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為「僕」的丁禮田舞和自稱為「俺」的姬蟲百百世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特殊第一人稱 |
---|---|
萌屬性別稱 | 特殊自稱 |
萌屬性類別 | 語言類 |
相關萌屬性 | 第三人稱己稱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特殊第一人稱(或稱「特殊自稱」)在ACG次文化中既可以看做是一個行為用語和語言習慣,也可以看做是角色的一種萌屬性。
有些ACG萌孃的第一人稱比較特殊,並不一定自稱「我」,而是用其他的第一人稱來稱呼自己。
在日語中,女性最常使用的第一人稱是「私(わたし)」,也是最標準的用法,故其他都算是特殊第一人稱。
中文中,除了「我」之外,有「人家」、「俺」、「妾身/奴家」、「本宮」、「小女子」、「本小姐/本姑娘」、「老孃」等第一人稱,但很少有人會日常使用除「我」以外的其他自稱。
日文中,較為典型的是以「僕(ボク)」自稱的少女,被稱為「僕少女」、「僕娘」。
現代日語中的第一人稱自稱比現代漢語的第一人稱要多,特別是ACG作品中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對於特殊第一人稱的使用更甚。
不同的第一人稱與人物的設定密切相關。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關於我被綁架到大小姐學校當庶民樣本這件事》中,當普通人男主第一次見到貴族女校的大小姐們時,雙方的第一個反差就是通過大小姐們的第一人稱「わたくし」與男主的第一人稱「おれ」的差異而產生的。
而在將各種不同的日語第一人稱翻譯成中文時,為了體現其區別,往往需要用一些不常用的古漢語、書面漢語、地方方言中的第一人稱來翻譯。
常見特殊第一人稱及其代表人物:
通常中譯為「我」。一般為男孩子、少年使用,與女孩子常用的「あたし」相對。
在ACG作品中男性角色使用時,常見於性格溫和/弱氣/彬彬有禮的角色。
現今也有不少女孩用「僕」自稱,被稱為「僕娘」。而且就像「あたし」目前有很多假小子使用一樣,「僕」目前也經常為性格溫和的女性角色使用(比如《艦隊collection》裡的時雨)。
據說ACG作品中最早的僕娘是197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三眼神童》裡的女主角和登千代子。[1]
而在《英雄傳說 軌跡系列》作品中,由於小艾很討厭個中一個和她年齡相仿的空賊少女,便以其人稱用詞「僕」做文章,稱其為「ボクっ子」,在2007年娛樂通中文版(俸俸伲購美病版)中這個稱呼由於小艾對對方的厭惡而被翻譯成了「男人婆」。然後被喬絲特以「傻女孩」(脳天気女)回應。其實只喜歡男孩子的東西的小艾從小就是嘛。男人婆何苦為難男人婆啊。
中國古代也存在「僕」這種自稱(為古代男子的謙稱),意近「小弟」、「小生」等。
意思與「小生」差不多,是自謙語。
通常中譯為「咱」或「奴家」。
通常中譯為「我」。本為普通第一人稱「わたし」的自謙語,一般用於正式場合,用於萌娘常見於大小姐或公主屬性。而如果一個具有大小姐屬性的萌娘不用這個自稱,則可能構成另一種萌點。
需要注意的是,私(わたくし)並非女性專用,男性在正式場合也會使用這個第一人稱。有管家執事屬性的男性也很可能使用這個第一人稱。
使用這種自稱的萌娘通常自帶女王三段笑或者其他逗比屬性,說話也通常會帶上「~ですわ」這樣的語尾。
在讀法上,可能有完整發出每個音節的讀法或近似「わたっし」的讀法。
拙者通常中譯為「在下、鄙人」(其實日語讀音就和普通話「在下」差不多),常見於武士、忍者屬性。僧屬性則為「拙僧」(貧僧)。
拙(せつ),同「拙者」,常翻譯為「在下」。
通常中譯為「妾身」、「奴家」、「本宮」、「哀家」,近世以來武家出身的女性常用,而身份高貴的女王、王妃屬性也常用。
【注意:與中國吳方言中的「儂」(你)用法不同。[2]】
原為年長男性用,可譯為「老夫」、「老朽」「孤」(曹老闆限定),而在少女或偽娘使用時,可譯為「小生」、「小女子」等。
近代以來近畿地方的方言,「わし」的變體。
一般是方言。比較土的用法,一些特色較重的田舍娘可能會用。
