |
公元2154年 | 4月11日薛帕德出生。第二次零素輻射事故發生 |
公元2156年 | 受輻射的人類兒童開始出現異能。大角星空間站開始運行 |
公元2157年 | 第一次接觸戰爭。突銳準備向人類開戰,但隨即被理事會調停 |
公元2158年 | 人類意識到生物異能的潛力 其實就相當於法術 |
公元2160年 | 星系聯盟議會成立。訓練人類生物異能的項目在加加林空間站成立 |
公元2165年 | 人類繼續擴張,理事會允許人類在神堡建立大使館。人類由於領土問題與巴塔瑞關係緊張 |
公元2183年 | SSV 諾曼第SR-1號建成,安德森為艦長,薛帕德為執行士官。 1代劇情就此展開 |
職業
《質量效應》裡有六種不同的職業,每個職業可獲得的能力各有不同,可能是「戰鬥」「科技」或 「異能」等不同方面。
戰士(Soldier)
戰士是純粹的戰鬥專家: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堅韌或更適合冒著槍林彈雨消滅敵人。戰士接受過徹底的武器訓練,因此可以使用所有的特種彈藥和手雷。高水平的戰士裝備有視網膜突觸處理器,從而能以致命的精準度瞄準目標。
戰士才薛帕德最純正的味道!
工程師(Engineer)
工程師是技術專家,面對頑強的敵人時,他們是解除其防禦或將其癱瘓的最佳選擇。工程師擁有釋放浮游機兵的獨特技能,可用來騷擾敵人或將其逼出掩體。
異能者(Adepts)
異能者是使用異能的專家,他們能用稀有的異能來癱瘓並消滅敵人。雖然異能者缺乏高級戰鬥訓練,但若要不動刀兵消滅敵人,他們則是最佳選擇。異能者配有L5x植入物,可生成一個微型奇點來殺傷敵人,並將其拋向空中。
滲透者(Infiltrator)
滲透者是科技和戰鬥技巧的大師,也是唯一能通過隱身來躲避肉眼或技術探測的職業。他們可使用多種多樣的武器、裝備,以及能力。滲透者在任何交戰距離上都是致命的,特別是他們手中拿著狙擊步槍時。當使用狙擊鏡瞄準時,超強的反應速度便會啟用,讓一切看起來都變的緩慢,滲透者總會找到一個最佳的下手時機。
先鋒(Vanguard)
先鋒因秉承「高風險,高回報」的戰鬥信條而令人畏懼,他們能快速接近敵人,並在近距離用武器和異能將其毀滅。先鋒配有L5n植入物,使其能以雷霆萬鈞之勢逼近並衝撞敵人。
3代所有職業的爹,衝鋒+新星基本就能殺穿除了遠程重火力以外的所有敵人
哨兵(Sentinel)
哨兵可謂是獨一無二,他將異能和科技同時在戰場運用。除完成了武器訓練外,哨兵還配有一套先進護甲,使其無需多少掩護即可更有效地突襲敵人。這套護甲還可用起爆功能來殺傷附近的敵人。
遊戲元素
以下內容選自遊戲內的百科全書,方便看不懂某些名詞的朋友理解^_^
科技
- 質量中繼器(Mass Relay)
一開始人們認為質量中繼器是普洛仙的工程傑作,其實是由收割者利用遠超現存種族的技術製作而成的。這是一種遠超於任何現存物種科技的工程偉業,散步在各個行星之間的巨大建築,創造出零質量的空間通道,提供常規超光速旅行需要花費幾年甚至幾百年的瞬間傳送。
主級質量中繼器能將艦船送出上千光年的距離,常常是從銀河的一個旋臂到另一個旋臂。但是它們的連接是固定的:一個主級中繼器只能連接到另一個主級中繼器。次級中繼器只能將艦船送出幾百光年,但它們是多向的:一個次級中繼器能將艦船送到位於其有效工作範圍內的任何中繼器。
有許多停用的主級中繼器,其對應的中繼器還沒被發現。這些中繼器將保持停用直到找到對應的中繼器,因為現今文明不願意貿然打開一個可能引來敵對種族的通道。
- 質量效應場(Mass Effect Fields)
當遭受到一股電流時,零元素能夠增加和減少時空體積的質量。遭受正電流時,質量增加;發出負電流,質量減少。電流越強,暗能量質量效應就可能越大。
