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Kira~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
。編輯前請閱讀
Wiki入門 或
條目編輯規範 ,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此頁面中存在需要長期更新的內容及資料列表,現存條目中資料未必是最新。 另請編輯者注意:請不要在人物歷程等相關內容中懸掛此模板。具體使用方法詳見模板說明文檔 。
進條目啥都別說,先一起喊:No! I Wanna Be The Guy( Gay ) !
I Wanna系列
原名
I Wanna Be The Guy: The Movie: The Game
常用譯名
不翻譯;我想當爺們( 雙馬尾 ) !
類型
ACT
平台
PC
開發
Mike "Kayin" O'Reilly
發行
獨立遊戲
引擎
Multimedia Fusion 2 Game Maker(本家重置)
系列
I_Wanna_Be_the(早期),I_Wanna
發行時間
2007年10月 2020年12月(本家重置)
《I Wanna Be The Guy ( Gay ) 》 (日語:アイ ワナ ビー ザ ガイ )是由Mike "Kayin" O'Reilly製作的一部遊戲,並有《I Wanna Be The Guy: Gaiden》(外傳)、《I Wanna Be The Guy: Remastered》(重製版)及其他同人等衍生作品。
現在,I Wanna系列已成為一個2D橫版過關遊戲系列。該遊戲系列以高精度操作與超多陷阱而聞名,經常使玩家死亡數以不尋常的速度增長,因而很多玩家常常因挫敗感中途放棄。但由於通關該系列遊戲能產生極大的成就感,I Wanna系列仍然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玩家群體並深受他們歡迎。
I Wanna系列遊戲多數都能在一個名為Delicious Fruit 的網站上找到,目前已經有近2W款(但是僅有9000多款iw有下載連結)。百度上也有許多提供I Wanna的網站 (註) 因此,所謂的「官網下載」大多是假的 。國內玩家常常在百度貼吧進行發布遊戲等交流活動。絕大部分I Wanna遊戲都由I Wanna愛好者製作且免費。
I Wanna玩家經常在bilibili上發布攻略視頻,圈內還會進行製作遊戲比賽、速通大會等活動。中國方面舉辦過的最大活動是Fangame Summer Feast。
原作介紹
在200X( 7 ) 年,他十五歲生日那一天……一個孩子離開自己的家,走上了危險而又傳奇的征途,只為了成為"The Guy( Gay ) "!很多年前,"The Guy"離開了這個世界,隱藏於「毀滅地牢」之中。現在,這個"年輕的男孩"力圖用前任"The Guy( 他父親 ) "親手傳給他的小手槍打敗"The Guy"並取代他。上吧,打敗敵人,做個爺們![ 1]
整個遊戲輕鬆愉快( 難度上天 ) ,上手簡單( 困難 ) ,內涵豐富( 從頭死到尾 ) ,內容積極向上( 血腥暴力 ) ,催人奮進( 催人淚下(無誤) ) 。實為休閒娛樂( 坑害新人 ) ,居家旅行( 殺人越貨 ) 必備遊戲。
推薦給所有喜歡動作遊戲( 自虐 ) 、小遊戲( 抖M ) 的玩家。
不打通這個遊戲還好意思說自己是 爺們( 抖M ) ?
若你想體驗該遊戲的鬼畜魅力,請保持良好心態,勿過於激動甚至砸掉自己的鍵盤。其實原作現在是圈內相對比較簡單的遊戲了 只是相對,不推薦新手遊玩
衍生作品
遊戲版
I Wanna Be The Guy 有大量二次創作衍生作品(例如非官方「續作」《I wanna be the fangame》),目前遊戲主要分為考驗技術( 抖M養成 ) 的純跳刺,娛樂向的坑作以及躲避彈幕( 背板拼臉 ) 的耐久等。I Wanna玩家根據遊戲內容的偏重給遊戲貼上標籤,但是注意:1、這裡沒有將所有的I Wanna遊戲種類包括在內。2、一款I Wanna有時能被貼上多個標籤。在此僅列舉一些較為著名或比較有特色的iw(括號內為常見稱呼),其中有新手向,也有b6 向;更多可到外部連結 中的網站搜索。
Needle(跳刺)
以通過尖刺為目標的遊戲。該種遊戲的操作精度要求較高,由其高難特色而生出的遊戲理論(如貼牆、JC、BH等)也是最豐富的。給新手玩家推薦高難跳刺遊戲是絕對不推薦的,I Wanna圈內也極其反對這種做法。這類遊戲可能會令玩家付諸相當多的死亡——一些遊戲甚至能讓玩家死上六位數甚至是七位數。但是這類遊戲是I Wanna遊戲的基礎,一些跳刺遊戲也由於其獨特的魅力和用心的製作而備受好評。例如:
I wanna be the MC (新手向)
I wanna be the GGM (新手向)
I want Lollipop(蘿莉砲)
Not Another Needle Game(NANG)(圈內公認跳刺神作)
I wanna conquer the blow game(一擊)(系列)
Crimson Needle(cn、深紅刺)(系列)(極難跳刺,慎入!)
