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光稍稍有點強烈,穿過了樹蔭,灑在了雨後的石磚地上。 涼爽的初夏的微風拂過,青葉翩翩起舞。 穿過新綠,灑下的陽光擺動著…… 校舍前的櫻花樹林間,充滿了少女們的笑聲和腳步聲。 這幅光景十分美麗、動人。
這裡是——小鳥們的花園…… |
” |
聖塞拉爾女子學院(聖セラール女學院)是於虛構的系列作品《少女愛上姐姐》的正作第三部《少女愛上姐姐
——系列第三部的故事,離開了熟悉的聖應,將在這裡展開。
創立於明治八年(1875)的女子學院,最初為由美國來日的傳教士創立的私塾。其後由國內學者繼承,風早家的祖先提供了擁有的東京都內的土地以使學校搬遷至現在的場所,在學制改革後成為了現在的初高中一貫制女子學院。使用的基督教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是所謂的「名媛學校」。儘管招收的學生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教育方式一如既往。
以「寬容、慈愛、奉獻」作為教育方針,每年有許多的志願活動與基督教禮拜,宗教特色濃厚。同時結合日本的禮儀教育,和普通的教育機構有所不同。十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性,校內擁有學生自治組織。學生內部自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嚴重違反校規的情況並不多見。但隨著時代變遷,學生也在變化,近年來也有發生過一些小問題。
照星們(Elder Starts)為聖塞拉爾女子學院的特殊制度,在六月初的照星投票中,從得票者中選出的學生會的三位最高者作為照星。
其名由來為昭示耶穌基督誕生的伯利恆之星,然後,模仿東方三博士來運營[1]。三人合為「照星之宮」(照星の宮),作為學生會的領導存在。是整個學院學生自治體系的最高層。
三人分有序列,根據得票數、成績、性格來分配。
「紅
紅鶸服務會(紅鶸奉仕會)成員是實際的學生會幹部,包括會長、副會長、書記、會計與執行部、矯正局、會計院,各部門分別有其相應的部長,但實質上是由照星之宮領導,是學校自治體系的中間層。
包括各種委員會、風紀委員、各種活動部與同好會,為學生自治體系的基礎層。
奇美利亞館(キミリア館)位於面向學院的坡道的起點,是聖塞拉爾女學院的學生宿舍。隨著宿舍使用者的減少,有關於其廢止的話題也隨之上升。
建築物本身在昭和20年代被重新修建,儘管如此,奇美利亞館也已使用了60年。建於現代主義建築時期的東西,構造給人以厚重感。
由新聞部發行的校報。每次的新刊發布時,新聞部便會在將其更新在職員室前與新聞部室前的公告牌上。
電梯間門口的旁的桌上,放置了近百份免費報紙以供取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