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編輯武器裝備主題條目☆Huu~Ah\(^O^)/ 萌娘百科武器裝備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
1035855750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
。編輯前請閱讀
Wiki入門或
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防暴盾——現代化手持式防具的代表。
|
基本資料
|
用語名稱
|
防具
|
其他表述
|
護具、護甲、防護裝備
|
用語出處
|
自古以來
|
相關條目
|
武器
|
本條目用於介紹防具這一道具分類概念。
概述
防具,顧名思義,是以防禦保護為功能的器具,與武器相對——武器主「攻」,而防具主「防」。
防具的防禦效果通常都是針對性的,有的防具專防物理打擊及劈砍,有的防具專防槍彈,有的防具專防化學危害,架空世界觀下亦會有專防魔法攻擊的防具,但鮮少有哪種萬能防具可以同時防禦任何一種傷害。
裝備之所以能被稱之為防具正是因為其防禦效果,不過隨著ACGN作品中越來越多的角色將他們的武器、衣物等裝備作為特徵,防具的意義也不再僅僅侷限於防禦,開始逐漸成為角色身份、性格的象徵,在此過程中,防具的概念也開始變得廣泛化,使得戰鬥類角色的一般衣著也被納入了「防具」的範疇之中。
設計
防具最傳統也最歷史悠久的設計理念就是——強度抗。
這很好理解:用劍劈木頭,很難劈動,那麼我們顯然可以拿塊木板在手裡,哪天誰要給我們來一劍,我們就把木板舉起來,讓對方劈不動我們。於是我們有了一張木盾牌。強度抗隨著攻防對抗逐漸升級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依賴材料學。舉個例子:當對手放棄用劍劈、改為用槍射時,你顯然不可能舉著一張鐵板去應對——別說舉起來了,就是拎著也費勁。所以歷史上很少出現全鐵盾牌,都是鐵包木,有也是手盾。像美國隊長用的那種便攜性和強度兩手抓的振金盾牌,或者HEV防護服那種連航空炸彈正面直擊都能保人不死的電硬化裝甲,在現階段終歸只是一種幻想。
那麼,如果材料學不允許,不妨從其他角度比如力學手段繞開問題。於是,結構抗的理念出現了。比如說板甲,它通過弧面起到分散力量和偏轉作用,因此可以用較薄的鐵皮製造,相對於鱗甲避免了笨重的問題。
當然,防具也是要看使用場景的,所以必要時犧牲一些性能無可厚非。舉個例子:防爆服是專門用於拆彈的防具,而炸彈不會滿地亂跑,所以防爆服可以加厚到穿戴者能動彈就行的水準。再比如基於外骨骼打造的外骨骼裝甲,因為外骨骼給予的力量和耐力增幅非常巨大,所以設計得臃腫一點也能接受。從藝術角度看,臃腫設計還能大幅提高穿戴者的力量感和威懾力,動力裝甲(輻射系列)就屬此列。
不難發現:防具不但在影響敵人,也在影響穿戴者自己。使用防具會增加很多負擔,這意味著防具還可以延伸出兩種用法:練功、抑制。練功顧名思義,現實中諸如軍人、運動員之類都有負重運動,比如負重越野、負重長跑,理論上穿戴很重的防具也有一樣的效果。光之國奧特一族的修行甲當屬此例。相對地,這意味著防具約束了使用者的力量,在科幻/奇幻世界觀下這種力量不只限於肉體力量,還包括各種不同尋常的能力比如核鋼君的核能操控等,必要時可直接甩脫防具,爆發出突然的高速度和高機動性,來一個金蟬脫殼。奇幻世界觀更不必多說,比如生物素材防具就往往攜帶著來自生物的氣質乃至於詛咒,有些能讓穿戴者惶恐不安、有些又能令其暴躁易怒。
防具可以修飾外形、增加裝飾,令其更加美觀。裝飾本身也有其實用性,比如適應各種不同戰場環境的塗裝:白色——雪地塗裝、綠色——林地塗裝、黃色——沙漠塗裝,如此之類。對古人來說,把防具做得十分花哨還有提振士氣之用,主要在正面交鋒期間起作用。當然相應地,隱秘任務往往需要更不起眼的防具甚至捨棄防具——隱秘任務比如偵察等,自己的隱蔽性本身就是最主要的防禦手段,再加一套笨重的防具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ACGN的世界裡,也不一定真的要用什麼東西硬抗攻擊。現實中,電場、磁場等力場可以阻礙或偏轉物體移動,那麼發散到ACGN中,得到的就是科幻和奇幻的萬金油——力場盾。不論是《怪物獵人系列》中麒麟素材防具的「纏雷護體」,還是《輻射系列》中的動力裝甲防護力場,都屬於力場盾。這種幻想防具相較於前面提及的傳統防具還有個優勢,就是能把各種觀感上會降低防禦力的設計——比如讓穿戴者可以半裸——合理化。
常見的防具及防具組合與角色的印象關聯
大家坐穩了!