本為男性的自謙用語,通常用於書面語,現代也偶爾有人會用於書信當中。ACG作品中主要是一些用古怪腔調說話的阿宅在用,女性角色使用較少。
古時貴族常用的稱謂,現代已很少使用。當說話人為帝王身份時,可以翻譯成意義上相近的「朕」。
多見於性格外向活潑的女性以及天真可愛的女孩子,此時多譯為「人家」,有時也為男孩子氣的女孩子使用以產生一種反差萌的效果。 也有可能是出於方言而使用這樣的自稱(例如江戶方言)。此時男女皆可,多譯為「我」,毛利小五郎即用「あたし」作為第一人稱。
非常親和的自稱,原為鹿兒島方言(日常已不使用)。 關於「あたい」的詳細解釋,請參見「琪露諾」條目中的介紹。
平民常用的第一人稱,一般認為是「あたし」的變體。
主要是來自各地的風情女子為了隱藏鄉音而使用,屬於花魁言葉的一種。
與「わちき/あちき」相似,但幾乎只出現在時代劇和虛構作品當中。
原為年輕男性常用(各類ACG男主角尤其常用),一般就翻譯為「我」。
部分情況下可引申為「老子、爺」等對自我的尊稱。使用該自稱的女性一般有中性特徵或是狂野、自大的屬性。
和同為年輕男性用語的「僕(ぼく)」相比,顯得更加強氣一些。在女性使用的場合有時也譯為「老孃」。
「俺(おれ)」的衍生稱呼,通常為某些自高自大的角色所用的自稱,一般譯為「老子」/「本大爺」。
原為西日本女性通用自稱,可以翻譯為「人家」、「咱」 。關西屬性常用。
有時會被錯譯為「親自/自己」。翻譯時需考慮語境是否作其第一人稱。
通常中譯為「鄙人」。古代武將常用的自稱。
寫法有「吾輩」、「吾が輩」、「我輩」、「我が輩」,意思、用法相同。
通常中譯為「吾輩」。譯林出版社的《我是貓》(於雷譯)將之翻譯為「
おれら的變音。主要用於男性,但江戶時代也有女性使用。ACG作品中多用於正太可愛的男孩子
主要在關東以北使用的方言自稱。
「俺達(おれたち)」的變體,在靜岡縣一帶常用。
通常中譯為「本宮」。主要是古時武士階級等公卿、華族的女性所使用,在ACG作品中並不常見。複數用法為「此方人等(こちとら)」。
通常中譯為「吾」,較為古風的稱呼。也是中二病系人物常用的第一人稱。
多為武士階層中對同輩或晚輩使用的第一人稱。
古代男性的主要自稱,其中「吾」被認為較為古風其實二者都是古人主要使用的自稱,但二者在語法上有區別。例如「吾」較少做賓語
「人家」可用作第三人稱,也可用作第一人稱。其中,用作第一人稱時,往往有撒嬌、賣萌的意味,多由少女或年輕女性使用。
這幾個詞多見於封建時期的君主家族、貴族家族、封建領主家族的女性使用。臣妾一詞則是現代電視劇編造的。
年輕女性用語,具有略顯嬌蠻和高傲(或假裝嬌蠻和高傲)的語氣。只出現在影視劇或者遊戲中,現實中根本沒人會日常使用
年輕女性用語,語氣更加謙和。一般對長輩以及自己尊敬的人使用。
謙辭。中國古代男子用於自稱,現代漢語中很不常見。別以為這是日本特有的用法,而且日語的「僕」也是借了漢語的
先秦時期作為普通第一人稱使用,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定為帝王專用的第一人稱。與一般人認知不同,日常生活中皇帝其實並不會使用朕自稱。有點中二
諸侯/國君的自稱。
其他人在皇帝面前時的自稱。但實際上,在先秦時期對任何人均可自稱「臣」。 (待補充)
中國古代寡婦的自稱。
中國宋元時期北方/關西方言。
注意「灑家」一詞並非僧人的自稱,如《水滸傳》中賀太守就吐槽過「幾曾見出家人自稱『灑家』?」
多為方言,可指「我」,也可指「我們」。
佛教用語。具體有多重意思,通常是正尊、正佛的意思,也可用作己稱。
與「本尊」相近,多為神話故事中法力高強者的自稱。
本來均為文言文中常用的自稱,現在已基本不用,偶在書面語中表示自謙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私」「竊」雖然有「私以為」「竊以為」的用法,但屬於副詞用作狀語,而非人稱代詞用作主語。
現代的漢語方言,不同省份、地區也有多種第一人稱,如:
在網絡時代,也有一些網絡用語的第一人稱大部分在網絡上已經絕跡了,如:
👴
。抽象話中常用的第一人稱代詞,一般意指「本大爺」「我是你爺爺」等,有很多衍生版本。以第三人稱(名字或綽號等)來作為對自己的第一人稱,表示自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