Avoidance(耐久)
在該類型遊戲中通常會播放一首來自V家的歌,遊戲會跟著音樂節奏而發射彈幕,玩家需要操縱人物躲避彈幕直到歌曲結束。由於該遊戲一般會要求玩家在幾分鐘內做到零失誤,每次死亡都會令玩家從頭開始,這類遊戲常常會讓玩家花費相對於同難度I Wanna最多的時間。例如:
I wanna melanzana(茄子)(只有神才能過的背板遊戲)
I wanna sing the song
I wanna be the Buster!
I wanna be the LBAH
I wanna be the flower of sorrow(you*1)
I wanna be the destruction state
I wanna be the おぴんこす (opinkosu)(you*2)
I wanna be the はろくり (harokuri)(you*3)
I wanna grand of the perfect bear(完美熊)(四神之一)
Invincible Alien(IA)(四神之二)
I wanna be the MHC(MHC)(四神之三)
I wanna be the immature life(年少之下)(四神之四)
所舉的例子都是糟遊戲
只推薦給一定I Wanna基礎的玩家。
Trap(坑向)
指以大量陷阱為主要遊戲內容的遊戲。這類遊戲的娛樂性最強,因而經常被一些粉絲以一種詭異的心態推薦給他們喜愛的遊戲主播。這類遊戲收到關注最多,得到的誤解也很多。首先,玩遊戲是為了開心,雖然這類遊戲看上去很坑,但其實也能給I Wanna玩家帶來一種特殊的歡樂,不能以「抖M」一言蔽之。第二,I Wanna評價角度和一般遊戲不一樣。普通人看著做得十分「噁心」的部分在I Wanna玩家看來也許是能接受的。因此對待此類遊戲請玩家和觀眾客觀看待和評價。例如:
I wanna go bananas
I wanna be the hanamogeta
I wanna be the darejar
I wanna break the hesitation
I wanna fa trap(系列)
I wanna bigger penis
一些簡單的坑向I Wanna對於新人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Adventure(綜合)
指流程較長、遊戲元素較多的遊戲。有時候會有簡單的劇情。這類遊戲難度一般不會過高,又因其玩法多樣而受玩家歡迎。該類型遊戲是I Wanna系列中最難製作的,但做好的話又是質量非常高的。例如:
I wanna be the magnanimity
I wanna be the lovetrap(加強關卡無解的糟遊戲)
I wanna kill the guy(KTG)
I wanna be the diverse
I wanna be the HeavenTrap(系列)
I wanna be the Fangame
I wanna run the marathon
I wanna warp the world
I wanna find a cure
I wanna stop the simulation
I wanna see the moon
I wanna be the chair 2
I wanna spook jam
I wanna summer feast
I wanna Adventures in the forest
I wanna be the rukimin
Not another magic tower game(永不更新 [來源請求] )
I wanna find my destiny
The cardinal house(恐怖遊戲)
I wanna be the M 2(vicklleall耗時四年的神作)
I wanna be the Cat[ 2]
一些綜合向遊戲幾乎是入坑必玩的。
Medley(抄襲)
一種特殊的I Wanna遊戲,它的遊戲內容很大一部分不是作者原創,而是出自其他的I Wanna遊戲(需要原作者的許可),作者所做的事是加強、削弱和拼接。這類遊戲中最著名的是一些諸如I Wanna Kill the Kamilia 3的高難遊戲,一些跳刺遊戲也用這種方式組成遊戲內容。這種製作形式可以讓玩家玩到很多類型的遊戲,它對原遊戲優秀的「魔改」也能得到玩家的讚許。需要注意的是,在長流程的抄襲關卡後常常會有多位作者的原創關卡。例如:
I wanna kill the happil(KTH)(系列)(難度極高;2代以人力幾乎不可能通過,直到remake版本才大幅降低了難度:增加了save點以及去除了很多難度極大的刺陣和萬惡的繞路機制)
I wanna kill the kamilia(KTK)(系列)
I wanna kill the Kamilia 3 EZ (雖然是削弱版但仍有一定難度)
I Wanna Break The Series Z(SZ)(系列)
I wanna get cultured(GC)(系列)
幾乎所有的抄襲向遊戲都非常難,因此絕不推薦新手嘗試!