從這裡往下,我們即將潛入名為「ACGN」的深邃幻想深淵。
在深淵中,幻想才是一切,一切的現實都將會淡化,只剩下有限的參考作用。
所以,請勿將現實(比如歷史書)帶入到將要往下寫入的主要內容。
材質篇
- 塑料制防具
塑料作為現代科技的象徵物,往往是保安及特種兵的標配。
- 皮製防具
- 皮草這類簡單加工的防具,通常和蠻族、原始人類型的形象相掛鉤。如果是個中精銳,還得戴一頂還原動物面容的兜帽或在胸前、腰間裝飾起來。
- 對皮甲這類精加工的防具,與之相掛鉤的形象通常是羅賓漢風格的獵人、遊俠以及刺客,還有上古時期的基層軍人。
- 對上古風格的世界觀而言,由於冶金技術可能剛起步或者還不發達,作為代償,高級軍官或兵王仍然會穿戴一些重型皮甲,比如古中國風格的犀牛皮甲。
- 在奇幻世界觀裡,因為魔獸或類似設定的存在,皮製防具可以比大多數金屬防具更加精貴,並順帶繼承這些生物本身的一些buff或debuff比如法術抗性、狂化等。
- 骨制防具
- 由於只有原始人會選用骨頭作為製作材料,因此骨制防具基本上是原始題材作品的常客,且由於原始社會的加工技術問題,因此基本上只有部落中最勇猛的戰士或者部落首領等重要人物才有使用的資格。
- 在奇幻世界觀裡,因為魔獸或類似設定的存在,骨制防具也可能作為和皮製防具相當的定位。但由於骨頭的材質原因,通常作為比皮製防具更高一級的防具存在。
- 頭戴使用頭骨製作而成的面具的要不是人狠話不多的冷酷殺手就是擅長使用黑魔法的邪惡巫師,又或者是嗜血善戰的野蠻人部落頭領。
- 布制防具
此處一般指絲織物類型的布料,而非麻布等植物纖維布料。
- 通常不會出現在戰爭中,但在比較魔幻的作品中也可能和皮製防具一樣比金屬甲更高級。
- 魔法師的標配防具,通常會被附魔。
- 石制防具
- 因為加工難度較大、重量較重等原因,石制的鎧甲與盾牌即使在古代戰場上也極為少見,大多出現於魔幻類作品中,由坦克類角色或土能力使用者穿著。[真實情況 1]
- 植物制防具
以植物材料製作的防具。
- 由於天生對紙張先入為主的脆弱印象,因此通常被認為不可能製作成防具,即使真的出現了紙制防具也是脆弱得一撕就破,根本不可能起到防護作用。[真實情況 2]
- 藤製防具通常都是蠻夷部族雜兵的裝備(不過歷史上蜀漢軍隊也用藤甲)。
- 竹製防具往往是古代日本基層軍人的標配。[真實情況 3]
- 麻布由於價格低廉且材料常見,經常作為遭受壓迫而被迫起義的窮人或者缺乏軍費的士兵的通用防具,而且還會仿照盔甲式樣製作所謂的「麻布盔甲」。[真實情況 4]
- 當然,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歐洲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士兵們身上可能更為常見。
- 銅製防具
- 和青銅武器一樣,銅結構為主的防具通常代表著冶金技術的起點,因此通常是很初級的文明才會大量使用的防具。
- 在部分涉及遠古文明描述的修仙類作品中,青銅防具也有可能會被描寫為失落的冶金技術的頂點,性能遠超本世代文明的鐵器甚至合金防具,更有問鼎神器的資格。
- 鐵製防具
- 中古和近古戰爭士兵的標配,日本除外。(實際情況見「植物制防具」段落)
- 金銀制防具
- 相比鐵製防具並不那麼注重於防禦性能,更多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奇幻世界觀下,也存在金銀可以通過少數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錘鍊成高質量防具的設定——這種時候一般都會涉及哥布林或矮人族。
- 寶石制防具
