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條目介紹的是受太陽萬有引力約束形成的系統。關於《超智能足球》登場角色,請見「太陽系(超智能足球)」。 |
---|
![]() 動畫《戀愛小行星》中,地學部製作的太陽系模型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太陽系 |
---|---|
相關條目 | 太陽 |
太陽系(英語:Solar System)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以及所有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
太陽系的成員和範圍其實處在動態變化中。太陽是太陽系中絕大多數天體的主要光源和能量來源。
太陽佔據了太陽系已知質量的約99.86%,其中主要由氫(約74%)和氦(約24-25%)組成。太陽系絕大部分空間接近真空,其中存在稀薄的行星際物質(主要是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以及少量塵埃等)。
環繞太陽運動的天體被分為三類: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天體實際上是圍繞太陽系的質心公轉。由於太陽佔據了絕大部分質量,這個質心通常非常接近太陽的中心,甚至就在太陽內部。
行星: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2006年通過的決議,行星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太陽繫有八顆行星:
* 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 * 冰巨星:天王星、海王星(含有大量的“冰”——如水、氨、甲烷)。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史前時代或古代文明(如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羅馬時期)已被發現,並被古代天文學家認識到其運行方式(從地球上看)與背景恆星不同,因此產生了「行星」(遊星)與「恆星」的區分(但在古代天文學體系中,太陽和月亮也曾被歸類為行星)。天王星於1781年由威廉·赫歇爾發現,海王星於1846年基於天王星軌道的擾動由約翰·伽勒在奧本·勒維耶預測的位置上發現。
矮行星:滿足行星定義的前兩個條件(圍繞太陽公轉;具有足夠的質量呈現近球形),但未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它們主要分佈在小行星帶(如穀神星)和柯伊伯帶及離散盤(如冥王星、鳥神星、妊神星、鬩神星)。已知的矮行星包括:
其餘圍繞太陽公轉的天體被歸類為太陽系小天體,主要包括小行星(絕大部分位於小行星帶)、彗星、半人馬小行星、海王星外天體(TNOs,除矮行星外)以及行星際塵埃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