Gimmick(特殊玩法)
I Wanna是一個橫版過關遊戲,又不僅僅是一個橫版過關遊戲。一些I Wanna作者充分發揮遊戲自由性的優勢,想方設法地向遊戲中添加新的玩法。這些玩法可以是原創的,也可以是從其它遊戲中借鑑得來的。這種做法起源於I Wanna Be the Guy並被後來的I Wanna作者所繼承。其他I Wanna作者自創的一些玩法如逆向操作、視覺幹擾、影子人等早在2014年甚至之前的玩法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之後的I Wanna,被I Wanna引用的遊戲更是層出不窮:Undertale、惡魔城、VVVVVV、東方Project、怒首領蜂、超級食肉男孩、超級馬力歐、洛克人……當一款遊戲中的特殊玩法夠多時,它將被貼上Gimmick的標籤。例如:
Draw my Guy FGM [ 3]
Chill Needle 2
I wanna gaze at the horizon(最強大腦)
I wanna be the Pendulum(dagger耗時六年的神作)
由於這類遊戲常因能使人眼前一亮而大受歡迎。
相關音樂
相關手書
系列通用
遊戲素材
主角
一般還是稱呼主角為:「The Kid」
遊戲的時候Kid的頭部始終會上下顫動。可能玩家到後期也這樣
實際上,Kid的判定是一個固定的11×21的長方形,在非特殊情況下不會改變。[ 4]
KID也有被替換的時候,但比較少見。[ 5]
I wanna take the time machine 2
操作
跳躍
一般按shift可進行跳躍
可二段跳(即在空中再跳躍一次 ),能夠達到的極限高度為4.5格
跳的高度由按shift的時間決定
在一些環境可以三段跳躍,N段跳躍,無限跳躍
由於遊戲中kid與地面的距離在1像素時(也有說0.5像素)會被判定已經接觸地面,於是可以在離地1像素時起跳以達到4.5格的極限高度,這種跳法被稱為Bunny Hop ,簡稱BH 此技巧十分刷臉
利用遊戲引擎特性,以極短的間隔 連按雙shift 或者 shift加數字鍵或NULL 或一鍵JC 可以做到跳躍高度極小的Jump Cancel,即JC (跳B6刺必備)
射出子彈
一般按z即可射出子彈
子彈經過一段距離後或打在牆上會消失,一個屏幕上最多允許有四顆子彈
用於對付BOSS、開啟開關和存檔為主,有些小怪也可以殺死,但在某些遊戲中(如觸碰存檔或按s存檔且沒有相愛相殺式boss時)幾乎沒有作用。
在打耐久boss時也可以用來賣萌/裝X打節拍 @節奏狂魔8⑩3
重生
自殺
此外,在許多種具有特殊玩法的IW中,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操作。
遊戲元素
一般最常見的iw只含有最基本的元素:存檔、刺、櫻桃、傳送門、藤蔓、水、板子,其它如按鈕、傳送帶、冰塊、大風、三段跳等等非基本元素通常會出現在坑向與Gimmick類型的iw中。
難度
大部分遊戲都有4個難度:Easy、Medium、Hard和Impossible。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存檔點的數量(不過也不絕對)。
不過有些遊戲不提供部分難度,或者存在其他的一些難度。例如有些iw只有一個固定難度,可能會讓你選擇Bow(有蝴蝶結)/No Bow(無蝴蝶結)(Crimson Needle 2),或者直接開始遊戲(I Wanna Kill the Kamilia 3)。
選擇Easy/Medium難度時Kid頭上會有一隻蝴蝶結,而選擇Hard及以上難度時沒有
有些遊戲在選擇難度時就已經開始坑人了
存檔( SAVE )
通常是通過射擊存檔(即Z鍵式存檔)
save保存的位置只是kid的子彈觸碰存檔時的所在位置
部分遊戲的save外有保護區,在保護區外子彈無法射擊到save(即無法存檔)
不同遊戲save的方法可能有不同,例如某些iw是通過 按s/按↑/接觸 等方式存檔的
絕大多數只存位置不存機關
由於在空中重生時可以二段跳,所以利用存檔可以進行存檔跳
在坑向作品中,有些存檔是假的