- 比金銀制防具更加稀有,再加上加工難度極高,基本上都屬於超稀有類別防具,設定上一般性能和耐久度都遠超其他防具,但通常只會出現在魔幻向作品裡(少部分性質特殊的架空晶體會出現在科幻類作品中),只會由地位最高的角色在最關鍵的場合使用,在一些遊戲作品裡,這類防具通常被視為頂級的存在(典例:《我的世界》,在老版本,鑽石套因為其最高的耐久度、攻擊力和防禦力一直是生存玩家夢寐以求的道具[1])。
- 能量防具
完全由凝聚的能量構造實體的幻想性質防具。
- 科幻類作品中,方形的能量護盾往往由坦克類角色使用(典例:威震天),球型的能量護盾往往由某樣大型設施展開,並且尺寸也會比手持式的能量護盾更大。
- 魔幻類作品中,能量護盾的形式往往更加多變,以方形、圓形及球型為主,使用者通常是定位偏輔助的法師或牧師。
具體類別篇
頭部防具
- 任意頭盔
- 為了彰顯個性,主角鎧甲的頭盔一般面部露出度較高,或是乾脆不帶頭盔。(典例:呂布)
- 塑料做的工地帽和摩托車頭盔往往是幫派械鬥標配之一。
- 諾曼盔往往是歐洲雜兵標配羅馬人表示只有北方蠻子才戴這種東西。
- 如果頭盔帶可移動面罩,那麼:
- 金屬面罩的往往是騎士標配。
- 如果面罩透明,要麼是防爆特警標配;
- 如果頭盔帶裝飾,那麼:
- 兩側帶有牛角、鹿角等動物雙角裝飾的頭盔通常都屬於北歐海盜、矮人或蠻族戰士。(然而實際上這種頭盔只會在慶典或比武場合出現)
- 兩側帶羽翼裝飾的頭盔通常屬於有一定宗教性質的騎士。
- 地位較高的邪惡角色會佩戴兩側有龍角、惡魔角或蝠翼裝飾的頭盔。
- 部分帶有月牙、鹿角等「立物」的頭盔一般都是日本武士鎧甲的部件之一。
- 一些莽夫角色還會用頭盔上的角現場表演鐵頭功(實際上用頭盔上的角去頂人不僅不美觀、不實用,還容易使角損壞或是卡在牆裡)。
- 尖頂軍盔的主人一定是地位高或功績高的普魯士人。
- 頭盔上帶紅纓的,主人地位一定很高,而且很容易是中國人。
- 頭盔或冠帽上帶有兩根長長的「雉雞翎」,通常是中國人獨有,而且專屬於孫悟空、呂布這類「狠角色」(甚至說是這兩人的專屬配飾也不為過,不過大多僅限於戲劇和影視劇中)。
- 鋼盔作為一類軍事色彩極其濃重的量產型裝備,意味著它的主人一定得是基層軍人出身,且多半參加過一/二戰。
- 即使戴著頭盔,一般也防不住槍械爆頭[真實情況 5],甚至連高空落石也防不住[真實情況 6]。
- 斗笠
通常被視為東亞角色限定的裝備。
- 穿戴者的地位差距一般比較大,偶爾被視為隱士或神秘俠客的標配,偶爾也會成為農民、漁民的象徵。
- 部分經過特殊改造的斗笠可以摘下來當做盾牌或飛盤使用。
越共的絕對標配。
- 面具
本質上是一種臉部裝飾物,非戰鬥人員佩戴的話,多半是文藝工作從業者。其中:
- 佩戴面具者一般都有遮擋真面目的需求,不限正反派,並且面具很大機率在劇情進展中主動或被動地被摘下,為角色真實身份暴露的情節增加張力。
- 如果是一整個組織都佩戴著面具,那麼面具往往也能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地位越高,面具的細節就越多,此種情況下反派居多。
- 該組織的大部分雜兵通常到死都不會摘下面具,因為主角往往不在乎他們面具下的身份是誰。
- 眼罩
- 如果是單眼眼罩,那麼:
- 純黑色的單眼眼罩通常都屬於狠角色(或者企圖裝狠的角色),戴眼罩的原因要麼是因為一隻眼睛受傷甚至失明,要麼是在封印某種寄宿在眼睛內的強大力量。
- 海盜是最常佩戴此種眼罩的人群,理由是是為了能從室外戰轉移到室內戰時快速適應光線變化——平日用眼罩遮住非慣用眼,在突入室內作戰時將眼罩移至慣用眼可以快速激活非慣用眼的感光細胞以迅速適應昏暗環境。[真實情況 7]
- 白色的醫用眼罩通常屬於比較病弱的角色,以女角色居多。
- 由於戴眼罩能夠起到裝逼的效果,眼罩也往往屬於有中二病屬性的正派少年少女角色。
