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一休》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僧侶 |
---|---|
萌屬性別稱 | 比丘、和尚 |
萌屬性類別 | 身份職業 |
典型角色 | 一休、星川高嶺、唐三藏、魯智深 |
相關萌屬性 | 修女、道姑、巫女、尼姑、武僧、光頭、教徒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僧侶(英語:monk / bonze / buddhist priest;日語:
廣義上也用於指其他宗教的出家人/修士。
僧侶,主要指佛教中經過出家儀式,放下世俗原職業和家庭投身佛教的出家者。其中男性的出家者較正式的名稱為比丘(梵文羅馬拼音:bhikṣu,巴利文羅馬拼音:bhikkhu)。女性的出家者則被稱為尼姑或比丘尼(梵文羅馬拼音:bhikṣunī,巴利文羅馬拼音:bhikkhunī)。有時廣義上的僧侶也指其他宗教(尤其是天主教)的修士。
常見的佛教僧侶形象是剃光頭、穿著僧袍僧鞋和袈裟(部分則會配戴念珠),僧侶們不僅要遵守佛教的戒律、忙碌寺廟事務,視情況也會因應民眾請求在葬禮協助法事或執行驅魔儀式。但依照地區和時代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近來也出現許多帶髮修行的僧侶(不限男女),僧侶也可以選擇還俗回歸社會從事其他行業。
中國漢族地區、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地的北傳佛教有僧侶必須素食的規矩,東南亞和斯里蘭卡的南傳佛教、西藏和蒙古的藏傳佛教以及日本的部分佛教宗派則不禁止僧侶食肉。比較特別的是,日本部分佛教宗派的僧侶還可結婚成家,也有僧後代繼承祖輩(親輩)的寺廟成為住持,甚至兼任不同職業的案例。
眾僧侶當中,修習武術或接受軍事訓練的僧侶被稱作「武僧」,中國嵩山的少林寺武僧以其獨有的少林功夫聞名,日本歷史亦曾出現由僧侶組成的「僧兵」。
如同現實其他的宗教,僧侶之間也存在著權力鬥爭、部分僧侶貪瀆權職乃至於對信眾斂財騷擾等情事。正式受持了佛教的戒律,但是又違背了某一條或某幾條戒律的出家人則稱為「破戒僧」。
「和尚」(梵語:upādhyāya)一詞原本是對於德高望重的出家人的一種尊稱,意思相當於「親教師」「大眾之師」,而年高德劭的的和尚又有「大和尚」之稱。但在中文語境下,「和尚」這個詞現在常作為對佛教男性出家人的一般稱呼,可以視為男性「僧侶」的口語化說法。另外,日本佛教的僧人階位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稱呼,現在則作為對高僧的一種通用尊稱使用。藏傳佛教(喇嘛教)的僧人又稱「喇嘛」,喇嘛教的四種階位中以「和尚」為最上之第四位。
「尼姑」並不是女性僧人的正式稱呼,或者說佛教中並無「尼姑」這一稱謂(就如同道教中並無「道姑」這一稱謂)。「尼姑」的稱呼源自中國古代對於女性職業的通稱「o姑」。「三姑六婆」中的「三姑」即為尼姑、道姑、卦姑,也就是與宗教信仰相關的三種女性職業。在古代,「三姑六婆」之類的稱呼帶有一定的貶義,常被作為「不務正業的女性」的代稱。不過現代「尼姑」詞語已經偏向於中性用法,已不作為貶義詞使用,只是並非正式稱呼。
二次元作品中,僧侶常搭配著不同的個性屬性,若是帶有奇幻色彩的二次元作品,僧侶則視世界觀設定延伸出不同的作戰技巧(例如秘法、咒術、近身搏鬥等),其中具備武僧設定的僧侶常修習獨有的肉搏技巧,也能結合「氣」進行攻擊和防守。
視作品世界觀設定,「僧侶」一詞不限於信奉佛教的出家者,亦可以指該作品特定宗教信仰的祭司/神官/教士。
有關女性出家者詳見條目 尼姑
|