特別提示:在一些iw的medium難度中會有medium難度專用的wuss(嘲諷用)存檔,不是假存檔。但不排除可能會有坑向iw把wuss搞成假存檔。只能說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刺er君( spike/needle )
專業謀殺kid1號
有四種形態
平地上單個的刺據說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其B6的幾乎無解的刺——丘山刺
在平地能夠極限跳過六個刺( △△△△△△ ) 但其實準確來說這並不極限,某些大觸試驗的極限達到了6.875個刺
刺兒們能夠相互組合或者與牆壁合作( 交易 ) 構成,其中那些超高難度的組合刺或刺陣,被廣大觸手所厭惡( 喜愛 ) 的,被稱作B6刺
基礎的刺型有頂墻刺,剋星,交錯等
難度較大的有雙刺,三刺,F階(餵這不算刺吧! 但帶刺的F階算 ),G階,橫縱(組合橫縱被稱為菊花),人外和入地刺,納豆,倒刺,珠峰等 越來越陰間
引用一句經典:大刺怡情,小刺傷身,碧流刺灰飛煙滅
櫻桃( Delicious Fruit )
專業謀殺kid2號
本名delicious fruit,直譯過來是美味的水果(?),實際是櫻桃( Cherry )
不是蘋果( Apple ) ,但常被叫作蘋果,還有fapple
也會顫抖(1像素的空間變化)
和KID的頭部可能剛好錯過(於是有了鉆蘋果這種技巧)
按鈕/機關
一般顯示為紅色的、依附在墻壁上的、可以被子彈觸發的按鈕
受射擊按下後會觸發特定機關,如擋在kid道路上的障礙會消失之類的
然而從打開機關到kid前方的道路通暢無阻為止,這一段時間機關都可以盡情的坑死kid
請留意,當有機關可打可不打時,則其99%是坑(不過有的遊戲(如I wanna see the moon)的一些看起來可打可不打的機關實際上是開下一關的障礙的)
傳送門( Warp )
有兩種類型
正確用法其實是讓kid掉進懲罰區域(如I wanna be the Metamorphosis)
水( Water )
水藤板一號惡人
在水中可以無限跳(有些不能,但一般不將該類元素稱為水)
分為一段水和二段水
在保留二段的情況下進入一段水且在其中不跳躍,從一段水落出後仍會保留二段
只要進入二段水便會刷新跳躍次數
綜合以上兩點就出現了萬惡的水繞路跳刺
水藤板二號惡人
只能上去,不能下來
在板子中跳躍可刷新二段跳 水藤板以及普通繞路遊戲必備
在個別作品( NANG ) 中可以用↓使主角從板子上落下
可以靜止,可以運動。(於是有了萬惡的快板前跳和慢板後跳)
靜止在刺之間的一般是阻礙作用
0.5速板子上去有0.5align 量 子 刺 學
藤蔓( Walljump )
水藤板三號惡人
一直按住跳躍鍵才能使kid處於爬藤蔓的狀態。
用方向鍵使kid離開藤蔓時kid會向上跳,利用這個可以使kid通過反復離開—接觸墻( 按住shift並連續按←→鍵 ) 來達到上墻的目的
藤蔓可保留二段跳 散人以前就這個問題得到了優大的親切指點
此外,藤蔓在各種量子刺學跳刺中作用獨特。
傳送帶
站在上面會自動向某方向運動
在坑作中經常隱藏用於讓kid撲向刺er君的懷抱,包括向上和向下的(彈簧)
其他
此類元素常常出現在坑向與Gimmick類型的iw中,形式多樣,這裡只列舉幾個較為常見的。
冰塊
大風
順風前進會跳得更遠,逆風前進會有阻力。吹呀吹呀我的驕傲放縱
三段跳
大多數表現為地圖上的銀色小球,觸碰後可以重置跳躍次數。
重力改變
大多數重力改變的表現形式為向上和向下的箭頭,少數iw存在向左或向右的箭頭。觸碰後地圖的重力會按照箭頭方向而變化,但操作方式會有所不同:部分作品以kid的視角為準(例:重力向上時按←時,kid會向右移動(玩家視角)),而部分作品中在重力向上時仍以玩家視角為準(例:按←時kid仍向左移動)
BOSS
boss一般分為兩類
互相射擊相愛相殺
耐久BOSS背板拼臉
純粹躲避彈幕
所消耗時間肯定是固定的常數
絕大多數耐久BOSS在kid死亡後停止行動或循環死亡時彈幕(防止玩家提前看到後面的彈幕)
I Wanna圈子裡人盡皆知的BOSS
本家裡的最終BOSS,也被稱作老爸
遊戲裡通用的BOSS,在I Wanna的很多遊戲裡都有,能力各異
也是通用BOSS,在遊戲裡以耐久BOSS居多。
Crimson的最終BOSS,難度非常高 手賤率先打死綠的請重打