質量效應場被用於社會的方方面面,大大促進了各文明的科技發展。也有人認為質量效應場鎖死了科技
- 零號元素(Element Zero)
當遭遇到電流衝擊時,某種稀有物質被稱為零號元素,會釋放出暗能量場增加減少所有物體的質量。這種質量效應變化有著無數用途,從產生人工重力到製造高強度的建築材料,其最顯著的運用於超光速的太空旅行。
-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是擁有自我意識的電腦系統,能進行學習和自主決策。創造一個有意識的AI需要自適應程序、漫長而昂貴的教育以及被稱為「藍盒」的特殊量子電腦。
AI不能通過通訊頻道或電腦網路進行傳送。沒有了藍盒,AI只不過是一堆數據文件。將這些文件載入新的藍盒後會產生新的人格,因為量子元件的差異和運行結果的不同會造成無法預計的變量。
- 虛擬智能(Virtual Intelligence)
虛擬智能是用戶界面軟體的高級形態,VI運用多種方式計算出自然的交流形式,這包括音頻界面和化身互動人格。
VI雖能逼真地模擬智能,但其沒有自我意識,不能自己學習或自己做決定。
- 異能(Biotics)
異能是少數人具有的通過大腦電脈衝操縱暗能量和製造質量效應場的能力。一名異能者必須要通過大量訓練並在體內植入增幅器才能產生具有實用意義的質量效應場。異能在不同種族和不同個體間差別很大。
異能分三類:「心靈傳動」,使用質量弱化場來提舉或推動物體;「動能力場」,使用質量強化場來阻擋或停止物體;「扭曲」,使用快速變化的質量效應場來撕扯物體。
多數有機種族都能發展異能,不過要冒風險。異能是在妊娠期間受零號元素輻射的結果。這種輻射通常會使受害者罹患致命癌症,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零素會在胎兒正在發育的神經系統中聚集成小瘤。
直接說魔法更好理解!(霧)
- 電磁砲
電磁砲用精確控制的電磁吸力或斥力將一塊固體金屬射彈加速。射彈的設計使其在碰撞時能擴張或碎裂,增大傳遞給目標的能量。不然它會直接穿透,只造成輕微的損害。
零號元素為電磁砲的設計帶來了巨大變革。被質量效應場降低質量的射彈能被加速到更高速度,這是先前無法達到的速度。在速度足夠高的情況下,一塊油漆碎屑在撞擊時能產生和核彈一樣的破壞力。
但是,電磁砲會產生與射彈動能相當的後座力。射彈所處的質量效應場能稍稍緩解這種狀況,但是武器後坐仍然是限制射彈速度的主要因素。
- 輕武器
所有的現代步兵武器都是微型化的質量加速器。運用質量弱化場和磁場力來將微金屬塊推進到致命的速度。幾乎每一種戰場上的槍都各具特色,從自動協助瞄準,到拋射內含小金屬塊、能產生上千發子彈的彈藥。
人們一直認為個人武器的表現是穩定的,但桀斯證明這些理論都是錯的。桀斯從它們的戰鬥日誌中統計發現,在一個動能屏障的時代,絕大部分槍戰都是開火最快的人贏。但戰士們不得不降低開火速率以改善散熱,或者在武器散熱時暫停一下。
為了消除這種低效,桀斯採用了被稱為「熱能彈夾」的散熱片。儘管有機體的軍火商懷疑這樣能否盈利,但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能在一秒內換上熱能彈夾。面對敵人更強的火力,有機體軍隊很快採用了桀斯的做法,今日的戰場上已遍佈著這些熱能彈夾。
- 動能屏障(Kinetic barrier)
動能屏障,俗稱「護盾」,能防禦大多數動能武器。不管是艦載設備還是士兵護甲上使用的型號,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動能屏障是由微型發射器投射的質量效應斥力場。這些屏障能安全地彈開高速飛行的小物體,因此可以抵禦子彈和其他危險的拋射體,同時仍可讓使用者坐下而不彈飛椅子。
