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資料 | |
作品原名 | Winnie-the-Pooh[1] |
---|---|
作品譯名 | 小熊維尼 |
原作載體 | 兒童文學 |
原作作者 | A.A.米爾恩 |
改編載體 | 動畫、電影等 |
小熊維尼(英語:Winnie the Pooh,簡稱為Pooh、Pooh Pooh或是Pooh Bear),1925年12月24日首次面世,以聖誕故事形式在倫敦《新聞晚報》刊出;第一本《小熊維尼》故事書於1926年10月出版。
小熊維尼是艾倫·亞歷山大·米爾恩為他的兒子創作的一隻漫畫熊;而古典維尼是由謝培德(E.H.Shepard)所繪。華特·迪士尼公司在1961年購入了授權,經過重新繪製後,於1966年起推出迪士尼版畫風的維尼系列。推出後因其可愛的外型與憨厚的個性,迅速成為世界知名的卡通角色之一。
此後人們為了區別兩種不同風格的維尼,稱呼米爾恩時期由謝培德(E.H.Shepard)繪製的維尼為「古典維尼」(Classic Pooh);而後全球粉絲便把米爾恩的生日(1月18日)推為國際小熊維尼日。
2018年,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推出了真人電影版《克里斯多福·羅賓》(Christopher Robin),電影改編自艾倫·亞歷山大·米恩的兒童小說《小熊維尼》和迪士尼同名系列動畫。
1914年,加拿大士兵哈利·科爾本上尉在安大略省從一個獵戶手裡買下了一頭小母黑熊。他將這頭小熊養了一年,這讓這頭小熊從來不怕人,也不會傷害其他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科爾本上尉將小熊交給了倫敦動物園撫養,自己奔赴前線。當他回來時,小熊已經長大了,他便決定將它留在這裡,並離開了歐洲。這頭小熊就是溫尼伯。溫尼伯的餘生從此便在倫敦動物園裡和遊客們度過了,它一共活了20歲。
英國作家艾倫·亞歷山大·米爾恩(以下簡稱A.A.米爾恩)的兒子克里斯多福·羅賓·米爾恩很喜歡動物園裡的黑熊溫尼伯,以至於羅賓將自己的泰迪熊玩具的名字從「愛德華」變成了「維尼」。受此啟發的米爾恩隨即創作出了這個叫「小熊維尼」的角色,小熊維尼的家鄉就是米爾恩父子居住的阿什當森林。1924年,小熊維尼首次出現在詩歌《泰迪熊》中,1926年,童話集《小熊維尼》出版。
小熊維尼的名字「Winnie-the-Pooh」來自溫尼伯的名字和單詞Pooh[2],而作為動物名稱的「Bear」則沒有出現,這個傳統被《小熊維尼的朋友們》繼承了,不過迪士尼買下版權後加入的一些新角色則不再遵循這個傳統。
小熊維尼的性格被設定為天真,友好,機智和堅定。雖然看起來傻裡傻氣,但是有時也會想到絕妙的點子。同時維尼也非常喜歡食物,尤其是蜂蜜。
1930年,史蒂芬·斯萊辛格收購了小熊維尼的版權。隨即斯萊辛格開始向全世界推銷這個形象,製作了最早的以維尼為主題的玩具、電影、動畫、遊戲和音樂。在那個遭受著經濟大蕭條的時代,維尼給人們帶來了難得的快樂。
1953年斯萊辛格去世,他的妻子雪莉·斯萊辛格繼續開發這個主題,直到1961年迪士尼買下這個商標。迪士尼隨即創造出了不同於舊畫風的卡通維尼形象。自1966年起,迪士尼以「小熊維尼」創作了一系列的動畫作品。
由於當初迪士尼並未買下全部的維尼版權,因此造出了數十年來「小熊維尼」授權形象的糾紛。1991年,斯萊辛格公司正式起訴迪士尼違反了協議,未能給斯萊辛格公司足夠的分成。直到2007年,斯萊辛格公司停止了訴訟。
為了抗議1998年的「桑尼·波諾法案」,克里斯多福·羅賓之女克萊爾·米爾恩決定終止「小熊維尼」在美國的全部授權。儘管一開始獲得了加州地方法院的支持,但是2006年,美國最高院判定米爾恩敗訴。
迪士尼製作了多部小熊維尼的動畫片,包括:
《克里斯多福·羅賓》(英語:Christopher Robin)是一部於2018年上映的美國奇幻喜劇冒險片,由馬克·福斯特執導,湯瑪士·麥卡錫、亞歷克斯·羅斯·佩裡和艾莉森·施洛德編劇。
電影改編自艾倫·亞歷山大·米恩的兒童小說《小熊維尼》和迪士尼同名系列動畫。由伊萬·邁克格雷戈和海莉·阿特維爾主演。
電影於2018年8月3日在美國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