Destination的最終BOSS,難度高 配的BGM很好地闡述出它有多難多鬼畜
Kill The Kamilia的最終BOSS。作為神作的最終BOSS非常受歡迎。被無數人試著去fa
Lovetrap的BOSS,當之無愧的所有I Wanna遊戲中難度最變態的BOSS,EX-Big Kid至今無人靠完全的人手通過。據說作者本人自己做這個BOSS的時候都沒想過能不能過
I wanna be the anonymous的Impossible難度通關時的耐久BOSS,人氣很高的蘿莉BOSS。(最難的是她的交叉彈,很容易被封走位。曾玩碎了8⑩3的一個蛋[ 6] )
一些技巧
跳躍
跳的高度由按shift的時間決定。從一幀jc到滿力jc,再到 23 幀跳。jc 跳可以做出讓你跳不過1格的超小跳,如果只是輕按 shift 則不行。kid的二段極限是4.5格高。根據刺陣不同需求也不同。
轉身跳 :即一二段跳躍方向不同。對於異位差轉身跳(俗稱F階),要求一段前跳極限不磕頭(其實小的磕頭也可以,但是G階不行 ),二段立馬反身大跳。一格F階預定
鉆縫 :即刺陣中允許kid通過的距離接近kid的寬度,要求極限站、鉆縫;對於倒刺,則要求極限踩方塊的邊緣。在較高難度的遊戲中對於鉆縫可能對xalign與yalign有要求,即貼對墻以控制kid的坐標來保證能成功鉆縫。
貼牆 :因為一下移動判定kid水平位移3個像素點,而一個磚塊是32個像素點,所以通過貼牆可以改變kid的xalign,從而跳過某些難刺。此外,在某些遊戲中可通過A和D鍵水平位移一個像素點來改變xalign
板子跳 :在板子上跳躍可以重置二段跳。對於那些要求不能跳到板子上方或板子正上方貼刺的陣,可以斜跳到板子的下方的角,利用板子刷新二段跳再從板子的下方角斜跳出去達到跳到更高或更遠的地方的目的
BH跳 :於遊戲中kid與地面的距離在1像素時(也有說0.5像素)會被判定已經接觸地面,於是可以在離地1像素時極限跳,從而達到4.5格高
JC :利用平台特性,以極短的間隔連按左右雙shift或者shift加數字鍵或NULL可以做到跳躍高度極小的Jump Cancel,即JC。JC分為一段JC與二段JC。必須用到JC的遊戲還是儘早leehe了好
貼吧有喪心病狂的作者做出了JC向 遊戲,這破貼吧吃棗藥丸
用語
此處是在國內iwanna圈內常見的用語。
B6原本是某位在貼吧胡作非為的小學生的id,然而並沒有掀起什麼太大的風浪。後來不知怎麼就變成了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形容詞,可用於各種地方,例如b6刺(很難的刺陣)、b6game(很難的遊戲)、太b6了(太可怕了、太難了、太觸了)等等。現在逐漸被「陰間」代替。
形容一個人或者非人類的技術非常強,也是對技術強的人即那些非人類的一種稱呼。現在逐漸被「神」代替。
這是一種戲稱,通常在朋友等較熟的人之間使用,最早的源頭大概是優瓦夏戲稱Q少的「FaQ」@Q少 。一開始或許是跟F**k有關的,但是現在的意思已經跟這個詞完全脫離關係了。後來就衍生出fapple、fazhu、fa作者、fa各種奇怪的東西等。現在貌似很少用了……
若kid在存檔、傳送門前或即將通關時死亡,即被稱為「神作」。(可擴展到其他需要操作的遊戲)
其他相關項目
iwanna可以進行23s 競速比賽「過關」。
大會
國內外眾多玩家的大型公開闖關表演和競技。
Fangame Summer Feast 2017
Fangame Summer Feast 2018
Fangame Summer Feast 2019
Fangame Summer Feast 2020
Fangame Summer Feast 2021
週年慶
國內眾多iwanna玩家的祝福、感想和娛樂表演。
UP主
國內iwanna玩家的攻略視頻/實況視頻大多在bilibili 上
同類遊戲
注釋
外部連結
維基百科 提示您關於I Wanna Be The Guy ,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我想當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