動能屏障不能對極端氣溫、毒物或輻射提供保護。
- 基因噬體(Gene phage)
生化武器——基因噬體設計用於終結克洛根人的叛亂。當時突銳人和克洛根人陷入了僵局,但克洛根人不斷攀升的人口總量表明通過普通手段是不可能將其戰勝的。所以突銳人與塞拉睿人協作開發了這種反制克洛根人超常繁殖能力的基因武器。
基因噬體通過「吞噬」關鍵基因片段以實現增值,這個過程將從生理上改變克洛根人的每一個細胞,因此基因療法無法治療受感染組織。而一旦基因噬體無法再進行增值,它將無法再獲得養分而死亡,不會產生突變和毒素。另外,這種「人工創造」的基因缺損具有遺傳性。隨之而來的突變降低了種群的後代存活率而非生育能力,造成只有千分之一的克洛根孕婦能生下健康的後代。克洛根軍閥們因此為了爭奪能夠生下健康後代的雌性克洛根人而互相爭戰。
時至今日,眾學界依然在為投放基因噬體的行為的正當性爭論不休。
貫穿了整個質量效應三部曲的極其重要因素!也是第三代中聯盟克羅根人的關鍵。
作為一款科幻遊戲,在科技方面肯定是有大大滴硬傷…… 什麼你沒看懂?(´・Д・)
那就玩遊戲吧!
種族
- 人類(Human)
人類有相當強健的生理機能。他們的內部構成和生殖過程是大多數雙足哺乳動物的典型特徵,他們的體型和比例給人以強壯、快速和敏捷的感覺。與議會種族相比,人類在身體上大致與突銳人相當(因為一個處於或接近巔峰狀態的人類可以壓倒一個同樣健康的突銳人,他們徒手搏鬥的實力相當),而不如阿莎麗人靈活(他們與阿莎麗人非常相似)。總體上說,人類似乎比賽拉睿人更強壯,但速度卻不如後者,因為後者的新陳代謝極其旺盛。
和大多數有機種族一樣,人類也能夠產生異能。所有人類自然異能者的案例都是產前接觸零號元素的結果,這有很高的醫學併發症風險。
人類可以活到150歲左右,最近的醫學進步已經根除了幾乎所有困擾他們的已知疾病。人類大約在18歲時達到身體成熟,這時他們通常已經完成了學術教育,要麼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要麼開始接受職業培訓。
有人指出,人類在銀河系社區中是不尋常的,因為與其他物種相比,他們的遺傳多樣性要大得多,有更多的高峰和低谷。這使得人類的遺傳物質在生物實驗中很有用,很適合作為控制組。
儘管人類有大量的遺傳多樣性,但自從19世紀和20世紀以來,某些身體特徵已經變得越來越稀少,當時由於社會進步和接受,不同地球種族的混合變得越來越普遍。為此,隨著遺傳學的融合,某些性狀的頻率也在下降。像金髮和紅髮,以及藍眼和綠眼這樣的隱性生理特徵,在22世紀更加不常見。
ME系列中絕對的優勢種族。當末日來臨其他種族還在勾心鬥角時人類首先站出來力挽狂瀾;以及先驅認為這個循環中只有人類才有資格被做成霸主收割者,在外人看來「最優越」的阿莎麗在哈兵哥眼裡甚至就是垃圾一樣的存在
- 阿莎麗(Asari)
第一個發現神堡的種族,隨著賽拉睿的到來,阿莎麗人提出建立神堡理事會以維護銀河系的和平,至此以後,阿莎麗人就充當理事會的調解人和溫和派。
作為一個全部為雌性的種族,阿莎麗人通過單性生殖的方式進行繁育。每個阿莎麗人都能將她的神經系統調節到與其他任意種族任意性別的個體相適應以進行繁育百合無限好,這會兒生得了!什麼百合,明明是兩個藍章魚互搞時其中一個變扶她好嗎。這一特性使阿莎麗人在一些流言中被錯誤地說成是行為放蕩。 阿莎麗人的壽命可長達1000年以上,其一生要經歷三個階段。在少女階段,她們不停地四處旅行,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當成年人階段開始時,她們會與鍾情的配偶「融合」來繁育後代。這一階段持續到長老階段開始為止,此時她們將擔任領袖和議員的職務。
