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
作品相關
書名
歌劇魅影
Le Fantôme de l'Opéra
人物相關
歌劇魅影/劇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Le Fantôme de l'Opéra),一般指加斯頓·勒魯創作的小說,亦指其同名改編音樂劇、電影或主角。
簡介
18世紀中後期,法國新城區開始建設,當時的勒魯受邀參觀在建的巴黎歌劇院,在看到歌劇院的地下湖後有感而發,遂創作出《歌劇魅影》,於1911年出版,然而此書一直不溫不火。1925年美國電影公司推出《歌劇魅影》電影版[3],使得這部作品突然爆紅,典型例子如《夜半歌聲》在推出後雖然標榜「恐怖」但是絲毫不影響觀眾的熱情。
1986年,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推出《歌劇魅影》的音樂劇改編版本,該劇是百老匯最長壽的音樂劇,在中國也時有巡演[4],又在2004年被重新翻拍為電影。
一百餘年以來,「魅影」儼然已經成為一個意象:半邊臉的面具、黑袍與西裝,以及他的(愛情)悲劇。這個意象也在不斷被使用著。
主要情節與版本介紹
- 天生的畸形兒埃利克,他的臉讓家人十分害怕,母親含淚送了他一個面具。之後他離家出走,在流浪過程中進入馬戲團被扮成「活死人」並接受了藝術訓練,名聲大噪。在他的名氣傳到波斯之後,當地國王派密探找到他,發現他是個無所不能的天才,但由於種種原因派達洛加處死他,然而達洛加放了他一命,達洛加也因為這件事出逃到巴黎。他也厭倦了被人利用、漂泊的生活,來到巴黎成為了建築承包商,承擔巴黎歌劇院的部分建設工作,藉此機會建造了一座地窖,在歌劇院建成後隱居在劇院的五號包間,潛心創作著《勝利的唐璜》。
- 在這段日子裡,他被克里斯蒂娜的聲音沉醉,暗生情愫。他在化妝間裡教她唱歌,成為了她口中的「音樂天使」,動用一切手段「幫助」她成為主唱、阻撓所有讓他離開五號包間和與克里斯蒂娜分離的人。他在某天晚上把克里斯蒂娜帶回自己的房間,卻被好奇的她摘下面具。在《勝利的唐璜》完成後不久,克里斯蒂娜此後與她的青梅竹馬拉烏爾相遇,他承諾帶她逃離劇院,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過平凡的生活。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埃利克偷聽到。在又一場表演後,她被埃利克劫持。埃利克將她囚禁,並要求她做出抉擇:要麼與他結婚,要麼他會和巴黎同歸於盡。兩人隨後訂婚「她親了我」「我吻了她的腳」,但她很快被拉烏爾帶走。聽聞克里斯蒂娜離開的消息,「可憐又不幸的」埃利克心灰意冷,在哭著和達洛加交代一切之後,不久去世,被埋在歌劇院的密室內。
-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劇對原書進行了大幅刪改,刪除了原書後半大部分以達洛加視角講述的故事,在克里斯蒂娜離開後全劇戛然而止。被人們熟知的「lot666」、宣傳單上魅影的半邊臉面具和玫瑰花的組合、知名唱段(如「別無所求」「覆水難收」)等均為音樂劇首創。
其他作品中的借用
人物
neta
注釋與外部連結
- ↑ Erik/Eric原作中未提及姓氏;電影中他的名字有變,1943年版改編電影中是「Erique Claudin」,1989年版是「Erik Destler」。
- ↑ Christine Daaé;和魅影一樣,名字在電影中有修改,1943年版改編電影中克里斯蒂娜的全名是「Christine DuBois」,1962年版是「Christine Charles」,1989年版是「Christine Day」。
- ↑ 實際上最早的電影為1916年版,但已經散佚
- ↑ 參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