- 如果是雙眼眼罩,那麼:
- 佩戴者通常是雙目失明,但卻異常強大的高手,不限正反派。(典例:盲僧李青)
- 對於沒有失明但卻佩戴雙眼眼罩的角色,眼罩多半充當著類似面具的作用,不過此種情況下眼罩往往會成為地域特徵的象徵,尤其在中東地區的少數族裔中較為常見。(典例:鍍金旅團)
- 防毒面具
本質上是勞保用品,使用者一定在有毒有害氣體下工作的人,可能是消防員,也可能是科學家,也可能屬於防化部隊。其中:
- 由於一些防毒面具在觀感上會給人一種邪惡感,因此主人也比較容易是反派,這些防毒面具有時還帶有發黃光或綠光的護目鏡,令其在暗處也十分醒目。
- 黑死病醫生的鳥嘴面具通常在這方面被妖魔化得最嚴重。
- 防彈頭盔
軍事色彩比較重的裝備,各類現代戰爭題材的通配防具,不過單獨裝備的話一定是個VIP。
- 護目鏡
本質上是一種防護用品,非戰鬥人員使用一定是電焊工等工作在危險環境的人,其中:
軀幹防具
- 任意鎧甲
自古以來軍隊標配,非軍人身份配備的話,要麼是尚未服兵役的軍事貴族出身,要麼是暴亂分子[2]。其中:
- 古代軍人一言不合著甲行軍。[真實情況 8]
- 只有中國人會穿戴有護心鏡的鎧甲。[真實情況 9]
- 對男性而言,覆蓋度越高的鎧甲,主人地位越高。對女性則反之,比基尼鎧甲一定是主角或和主角對位的重要反派配備。
- 此外,一些個性鮮明且在作品中有一定地位的角色會刻意選擇只穿戴一小部分的鎧甲,通過這種不對稱的形象也能增強該角色在大眾心目中的印象。(典例:康拉德·克羅格,《輻射4》中身為主角的頭號仇敵、卻只穿一整套左臂甲的角色)
- 持盾的角色一般會在對側的肩膀套上一件加大的肩甲。
- 若有人穿帶裙甲的盔甲,那麼ta在作品中的地位不低。
- 如果是板甲,那麼:
- 穿單件胸甲通常是雜兵,穿整套板甲的一般是正反雙方都有的少數精銳,只穿肩甲和胸甲的比較容易是主角。(當然也不排除主角通過中途增減護甲部位來體現「角色成長」或「隨機應變」等要素的可能)
- 如果是日本鎧甲,那麼:
- 鎧甲的完善度越高,主人的地位也一定越高——如果有全套大鎧,那麼主人一定是地位很高的軍事貴族。[真實情況 13]
- 如果在日本鎧甲登場的同時還登場了來自其他地區的鎧甲,則前者很容易被塑造得很輕薄甚至不堪一擊。[真實情況 14]
- 不過由於日本鎧甲很非主流,所以也不排除將其設計為非常強的鎧甲,並作為高級的任務獎勵的可能。
- 如果是中國鎧甲,那麼:
- 如果帶著裝飾,那麼:
- 西方的高級武將一般都穿得鑲金帶銀。[真實情況 17]
- 帶刺的鎧甲因為造型獨特,所以穿戴者地位不低:
- 盔甲帶燈光效果的,主人地位一定比較高;
- 背後帶翅膀狀裝飾物的,主人一定是類似波蘭翼騎兵這樣的精銳出身。[真實情況 18]
- 防彈衣
同前文「防彈頭盔」。
- 防護服
通常出現在核汙染或生化危機爆發的背景下,也可能與防毒面具一同展現出邪惡感。
- 披風
現實中一般只有使用細劍的西方決鬥者會把披風卷在手上用以抵擋對手,除此之外基本沒有作為防具的價值,其中:
- 一般都是比較高調的角色配備。
- 披風顏色通常比較容易和角色特徵相掛鉤,如:
- 紅色的披風總是屬於正派英雄。
- 紫色的披風總是屬於皇親國戚或貴族老爺。[真實情況 19]
- 黑色的披風要麼屬於反派領袖,要麼屬於正派集團中某位德高望重的元老級人物。
- 黃色和白色的披風多半屬於一些個性鮮明的特殊角色,同時,白色披風也很容易屬於強大的正義魔法師。
- 穿戴這玩意的,主人地位一定特別高,甚至就是主角,且多數為男性。
- 偶爾會被塑造成戰鬥時很礙事的防具——穿著披風的超級英雄在打鬥時披風被卡住或被敵人抓住從而導致吃癟的橋段堪稱披風的最大敗筆。(典例:《守望者》中的超級英雄百元大鈔因披風被捲簾門夾住而遭到銀行劫匪槍斃)