諷刺的是,因為這種極其單調的繁殖方式,銀河系種族眼中「無比優越」的阿莎麗在收割者眼裡反倒是「最沒有價值」的種族
- 賽拉睿(Salarians)
加入神堡的第二個種族,賽拉睿是恆溫兩棲動物,新陳代謝極度活躍,思維靈活,說話飛速,行動敏捷。然而他們快速的新陳代謝使得他們壽命很短,賽拉睿能活過40歲就算罕見的了。
賽拉睿人在雷克耐戰爭期間推動了原始的克洛根族發展,以利用他們作為士兵。他們也是幾世紀後突銳人用來鎮壓克洛根叛亂的生物武器「基因噬體」的創造者。
賽拉睿人以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非線性思考而聞名。這使得他們具有進行研究和諜報活動的天資。
- 突銳(Turians)
約1200年前,突銳人被邀請加入神堡議會擔任星際維和的使命。突銳人擁有神堡世界中規模最大的艦隊,而且他們也是議會武裝力量中最大的一支。
隨著突銳人領土和影響力的日益擴張,他們開始依賴於向塞拉睿人獲取軍事情報,向阿莎麗人尋求政治指導。儘管他們有向銀河系進一步擴張的意願,但是當權高層明白如果其他兩個種族被消滅的話將得不償失。
突銳人處於重視秩序的等級制社會中,擁有強烈的個人與集體榮譽感。突銳與人類在2157年的「初次接觸戰」——突銳人稱之為「314號中繼器事件」——之後處於長期的敵視狀態。不過表面上兩種族仍然是盟友,維持著禮貌而冷淡的外交關係。
- 普洛仙(Protheans)已滅亡
5萬年前,普洛仙是銀河系中唯一能夠進行太空穿梭的種族。
他們消失十分迅速,只留下了他們帝國的遺蹟。普洛仙遺蹟遍及銀河系各處,儘管這些遺蹟還令人驚嘆的完整,但是其中真正還能使用的比如古代科技卻很稀少。
有些人認為普洛仙曾幹預過低等種族的進化。比如哈納的家園卡赫傑上就有普洛仙曾在此居留的明顯證據。在火星上發現的普洛仙觀測站遺蹟使「幹預進化論」的擁護者在人類世界中重新出現。這些人認為古代文明的上帝神話其實是與外星人接觸後留下的失真的記憶。
得益於火星上普洛仙遺蹟的數據以及精煉零號元素,人類才得以使用質量效應場並掌控超光速航行技術。
- 桀斯(Geth)
桀斯是由網絡化AI控制的人形種族。奎利人在300年前創造了它們作為勞動與戰鬥工具。當桀斯表現出自我進化的跡象時,奎利人試圖消滅他們。在由此引發的戰爭中桀斯獲勝。這一事件導致整個銀河社會通過立法對人工智慧採取嚴格的控制。
桀斯擁有獨特的分佈式智能。單一個體只擁有基本的動物本能,但隨著它們的數量增加和間距縮短,個體表現出的智力水平也逐步提高。在組成群體後,它們能像其他有機種族一樣思考、分析態勢、運用戰術。
桀斯的領地位於英仙座旋臂的尾端、混亂的界神星系之外。「英仙座之幕」,一個由渾濁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暗星雲,坐落於其領地與界神星系之間。
- 奎利(Quarians)
原生於萊諾奇星的類人型智慧種族,他們以卓越的工程學和機器人技術而著稱。與突銳人一樣同屬右旋基因種族。
大約在銀河系紀元1900年前後,奎利人創造出了桀斯充當他們的勞動力。然而,桀斯最終獲得智慧,令奎利人開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後果感到恐懼。在試圖毀滅他們的造物時,桀斯發起了反抗,並贏得了接踵而來的戰爭,迫使他們的創造者流亡。自此之後,奎利人就開始生活在移民艦隊中——一支由回收船隻、二手船隻以及循環利用的技術組成的龐大艦隊,在銀河系裡四處流浪。
