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 | |
![]() 《放課後的紙芝居部》中圖片 | |
原名 | Den Lille Pige med Svovlstikkerne |
作者 |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地區 | 丹麥 |
發表期間 | 1846年 |
《賣火柴的小女孩》(丹麥語:Den Lille Pige med Svovlstikkerne;英語:The Little Match Girl;日語:マッチ売りの少女)是安徒生創作的一部著名童話,發佈於1846年。
講述一個少女在下著雪的除夕夜賣火柴以度日,最後凍死在街上的故事。
作品曾收錄於中國大陸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曾為第14課,其實之前還是要背的課文而現在這一課變成了兩篇文言文)[1],在中國大陸地區廣泛流傳。
通常是在以童話、特別是《安徒生童話》為題材的作品會出現。
賣火柴的小女孩經常被誤解為是在平安夜(12月24日)凍死的,但根據原作來看,那一天實際上是一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
在網絡有著賣火柴的小女孩其實是♯♯的流言,有學者認為是1966年野坂昭如創作的同名作品,對原作的改編加入♯♯的設定造成[3]。現代其實一定程度上受到某些工口同人遊戲如《花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影響。
經常被惡搞為「賣女孩的小火柴」,衍生出映射和抵制拐賣兒童的網絡文化氛圍。
網絡上流傳「賣oo的小女孩」的惡搞故事,故事的結尾往往是有一群人見到了她們的奶奶。被稱作安屠生童話
![]() | 萌娘文庫中的相關文章: 賣火柴的小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