- 當然一些反派也會反過來用披風妨礙對手,如甩出披風遮蔽對手視線或是用披風勒住敵人的脖頸(典例:《北斗神拳》中拉奧用披風遮蔽雷伊的視線並擊中其秘孔新血仇)。
- 偶爾會兼備滑翔翼和降落傘的功能(典例:怪盜基德)。
- 披風正穿戴在背部的通常是英雄、戰士、騎士一類正面作戰感強烈的身份職業,覆蓋肩部的單肩披風通常則是刺客、弓箭手等敏捷類職業所穿戴。
- 如同外套一般的甚至帶有肩章一類墊肩或勳章/綬帶一類裝飾的披風幾乎都是勛功卓著的指揮官級別的角色才會裝備以體現出領導者的氣質。(其實這種應該叫斗篷)
- 單肩披風有時候也會作為單邊斷臂的殘疾武者或隱世高人的標配,通常會覆蓋在失去的手臂位置。(典例:《神鵰俠侶》楊過、《最終幻想14》勞班)
- 外骨骼裝甲
單獨持有的話,主角要麼是有鈔能力的大佬,要麼是被軍隊或其他組織大力扶持的人物,正反皆有。其中:
- 經常被塑造成與機甲性質相似的裝備。
- 若外骨骼裝甲屬於正派主角,那麼作品中的反派Boss極有可能也擁有外骨骼裝甲。
- 科幻類作品中也可能出現大量身著外骨骼裝甲的龍套角色。
手部/手持防具
- 盾牌
分兩種情況討論:純粹防禦用的盾牌,和帶有進攻功能的盾牌。關於盾與武器的組合,詳見武器#真實存在的武器與武器組合。
對純粹的盾牌來說:
- 越大的盾牌,越可能是軍用的,反之則更可能是少數人特有,如果是門板大盾,幾乎一定是大兵團的最愛(當然,超大尺寸的盾牌一般也是少數特殊角色限定)。
- 迷你圓盾往往和決鬥者掛鉤。
- 帶觀察窗的門板大盾往往是特警的象徵物。
- 幾何形狀越規整的盾牌,越可能是軍用的,反之則更可能是少數人持有。
- 盾牌上銘刻/塗寫的花紋、文字等也可以明示或暗示主人的歸屬,比如特警的盾牌都寫著「police」或其他語言裡的同義詞、貴族及其旗下的人使用的盾牌都畫著這位貴族的紋章,等。
- 銘文或花紋相對工整、觀感舒適的,盾牌的主人一般都是正派,相對地觀感詭異、扭曲的,盾牌的主人越可能屬於反派。
- 帶有不尋常的古怪銘文或花紋的盾牌也很可能是法器。
- 藤製盾牌通常都只屬於中國人與東南亞人,在奇幻作品中則一般是蠻族的配置。
- 古近代日本人不使用盾牌。[3]
- 將車門、鐵房門、大鋼板或窨井蓋當盾牌的,往往是幫派械鬥標配之一(不過現實中能舉得動這麼重的玩意兒打架的人基本沒有,窨井蓋倒還有可能)。
- 一些自私、卑鄙到極點的反派會將人質甚至自己的隊友拉到面前充當人肉盾牌防禦降臨。
- 當然,正派將反派拉過來當肉盾則能夠體現正派靈敏的應變能力。
對兼具進攻功能的盾牌來說:
- 如果盾牌被當做冷兵器使用,那麼:
- 盾面衝撞突圍,通常是強大且勇敢的重要角色才能做出來的事。(典例:樊噲鴻門宴盾沖救劉邦。(註)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 將盾牌如迴旋鏢一般投擲出去遠程攻擊的用法通常只能由圓盾實現,並且使用者大多是正派。(典例:美國隊長)
- 如果是反派使用飛盾,那麼盾牌可能會被改造成邊沿帶有利刃的血滴子式武器,或者乾脆就是大型圓鋸片。
- 若盾牌可以發射、釋放各類物質(包括但不限於槍彈、魔法、毒氣、光束,甚至能夠把自個發射出去),那麼其主人在作品裡地位往往非常獨特,正反皆有,取決於作品是誰寫的。(典例:《魔法戰隊魔法連者》[4]:烏爾扎特)
- 某些中世紀式西方魔幻作品中會出現盾牌與弓的組合武器,然而這就歸類為弓的範疇了。
- 手套
- 本質上是勞保用品,非戰鬥人員持有一定是廚師,清潔工,醫生等職業,其中:
- 手套作盔甲的,如果是古代士兵,要麼是騎士老爺,要麼是高級日本武士,總之不大可能是雜兵,一定是作品中有名有姓且有一定影響力的存在。
- 然而古代中國人不可能戴金屬手套(玩過射箭的都知道,金屬手套影響射箭)。
- 當然如果主人是現代人或未來人,那麼他一定是特種兵、僱傭兵和超級士兵,不大可能屬於雜兵,