奎利人的免疫機能極為脆弱,這是由於生活在無菌環境中長達幾世紀。其後果是,所有的奎利人都必須穿著高度複雜的防護服,保護他們免於疾病或者受傷引起的感染。奎利人的防護服可以在破裂或者類似的破損時進行區域獨立的隔離,以阻止汙染物的擴散(與船隻在船殼破損時使用隔板一樣)。
由於創造了桀斯這個危險的合成體種族,奎利人在銀河系社會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視,甚至有人認為防護服下的他們擁有一張合成體的面孔。
- 克羅根(Krogan)
克洛根人是在惡劣而嚴酷的環境中進化的。在熱兵器發明前,「被猛獸吞噬」仍舊是克洛根人的主要死因,而之後的主要死因變為「槍殺」。
當塞拉睿人發現克洛根時,他們還是兇殘野蠻的種族,在自己製造的和冬天中掙扎求生,塞拉睿人提升了他們的文化層次,教導他們建立和使用現代技術,這樣他們可以在雷克耐戰爭中充當士兵。
在擺脫了母星嚴苛環境的限制後,快速繁衍的克洛根人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人口爆炸,他們開始向鄰近的星球殖民,不管這些星球有沒有居民。克洛根叛亂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直到突銳人投放了由塞拉睿人研製的基因噬體,才最終摧毀了克洛根人的所有抵抗。
基因噬體使新生兒的存活率降至千分之一,現在的克洛根是一個正在緩慢衰亡的種族,因此不難理解克洛根人對所有種族都懷恨在心,尤其是突銳人。
- 巴塔瑞(Batarians)
在22世紀60年代早期,星聯開始向「斯基利安邊緣」中的星球大規模殖民,已經在該地區發展了幾十年的巴塔瑞人對此表示強烈不滿。2171年,巴塔瑞人申請議會將「邊緣」劃為「巴塔瑞領地」,但是議會拒絕了,並宣佈人類可以在該地區未開發的星球上殖民。
作為抗議,巴塔瑞人關閉了設立在議會的使館並中斷了與議會的外交關係,成為了叛變勢力。他們在「邊緣」中發起了一場代理戰爭,將武器和資金提供給犯罪組織,唆使他們攻擊人類殖民地。
雙方的敵意在2176年的斯基利安閃擊戰中達到頂峰,這是一場由巴塔瑞人資助的海盜和奴隸販子對人類首府「極樂境」發動的攻擊。2178年,星聯調集大軍報復性地襲擊了託梵的衛星,長久以來這裡都被巴塔瑞人資助的犯罪分子用作前進基地。經此一戰,巴塔瑞人退回到他們自己的星系中,如今在神堡世界中已經很難見到他們了。
- 哈納(Hanar)
哈納是一個以極端禮貌而著稱的神堡種族。它們的措辭極其嚴謹,並且會因為不當的語言而生氣。想與其他種族溝通的哈納都要接受特別培訓以抑制他們對不當語言的敏感性。
每個哈納都有兩個名字。表名在公開場合使用,里名只在親屬與密友之間使用。哈納在與以表名互稱的對象交談時從不用第一人稱指代自己,這種做法被認為是自負的表現,所以它們稱自己為「在下」,或非人稱代詞「它」。
它們的母星是卡赫傑,由於表面90%的區域被海洋覆蓋並且圍繞一顆年輕的白色恆星公轉,所以長久地被一層厚雲覆蓋。由於母星上存在普洛仙遺蹟,許多哈納都膜拜他們,而哈納神話中也經常提到一個高等種族向他們傳授語言從而開化了他們。
- 德雷爾(Drell)
2個世紀之前,哈納人幫助375000名德雷爾人移居到哈納母星卡赫傑,以擺脫剩下110億德雷爾人正在面臨著的環境滅絕。
幾乎所有德雷爾人都對他們著名的隱遁救星表示極大的忠誠。他們關係的親密表現為一種稱為「契約」的正式社會政治聯合,這也導致了個人關係的極度緊密,例如一些德雷爾人確實得知了哈納人的「里名」。大多數德雷爾人居住在卡赫傑,有一些則在異世界協助哈納人,擔當外交使節、研究者、合作投資者、旅行者,甚至是刺客,以此來報答哈納人。一個世紀以來,銀河系的智者都認為在任何高等哈納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足智多謀並有著獻身狂熱的德雷爾人。
