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 | |
![]() | |
本名 | 朱由檢 |
別名 | 崇禎(皇帝)、明思宗 |
暱稱 | |
國籍 | 中國 |
出生 | 1611年2月6日 |
逝世 | 1644年4月25日(33歲) |
職業 | 皇帝 |
活躍年代 | 17世紀初~17世紀中葉 |
相關人士 | 朱元璋、君士坦丁十一世、康熙 |
“ | 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哪?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後邊,天天的盯著你們呢! | ” |
——康熙怒斥群臣 |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位[1]皇帝(1627—1644年在位),也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孝純皇后劉氏。
天啟二年(1622),被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兄終弟及登基,年號崇禎。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為冤獄翻案,但同時剛愎自用,在抵抗後金與剿滅農民軍方面都急於求成,人事任用方面也是反覆無常。此時朝廷黨爭不休,民間災害不斷。國家內憂外患,岌岌可危。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朱由檢殺家人後自縊於煤山,終年三十四,史稱「甲申之變」。
“ |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 ” |
——遺言[2] |
南明弘光帝後尊其為「思宗烈皇帝」,後被南明隆武帝改為毅宗,清廷後將其諡號改為「莊烈愍皇帝」。
朱由檢作為明朝(不包括南明)的最後一代皇帝,在大量包含明末情節的作品中均有登場,相關情節不再贅述。
電視劇《江山風雨情》中,朱由檢在聽說後金進攻北京被擊敗後說。實際上,這次後金沒有受到什麼打擊,反而是明很快就陷入困境,讓這句話充滿了諷刺感。
另外電視劇中朱由檢演員為李強,吳三桂演員為丁海峰。
朱由檢自縊用的那棵槐樹,位於紫禁城北煤山(今景山公園)。原樹已被砍倒,後將另一棵古樹移至原位作為替代,下有石碑,上書「明思宗殉國處」從景山公園南門進去,沿著主幹行人道向左行走到盡頭,再右拐,便可看見此樹。「歪脖子樹」在大眾文化、網絡文化和ACG文化中有著不同內涵。「崇禎」甚至成了上吊的代名詞。
「煤山戰神」一詞常用於調侃朱由檢低下的水平和不幸的命運。
在迷因和定型文康熙怒斥群臣中,「老歪脖子樹」指代「前朝的恥辱柱」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心跳文學部》中,夏樹與紗世裡被玩家並稱「崇禎姐妹」,其中夏樹因為程序錯亂時的「歪頭殺」,被稱作「歪脖子樹」。
崇禎帝朱由檢本來與羅馬沒什麼關係,但奈何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比羅馬還大。
本來,南明末代太子朱慈煊與羅馬的莫名聯動(簡要解釋見精羅震怒),就使大明中國羅馬說「大行其道」。
而自從某想像崇禎帝與君士坦丁十一世互換身體後,歷史進程如何變動拯救兩個帝國的小說《你的帝國》(及其續作《你的諡號》)的衍生視頻一度大火之後,朱由檢也莫名成為了精羅梗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