- 雖然並非是作為防具使用,但在警務主題作品中,某些狡猾的罪犯為了不留指紋與任何DNA信息,也會戴手套作案。
對兼具進攻功能的手套來說:
- 能釋放發射各類物質(包括但不限於閃電,雷射,魔法光束)甚至是有特殊功能的手套(如無限手套),這類物品的持有者在作品的地位很高,有時甚至就是主角。(典例:滅霸)
- 有時,手套會被拿來當做扇巴掌的工具。
- 護腕
-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男性標準裝束之一。
- 古代高級士兵的標配。
- 打赤膊、戴護腕的一定是格鬥大師,而且這些角色一般都能給人留下不耍賤招的好印象。
- 如果是單邊手裝備護腕的話,右手裝備護腕的通常是戰士或者刺客類的近戰角色,而左手裝備護腕的人通常是弓箭手。
腿部防具
- 護膝
- 鞋子
- 現代及近現代背景的作品中,需要親赴戰場的士兵往往穿短靴或中靴,在後方擔任指揮工作的軍官往往穿皮質的長靴。
- 但如果是歐洲的士兵,則很有可能也穿長靴。
- 亞洲的士兵往往穿綁腿及布鞋。
- 過膝靴一般是偏幻想風格的作品中女性軍官的配置,也可能是貴族階層男性戰士的標配。
- 非近代背景的作品中,鞋子的材質決定地位,精銳以上往往穿鐵靴子,普通雜兵往往穿皮靴子甚至布鞋。
其它
- 不佩戴防具
- 在寫實向的作品中,不佩戴防具、甚至打赤膊上陣的單個戰鬥人員通常為四肢發達的正派或反派,不限階級。
- 在幻想系的作品中,不用防具並面對身著防具的敵人通常是對一個角色自身強大的體現。
- 為了製造裝逼效果,有的角色(以主角為最)會故意「爆衣」,露出上身的肌肉以增強戰鬥力的表現力(典例:拳四郎)。
- 當然,戰鬥人員不穿防具也可能是因為——貧窮。
- 實際上不穿防具應對任何一種武器都是極其危險的行為,所以主人一定是視死如歸的人,或者精神錯亂的瘋子。
軍事話題索引 |
---|
| 也可以看看:武器擬人 • ACG軍事組織 • ACG戰爭 • 航天 • 科幻 | | 散裝的簡易軍事理論 |
---|
| 身份、兵種與頭銜[# 1] | | | 戰略與戰術思想 | | | 戰爭 | | | 軍隊禮儀 | | | 軍事技能與軍隊武術 | | | 兵器概念與知識 | | | 世界知名軍隊 | | | 特務、秘密警察 與情報機構
| |
| | | | 軍事、兵器與流行文化 |
---|
| 常用語和 常見概念 | | | 軍事梗 | 武器裝備梗 | | | 勢力陣營梗 | | | 名人名事梗 | | | 影視遊戲 及小說梗 | | | 其他 | |
| | 亞文化現象 | | | 軍事主題遊戲 | | | 常見作品類型 | | | 相關創作者 | | | 相關ACGN現象 | | | 相關題材標籤 | | | 現實的原型裝備 | |
| | 軍歌、軍樂和軍事宣傳音樂[# 4]列表 |
---|
| 蘇聯/俄羅斯 | | | 美國 | | | 中國 | | | 英國 | | | 德國 | | | 法國 | | | 義大利 | | | 塞爾維亞/波赫塞族共和國 | | | 日本 | | | 朝鮮 | |
| | 注釋欄 |
- ↑ 斜體標出的為尚處概念或幻想中的內容。
- ↑ 粗體標出的為尚處概念或幻想中的事物。
- ↑ 對有短柄/無柄變種的長柄武器,用斜體標出。
- ↑ 軍事宣傳音樂需用粗體標出。
|
|
萌與萌屬性 |
---|
| | | | | 血緣關係、人際關係類 |
---|
| 【家庭 / 家族】 | | | 【學校 / 社會】 | | | 【戀人相關】 | | | 【人際組合】 | |
|
| | 相貌、體型特徵類 |
---|