德雷爾人屬雜食性爬蟲類人形生物,平均壽命為85銀河系標準年。他們在一個乾燥的行星上進化後,在哈納母星上面臨嚴重的疾病,特別是一種致命的細菌性肺部疾病「凱普拉綜合症」。
- 沃勒(Volus)
沃勒人是擁有獨立領事館的神堡種族,但是他們同時也是突銳的附屬種族。幾百年前,他們自願加入突銳帝國,事實上是以自己的商業才能換取突銳的軍事保護。
他們的母星伊魯恩遠在其恆星的宜居帶之外,但是該行星擁有高壓溫室大氣環境,能保留足夠的熱量支持氨基生命形式。因此,沃勒人在與其他種族打交道時必須穿戴壓力服和呼吸器,因為普通氮氧氣體對他們來說是有毒的,而在大部分種族都能適應的低壓大氣中,他們的身體會脹開。
沃勒人的文化屬於氏族文化,依靠交易土地甚至活人來獲取地位。這種易物文化使他們偏愛金融工作。沃勒人是《金融共同法》的發起者,並一直在監控與平衡神堡世界的經濟。
- 艾柯(Elcor)
艾柯是來自高重力星球德庫納的神堡種族。他們是身形龐大的生物,用四隻健壯的腿站立以增加穩定性。艾柯人移動緩慢,這是在那種摔跤都能致命的環境下進化的結果。這也使他們的性情變得小心而保守。
艾柯人的語言沉悶而單調。對於他們來說,氣味、微小動作和聽不見的次聲所傳達的意義都有微妙的差別,就像人類的微笑那樣變幻莫測。由於他們複雜的表達方式會導致與其他種族間的誤解,所以艾柯人經常用更明顯的方式來表明他們是嘲諷、開心還是生氣。
德庫納的高重力阻礙了山脈的形成,大部分地區都是平整開闊的平原,史前艾柯人以小家族的形式在這裡遊居。現代艾柯人依然喜歡開闊的環境,在進行長途星際旅行時會產生不安與不適。
- 雷克耐(Rachni)疑似滅絕
雖然雷克耐現已滅絕,但它們曾經威脅到神堡世界的所有種族。2000多年前,探險者貿然啟動了通往未知星系的質量中繼器,並遭遇了空前絕後的東西——一個由蟲後統領的星際蟲族。
很不幸,雷克耐不是愛好和平的生物,整個銀河被卷進了史稱「雷克耐戰爭」的一系列衝突中。和談的嘗試徒勞無功,因為統領全族的蟲後藏在母星劇毒環境的地表之下,無法與其接觸。
克洛根人的出現最終結束了雷克耐戰爭。由於克洛根人生長在最惡劣的環境中,所以他們能攻擊巢穴中的蟲後,收復被佔的議會星球。但是當克洛根艦隊將雷克耐趕回母星時,它們拒絕投降,於是克洛根人將它們從銀河系中趕盡殺絕。
- 利維坦(Leviathan)
在薛帕德指揮官報告給極光工作組前,沒人知道這種被稱為「利維坦」的水生生物。它們物種的真正名稱沒有在任何記載中留存,它們的文明沒有被挖掘出一處遺蹟,它們從未讓其他種族將其寫入記錄。工作組只能根據薛帕德提供的有限情報來推測它們的一切。
它們現居的世界與它們的家園完全不同,因此可以推測,儘管它們身體龐大且為水生生物,利維坦們依然精通科學和外空飛行技術。由於它們與對陸生智慧生物的溝通和控制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推斷利維坦們在家園曾把其他生物作為奴隸來為它們的文明服務。據推測它們既能在水壓極高的深海內生存;也能到水壓較小的沿海來與它們的奴隸溝通。
在宇宙中運送如此龐大的利維坦是對工程學極大的挑戰。它們可能使用零素來進行悠閒的旅行,就像哈納人所做的一樣,並用自動過濾系統來像在海中汲取氧氣一樣的呼吸。沒人知道利維坦是否曾對自身進行過類似於異能增效的改造,不過很有可能。它們超光速的脈衝通信則需要我們現代科學未能掌握的某種精確控制。人們只能對這個物種的進化進行猜測,利維坦們絕不會自願講出它們的秘密。
展開 |
---|
- 收割者(Reaper)
收割者作為一個銀河各個文明都不瞭解的謎,曾被想像為吞噬整個星球的宇宙怪獸。尋找答案的考古學家們幾乎沒有找到任何詳細消息,除了人人都知道的它們是一群蝗蟲般的魔鬼。
