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熊汙女》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戰團 |
---|---|
其他表述 | 打架的塵土/氣團、昭和風打架 |
用語出處 | 動畫、繪畫 |
相關條目 | 頭部腫包 |
戰團是一種動畫、漫畫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這樣畫才有趣味性我只是懶的畫而已」
該畫法多見於日常番等氣氛輕鬆愉悅的動畫/漫畫中。表現為兩個或多個角色打架時,畫面被塵土籠罩,就像一個封閉的糰子,隨機位置伸出四肢與頭顱,雜物亂飛。由於其起源甚早,第一部採用此種畫法的動畫/漫畫已然不可考。
可能源自於「ooo見狀也加入了戰團」之類的描述。很多作者就在acg創作中直接將作戰場面虛擬成了一個「糰子」,同時簡化戰鬥過程,就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戰團」。
在日本又名「昭和風式打架」,意為在昭和時期動漫作品中常見的打架畫風。
在部分作品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角被一群人一撲而上,然後打得一團混亂,不斷有頭、四肢和鞋子伸出或飛出氣團,這時候主角悄悄從最底下灰頭土臉地爬出來,然而其他人還在打。
通常畫出戰團的打鬥都不會見血,不會重傷,最多是撕破衣服鼻青臉腫滿頭包的程度,周圍瀰漫著大量灰塵,俗稱「有煙無傷」。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富翁》裡的咬人狗。
與之類似的畫法還有追逐雙方從畫面左側出現向畫面右側跑直至畫面之外,然後再從右側畫面外跑進來跑到畫面左側。
在21世紀初期的一些Flash動畫中極為常見。
打架時出現塵土本來是為了側面烘托打架的激烈,但這種將打架者完全覆蓋的畫法反而起到了模糊化打架場景的作用,起到將「打架」這種原本暴力的行為幽默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