| 【髮型】 | | | 【髮色】 | | | 【瞳色】 | | | 【眼型】 | | | 【眼、眉部】 | | | 【耳朵】 | | | 【臉部】 | | | 【口部】 | | | 【胸部】 | | | 【臂、手部】 | | | 【腰、腹、臀部】 | | | 【腿、腳部】 | | | 【附屬器官】 | | | 【皮膚】 | | | 【化妝】 | | | 【特殊】 | | | 【複合型】 | |
|
| | 服裝、飾品、著裝狀態類 |
---|
| 【服裝】 | 【整體風格】 | | | 【上裝】 | | | 【下裝】 | | | 【內衣】 | | | 【內褲(底褲)】 | | | 【泳裝】 | | | 【校服】 | |
| | 【帽子】 | | | 【眼鏡】 | | | 【上肢】 | | | 【襪子】 | | | 【鞋子】 | | | 【飾品】 | | | 【裸裝】 | | | 【特殊服飾】 | | | 【服飾搭配】 | |
|
| | 職業、身份、種族類 |
---|
| 【職業】 | 農業 | | | 工業 / 手工業 | | | 科技 / 教育 | | | 文藝 / 娛樂 | | | 體育 | | | 衛生 | | | 商務 / 經營 | | | 交通 / 運輸行業 | | | 服務業 | | | 政 / 軍 / 法 | | | 公共服務 | | | 宗教 | | | 綜合 / 其他 | | | 架空職業 | |
| | 【身份】 | 君主相關 | | | 豪貴相關 | | | 組織 / 團隊 | | | 軍事相關 | | | 違法相關 | | | 種族 / 地域 / 出身 | | | 架空相關 | | | 無業相關 | | | 形象相關 | | | 綜合 / 其他 | | | 作品中地位 | |
| | 【校內職業、身份】 | | | 【種族】 | |
|
| | 武器、道具類 |
---|
| 【日常用具】 | | | 【文具】 | | | 【勞動工具】 | | | 【一般武器】 | 冷兵器 | 【銳器】 | | | 【鈍器】 | | | 【遠程 / 暗器】 | | | 【防具 / 特殊】 | |
| | 槍械 | | | 魔法 / 法術兵器 | | | 其他兵器 | | | 武器特徵 | | | 武器搭配 | |
| | 【體育用品】 | | | 【音樂用品】 | 撥弦樂器 | | | 拉弦樂器 | | | 木管樂器 | | | 銅管樂器 | | | 自由簧樂器 | | | 鍵盤樂器 | | | 打擊樂器 | |
| | 【食物 / 飲品】 | | | 【輔助性工具、設備】 | | | 【其他道具】 | | | 注 | |
|
| | 語言、動作、表情類 |
---|
| 【語言 / 文字】 | | | 【行為動作】 | 綜合行為 | | | 超自然行為 | | | 思想行為 | | | 毛髮行為 | | | 頭部行為 | | | 軀幹行為 | | | 上肢行為 | | | 下肢行為 | | | 站立行為 | | | 運動行為 | | | 休息行為 | | | 互動行為 | |
| | 【肢體語言】 | | | 【禮節專題】 | | | 【表情】 | |
|
| | | | | | | | 更多擁有此萌屬性的人物 |
|
注釋與外部連結
- ↑ 但是現在變成了下界合金套,是鑽石套通過鐵砧強化的道具,強化材料為下界合金錠
- ↑ 鎧甲的批量製造一般都需要較高技術和資金投入,再加上鎧甲在冷兵器時代戰略意義非常大,因此不論在東西方都會受到嚴格控制,以防鎧甲大量流入叛亂分子手中。
- ↑ 現實中,由於長槍、薙刀等雙手武器和大鎧的發達,以及戰國以後火器的發展,單兵盾牌的發展稍微滯後且不那麼普及,但一部分精銳步兵依然有「步盾」。少數忍者會裝備如砧板一樣簡陋的方盾,再有就是提供給弓箭、火槍等遠程武器兵種的固定在地面上用作簡易掩體的「搔盾」,或者攻城時的「車盾」。最後,構成大鎧的大袖,本質上就是一種佩於肩上的盾牌。