儘管關於收割者的詳細情報非常稀少,但現在銀河系各個種族都知道它們並不是傳說——它們是實際存在的毀滅性的威脅。
- 收集者(Collcetors)
神秘的收集者種族居住在界神星系的歐米伽4號質量中繼器的另一邊,銀河系社區中很少有人見過其真面目。事實上,收集者是與人類體型大小類似的雙足昆蟲物種,且類似於巨大的有翼昆蟲。他們是銀河系中的一股恐怖力量,是殺害成千上萬人的兇手。
收集者可在自身周圍產生永久的停滯場,製造惡夢般的紅移能量場。在戰鬥中,他們會使用強力的異能和幾乎無窮無盡的力量儘可能的堅守位置。已證實有幾種兩足類收集者,包括爪牙、防禦者、狂熱者、刺客和砲手。
收集者互相合作,用停滯力量把許多城市整個俘獲。根據權威性的官方解釋說,被俘獲的受害者被「收割」來用作科學實驗和生物神經目標重設。
展開 |
---|
- 護工(Keepers)
四手四腳,背著通訊揹包的節肢類種族。作為普洛仙的僕從種族,他們負責維護修理神堡空間站,會出現在神堡的各個地方,總是在操作控制檯。神堡議會規定各種族不得打擾他們工作,因此各種族對他們知之甚少。
展開 |
---|
組織
- 神堡(Citadel)
神堡是一座古代外太空間站,推測是由普洛仙人所建。自從普洛仙滅亡後,許多種族都視空間站為家。神堡現在是銀河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展開 |
---|
- 神堡理事會(Citadel Council)
神堡理事會是一個執行委員會,由阿莎麗共和國,突銳帝國和賽拉睿聯邦代表組成。
- 幽靈(Spectres)
幽靈指特殊戰術和偵察工作部門的探員並僅聽從神堡理事會的調遣。他們都是挑選出來的軍事精英,並賦予了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對付處理影響和平穩定的各種威脅的權力。
- 星系聯盟(Systems Alliance)
星系聯盟是一個獨立的超國家政府,代表了全人類的利益。星聯也對所有外太陽系的殖民地和空間站的管理及防禦負責。
- 塞伯魯斯(Cerberus)
塞伯魯斯是一個由神秘的幻影人(Illusive Man)領導的準軍事組織,它奉行人類至上主義。它的基本信條就是人類應該在銀河系社會取得更重要的位置。而星聯在面對銀河系其他種族的時候卻圄於法律和公眾的看法而軟弱無力,不能維護人類的利益。塞伯魯斯堅信的原則就是,任何提升人類地位的方法都是正義的,包括非法和危險的實驗,恐怖行動,破壞和暗殺。塞伯魯斯成員承認這些方式也許很殘忍,但歷史將證明他們(是正確的)。不過星聯和神堡議會都宣佈塞伯魯斯是一個恐怖組織並抓捕了一些塞伯魯斯成員。
ME系列的劇情一直都是在鼓吹人類的優越性,Bioware是塞狗實錘了(誤
登場人物
Jennifer Hale(女)
其他
- 惡性BUG(僅限PC平台?):乘坐電梯時有幾率困住且無法進行任何操作,解決方案只能是強行中斷遊戲進程,建議每次進入電梯前使用快速存檔。
- 楷模or叛逆?
據B社統計,大約92%的玩家選擇了楷模路線,只有8%的玩家選擇了叛逆。 雖然不同的玩家在遊戲中有不同的價值觀,但無奈達到「完美」結局基本是楷模路線 我是薛帕德指揮官,這是我在神堡最喜歡的店! 楷模+5 (串台了,2代梗)
- 質量♂效♀應
作為歐美遊戲中大(Chou)名鼎(zhao)鼎(Zhu)的「gayware」的代表作,遊戲中是允許同性戀愛的。不僅如此,遊戲中的阿莎麗人雖然全員女性外貌,卻能男女通吃,跨種族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