- ↑ 美版為《超凡戰隊神秘之力》(POWER RANGERS MYSTIC FORCE)
真實情況注釋
- ↑ 秦始皇陵中出土過由大量石片連接製成的石制鎧甲,似乎證明石制防具至少在中國古代有被使用過。
- ↑ 歷史上紙制防具確實存在,起源於唐末-五代十國時期。但紙制防具並不是單純的將紙張裁縫為衣服,而是以積層甲片形式製成扎甲。由於輕便、便宜且有良好的對箭矢與劈砍防禦力,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飽受中國軍士甚至起義百姓的喜愛。最著名的用戶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淮南農民起義軍,由於統一裝備紙制護甲因此得號「白甲軍」。
- ↑ 其實日本作為一個火山島鐵礦資源很豐富,只是因為冶金技術太拉胯才顯得日本缺鐵,給基層士兵配一件鐵的鱗甲是完全沒問題的。相對地,由於製作工藝和維修比金屬甲更加複雜,竹甲反而是奢侈品,甚至都不會穿上戰場,只會被大名放在家裡顯擺。
- ↑ 麻布在歷史上也是盔甲的原材料之一,但更多的是作為盔甲的內襯而非直接作為主要防禦面,多用於防寒保暖用途。
- ↑ 現實中,能防彈的頭盔已經有很高的防彈效果了
- ↑ 由於重力加速度的影響,從高處落下的石塊乃至任何物體都會有一定的殺傷性,頭盔確實無法完全抵禦此類傷害,但防護力也算是很不錯了
- ↑ 此條原因已被流言終結者證實。但這解釋不了為什麼戴眼罩的往往都是高階海盜的現象。實際情況和早期航海儀器有關:早期航海儀器中,有種名為六分儀的儀器要求使用者用一隻眼直視太陽,因此老海員時常因此出現視力損傷乃至於失明的情況。
- ↑ 事實上古代行軍都是不穿鎧甲的,打仗時才從輜重車上拿鎧甲。
- ↑ 事實上,義大利也曾經出現過護心鏡,只是知名度不如中國的高罷了。
- ↑ 現實中,由於板甲流行時的審美觀與現在不同,再加上要為實用性考慮,沒人會給板甲加那麼大的裙甲,女性用戶們只要歐派能塞進去就算了事,更別說板甲本身就能把胸壓平。
- ↑ 事實上板甲一點也不笨,要不然早就被淘汰了。
- ↑ 事實上這玩意兒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才產生。
- ↑ 但現實中,很多中後期的大鎧為了彰顯主人的榮華富貴,已經被造得不適合穿戴了,所以主人就算有,也不會穿出來,更不會穿著上陣殺敵
- ↑ 從全球同時代鎧甲對比上看確實很拉胯,但就日本戰場環境而言,這玩意兒防禦已經比較好了,而且正規的日本鎧甲重量都不輕,竹子做的都被用於祭祀場合。
- ↑ 但實際上,扎甲一直是中國式鎧甲的大主流,從基層士兵到最高將領,都會穿它,真正的雜兵鎧甲主要是鎖子甲和棉甲之類。
- ↑ 不過在唐朝,明光鎧一度泛濫,而且唐朝以後明光鎧就逐漸被淘汰了。
- ↑ 歷史上西方確實有鑲金帶銀的很花哨的盔甲,但那都是禮器或收藏品,並不會帶上戰場。
- ↑ 事實上這玩意兒更多用在儀仗場合上,打仗時沒有裝飾翼。
- ↑ 在古代受限於博物學的知識匱乏,在當時人類能想到的用於製作紫色染料的材料少之又少,通常是使用地中海東部獨有的一種紫海螺,但想要提煉出一克紫色染料就需要至少一萬隻海螺殼,高昂的材料成本使得當時的紫色染料極其稀有且價格居高不下,甚至比黃金還要珍貴。直到1856年英國科學家威廉·亨利·帕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發明瞭合成染料才使得紫色染料走進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